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经验 >> 正文 英语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考研经验谈
通,则灵 ——我的北大考研之路 高考的时候,几分之差,落到了一个三流的大学。 大一来北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北大清华来看看,看看一直梦想中的学府到底是什么样子。果然不出所料,北大的典雅别致,未名湖畔的湖光塔影,清华的磅礴大气,两校学子充满朝气与自信的笑容,无不深深的震撼着我,同时也让我悲痛欲绝:同样是在北京,我也不比那些学生笨,为什么这个地方不属于我,为什么我必须要在自己的这个小小的大学校园呆四年,我不要!我不要! 于是就在那个时候,不满18岁的我,站在未名湖畔,看着倒映在水里博雅塔,默默地对自己许下誓言:我一定要属于这里! 但是遗憾的是,那个时候我想到的不是考研,而是选择了重新高考。于是在大一的寒假开始,我就开始找到高中的课本,开始自己的高考复习,决定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整整五个月的复习过后,我回老家去参加高考报名,却因为一点意外事故没有报上名。整整五个月,这五个月间,我冒着被开除的危险,逃掉了几乎所有的课程,但是这一切的努力就这样白白的泡汤了。 当时我受的打击很大,还是辅导员过来安慰我鼓励我,让我不要放弃自己,让我好好学习大学的课程,争取在研究生的时候实现自己的北大清华梦。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激辅导员,没有他的一番鼓励和开导,也许我就没有机会坐在北大的校园里面写下这番感慨了。 说起考研的过程,先从我的专业谈起。 我大学的时候,学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名字听起来很酷,但实际上就是数学专业,所以大多数的同学都觉得被骗了,因为数学的确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于是大学四年,很多同学选择了用游戏和网络来麻醉自己,糊涂度日。那个时候开始,如果哪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也有点堕落了,就会抽一天时间自己来北大清华里面转转,旁听一点北大的课程,这样回去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学校,就感到很大的反差,同时也就本能的督促自己努力学习。 但是我也不喜欢数学,打算考研的时候转一个专业。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当时我也就跟着大家随波逐流,打算考清华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但是后来我亲自去了清华计算机专业的办公室和计算机专业一年级研究生的宿舍,才了解到计算机专业竞争的残酷:22比1,而且很大一部分考生都是考了两三年的。 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我翻来覆去想了很多,打算放弃计算机,因为听说这是最后一年研究生公费了,以后就要每年交一万左右的学费了,我家的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好,所以我不可以在考研的时候有任何失误。 然后我就开始寻找新的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师兄向我介绍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的印地语专业,我开始的时候也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呢。后来我专门托同学花了很大的功夫,找到了印地语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才知道这个专业其实很不错,大部分的考生都是从别的专业转过来的。而且也了解到印度的软件行业是世界一流的,很多it行业的大公司,比如微软、ibm,还有中国的联想、华为等等都在印度设立了研发公司,而且目前中国能够了解中国和印度两方国家文化,可以沟通两国人员的人才很缺乏,所以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很抢手。同时我还考虑到我本来就打算学习计算机,现在虽然不是学习具体的软件和技术,但是以后还是可以去it行业的公司做管理啊,而且我本身有理工科的背景,要比那些纯文科的学生更能了解技术方面的事情。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就决定了报考这个专业了。这些信息的获得,都是靠我一个人,查了很多资料,花了很大的成本,包括请那些研究生吃饭等等才弄到的,同时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当时就在想,要是有一个人可以帮我跑腿,帮我把我想要的信息搜集好整理好给我,我就是多付他几倍的价钱我都愿意,也不用自己这么辛苦这么花费时间,而且有些内幕一点的消息还是得不到。 确定好要考的专业以后,就进入了正式复习阶段。想要考研成功,努力刻苦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可以发现,有很多人,很聪明也很刻苦,成绩也很好,却没有考上研究生,而有的人平时表现并不是很好,结果却成为考研的一匹黑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信息消息的灵通与否。 我从小就一直对文科不怎么感冒,拿到考研指定的几本书之后,我几乎要打退堂鼓了:这么厚厚的几本书,包括历史、文化、文学、宗教等等,我怎么看得完啊,就算看了两三遍我也不可能记住啊?于是我又跑到北大,找一个上届的研究生,请他吃饭,顺便问她大概怎么复习,有没有什么重点,每门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针对每门课的特点怎样定制学习计划等等。后来又找了其他的研究生,采众家之所长,同时,从这几个人的口中,也大概知道了考试的范围,因为北大的历年考题时不向外界公开的,但是把这几个师兄师姐记住的题目进行综合,考卷也就差不多出来了。后来他们还把他们上课的时候导师的课堂笔记借给我看,因为从课堂笔记里面可以看出导师所重视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一般也就是考研试题中的重点。还有一部分信息,就是导师现在所进行的研究课题以及近两年导师所发表的论文,因为这些都是出题的重点所在。但是得到这些信息的代价也是很大的:每请他们吃一次饭,就要花费一百多块钱,从头到尾,光请客吃饭就花了我五六百,再加上来回车票,偶尔还给他们买些礼物,总的花销也有一千多吧。当时真的很心疼,但是心里明白,什么钱可以不花,什么钱是必须花的,如果因为这信息考上了,那以后的收获可就大了。 在有了对每门课的大致了解之后,我开始按照师兄师姐所说的重点章节进行重点复习,但是其他部分章节也不放弃。两轮复习过后,我根据自己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又请教了师兄师姐,。这样在每个阶段,我的复习都有计划,有重点,从来没有感到盲目。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以及自己花费高额代价得到的信息,我成功的从数学系转到了文学系,而且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405)考入了人北大。现在每当自己在未名湖畔散步聊天,当时自己在北大忙碌搜索信息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真的希望所有有志考研的同学都可以拥有最充足的信息,最坚强的斗志,从而拥有最完美的结果!! 在本文就要结束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情,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说给大家听听。昨天晚上一个朋友请客吃饭,恰巧北大经济学院研究生教务主任也在,而且就坐在我旁边,我就和她聊了起来。聊天当中才知道她现在是燕园辅导班的董事长,据她说,去年北大经济学院考研报名有一千多人,但是只能录取40多人。当时参加她的那个辅导班的有三十多人个人,但是有九个考上的。就是说从这三十多个人录取九个,从剩下的一千多考生里面录取30个,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比率,但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她当时给我说这个,也就是给我强调信息灵通的重要性,按照她的话说,就是:所有考生都是差不多的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努力程度,但是有几个考生知道老师要考你什么,老师希望你会什么?自己这么漫天遍野的复习,和别人有重点有目的的复习,你比的了吗?所以这个信息的社会,谁的消息掌握的充足,谁就能成功!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拥有20多个语种,依托北大浓厚的人文气氛,以及北大的课程开开放制度,外院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更具有其他外语院系所不可比拟的综合素质,在就业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目前而言,毕业生主要去向有四个方面: 1.企业由于北京大学实行开放课程制度,所以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或者旁听自己喜欢的课程,所以很多外院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修了管理或者经济,金融。外院毕业生所就业企业包括外资和国营企业,主要集中在银行,会计事务所,涉外工程,涉外贸易公司,行共公司等。大约有50%的毕业生会选择这种就业渠道。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外交部,文化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约有25%的毕业生选择这种就业渠道。 3.新闻出版单位包括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南方报业,中央电视台以及个地方新闻传播媒体。约有15%的毕业生学选择这种就业渠道。 4.研院所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等。选择这种就业渠道的毕业生约占总数的5%. 总体来说,北大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都有很好的就业前景,且毕业所工作单位都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所从事工作也大都是比较高薪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