从决定考研到最后出成绩对我来说是一段很艰难的日子,写这么多东西,真的是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只要能对几个人有帮助我也很高兴。如果觉得写得不好,请不要骂,谢谢。
专业课:
总的来说,民法刑法法理需要理解得比较多,复习前期重点应该在这里,法制史和宪法背的东西比较多,分数相对较少,可以在中后期开始复习。
民法:
民法非常重要,也是花时间最多的一门课。学习民法重在理解。也许看几遍书就能了解大概内容,但离考试还差得远。
学习民法一定要形成一定的逻辑结构。大的层次要有,比如民法总来说是围绕“民事法律关系”展开的,一、二章是概述,三四章是主体,五六七章是事实,下面分别讲物权、债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最后是民事法律责任。然后再把每一部分细化。虽然民法的内容比较杂,还是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框架,看到一个知识点马上知道是哪个部分的。而每个具体的概念基本是按照概念、要素、特征、比较、分类、后果、意义这个逻辑展开的(可能对具体概念不包括全部内容),这也是做法条分析题的基本思路。
学到最后发现,上面内容已经把单选、多选、简答、法条分析都概括了。而辨析和案例在平时联系是要注意养成解题的思路。成功就是良好的习惯。
原来的“概念比较”这个题型虽然取消了,但大家不妨在复习时花点时间做做这个练习。两个名词的概念、相同点、不同点都考到了,可以使知识点融会贯通。书上的练习一定不要先看答案再去背,自己想过之后再看看哪一点没想到才有用。开始的时候可能很痛苦,但坚持做完会一定有很大提高的。
刑法:
如果要划分时间的话,至少60-70%的时间花在总则,20%左右的时间在分则重点罪名,10%的时间在非重点罪名。那些非重点罪名考到的机会很小,即使考到也不会是案例题,不要花太多时间。
案例在精不在多,因为考试考得都是很基本的内容,平时做案例题的目的是养成一个思维习惯。不要贪多,花了很多时间效果不明显。我有一个同学去年考北大329,差一分没考上,今年一起复习时她说她几乎每个案例都背下来,看到前面内容就知道后面说什么,结果今年再考北大,334分还是差一分。可见那些经典的案例一定要自己分析,只要养成了好的习惯,有些东西就可以不看了,否则案例看得再熟也没用。
再比如今年新出现的一个题型,两种不同犯罪的比较。书上列了很多不同罪的比较,如果死记很容易有遗漏,答题时一定要形成自己固定的思路,不要想到什么写什么。客体是简单客体还是复杂客体,相不相同?犯罪对象一不一样?犯罪的客观行为方式相不相同?时间?方法?主体一不一样,有没有特殊主体?主观故意还是过失?故意的内容是否相同?有没有特定的目的?犯意形成的时间有没有特殊要求?每两个罪名都按这个顺序比较一下,形成了习惯,基本不会丢分。
法条分析是送分题,今年难度稍有增大,但平时多看看法条和司法解释,还是比较简单的。
法理:
法理这部分我看得最早,看得次数非常多,所以也想不出什么特别的经验。感觉多看几次理解了就比较简单了。
法理难在论述。论述是一定要有条理,分段落,最重要的话一定在第一句写出来,就像写一篇论文一样。写之前不妨列个提纲,提纲的内容就作为每段的第一句话。
宪法:
宪法的重点很清楚,今年新增的很多乱七八糟的内容,一看就知道不可能考,把这些东西除去,其实内容是最少的。又有法条可依,所以这部分分数一定要争取。
法制史:
提到法制史,一定要感谢一个网友“血色苍穹”,我是用的是他总结的法制史系统表背的,他无私的分享帮我节省了不少时间。这个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
我大概是从12月才开始复习法制史的。我一直认为这种纯背诵的东西,早背了也没用,一定会忘,还浪费时间,所以之前看书都没看这部分。
我复习的时候,每天看若干页书(浏览),基本了解内容之后就开始背法制史系统表,不到两个星期左右就反复背。总结成表的好处就是背的都是重点,而且随时可以复习;既可以横着背也可以竖着背,背下来自然形成系统。即使一时想不起来,也可以通过他附近的内容、位置等联想起来。在全都背熟之后可以随时添加那些次重点,能背多少是多少,尽量多背,但这时只是在已有的体系下增加一点更详细的内容,也相对好背一些。
有些人总想把所有看到的内容都背下来,我觉得这样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如果你花10天的时间可以背下90%的考试重点,剩下10%的非重点至少也要花10天的时间,因为非重点内容太多太琐碎了,但所占的分数很有限。所以一定要量力而行。
另外,考试时千万不要因为有些内容没有背而紧张,紧张就会影响情绪。一般人都会这样的,很难把所有东西都背下来。要知道全部都背下来所花的时间和所得的成绩一定不成正比。要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地方。法制史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重点,但出现没见过的也非常正常。
辅导书:
人民法院出版社的《法律硕士联考重点、难点分析与同步试题训练》是我见过得最好的一套书,这套书分为四册,分别是民法、刑法、综合课和模拟试题。我都很认真地作了,感觉帮助非常大,可以看出作者是很花心思的。
我一个考司法考试的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国家司法考试专题讲座——民法66讲》万国的李建伟编的,我仔细看了,也觉得不错,虽然有些内容我们不考,但比较有条理,又简明,可以作为参考。
人大去年出了很多书,《考试指南》最好买新的,相信一定会变的,但变化也不会太大。基于往年的经验,这本书可能会出得很晚,如果到时再看肯定来不及了,所以之前还是要看旧版的。《辅导指南》是长青藤编的一本书,还不错,基本把重点都概括了,如果时间来不及又不是一定要考很高分的人可以看这本书,但如果能保证把《考试指南》看熟,就不必买这本书了。而且因为简略,可能有些地方在没看《指南》的前提下理解有些困难。《模拟试题及解析》从往年经验来看比较好,正确率高,比较权威,但去年由于出得早,后来改了题型,参考价值下降,不知道今年情况如何。《2004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复习精要》这套书是万国编的,一般,就是对《指南》作了简单概括,题目也不多。《大串讲》我没有看,据说和《辅导指南》性质差不多。
《2004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复习全书》(北京出版社,赵秉志主编)是垃圾。《2004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配套用书——自测试题题解》(法律出版社,总主编:曾宪义,副总主编:赵秉志)不是很好,一看就是研究生攒的书。
现在回过头看,我真的做了不少题,但觉得好的不多。我想做题多肯定是有帮助的,但不会成正比,我认为还是应该多看书,做一两套书就差不多了,题目没有必要作太多,因为并不是标准化考试,也没有什么题库,考的又都是基本内容。等到基础很扎实了,在冲刺时再做做题找题感。
还有些地方列了其他的参考书,比如曾宪义的《中国法制史》,周叶中的《宪法》等,我不建议大家看。我感觉把一本《指南》看熟就没有问题了,毕竟是以这本书为准,如果《指南》都不熟,其他书有时候反倒会混淆你的记忆。除了那些大牛,还是不要浪费时间浪费钱了。
总之一句话,《指南》最重要。
辅导班:
在暑假最好上个班,因为这时候大部分人对法律都没什么了解,上一个班会有很大帮助。我上的是函授班,自己在家听磁带,效果挺好。时间可以自己掌握,可以反复听,也不用大热天跑来跑去,节省路上的时间,尤其是外地的同学,还剩了路费和住宿。但由于没有课堂上的气氛,自己一定要制定一个计划,否则就会产生惰性。
我在听了02年的录音后只是有一个大概印象,自己看书还是很难背下去,而在听一次兴奋度不高,所以又报了03年的函授,毕竟有些变化,更容易集中精神。总之,我认为课还是要听,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要不要报班。
串讲班和冲刺班我也上了,基本是把内容大概串了一下,押题也不是很准,再说我压根没指着他押题得高分。感觉纯粹是心理安慰,而且我的大部分同学也是这么认为的。唯一的效果就是:我旁边的一个人几乎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了,把我狠狠地刺激了一下,剩下的20天里学习效率非常高。
Partner:
对于那些应届的考生可能作用不明显,但是其他考生通常是单独复习,没有比较,非常容易松懈。我有一个partner,我们有空通通电话,互相鼓励一下,帮助还是很大的,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效率。交谈的效果比email或者qq等文字形式好,也许是因为人的听觉更敏感吧?
看书的次数:
有的人看书真得很快,我上冲刺班时旁边有一个人说他一个小时能看40页,两天就过一遍民法和刑法,但他竟然说不会做法条分析题。而我直到考试前,每天也就看四五十页书。所以看多少遍书不是关键,能把整本书都背下来固然能靠高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关键是每看一次都有一次的效果,每一次都应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
进度:
我是在4、5月份才决定考的,原来又是学理科的,没有任何基础,现在证明时间肯定够用。我在6-7月份听了一遍02年的讲课录音,同时看了一遍书,但这时候最多做到有印象。8-9月份又听了一遍03年的函授录音,又看了一遍书,这一次开始理解一部分了。再后面的一次看书就开始背了,前一天看几章书,第二天先复习,再做练习。这一次时间花的比较长,但进步最明显。再然后就是反复看书,看了多少遍我也记不清了。
各门课要形成体系:
刚开始肯定做不到,但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总结出每章的提纲,渐渐将知识形成体系,清楚每个知识点在这个体系的位置。这个方法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很多人都没做,而且我觉得确实很有用。
押题:
考试要靠自己平时踏踏实实的复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押题得高分。但是任何考试就有重点,有经验的人仔细思考得出的重点自然比我们自己分析的重点可靠些,所以冲刺时可以适当侧重。关键是考试时的心态要调整好,不要对它产生依赖心理,万一没押中也不紧张,正常做答,不要影响情绪。
考前心理:
我考前失眠了。一直以为自己经历这么多考试,心理素质应该不错。但面临考研,还是非常紧张。调整了好几天作息,还是睡不着。有几天甚至夜里三、四点给我bf打电话哭诉。真的很感谢他那时候给我安慰和鼓励。其实失眠能有多大影响?最大的影响还是对心理的影响。我们常常会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我都没睡觉,没有精神,今天肯定发挥不好。如果真这么想就一定发挥不好了。换个角度想,不就两天的时间嘛,就算不睡觉也没问题。所以真到了考场上,我反倒没那么紧张了,非常兴奋,根本没感到困,还有超水平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