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北大法学院宪法行政法专业两次,没能考上。在考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看法,写出来与考研的朋友们讨论,也希望有益于将来考本专业的学生,使他们少走些弯路。
本文一些数据与观点不一定就是事实,但据我所知是这样的,我无意损害北大法学院的名望,只是表达自已心中的真实感想。
1、出题过于侧重老师个人爱好比如宪法王磊总是要出港澳基本法和宪法的司法化一书中的内容,且综合课多比专业课偏。有一年在综合课中出香港居留权案,三题占了两题,考得极细,没专门看过的必然什么也答不上。又如去年港澳特首的不同,看到答案后我气死了,说是没什么不同,只是当年香港回归时英给了35万个居英权,所以在这方面限制严些。你说这个当综合课来考干什么。我考过宪法行政法专业两次,答专业课很轻松,但答宪法综合总是提心吊胆的,这不是为难人么,又如何能考察考生真实的宪法学水平呢。
这样有一个后果,如果对出题老师,其研究方向和他写了什么书有所了解的话,大占好处,这就是北大本校学生的优势。比如今年诉讼法题就能在北大老师的一本诉讼论文合集中找到答案。可处在僻远江湖的又如何办呢?
2、开办专业辅导班这让学生费钱不说,让没机会上这个班的学生承担了许多不利。这个班不见得能让学生法学知识有何进益,只是给了个机会让学生知道法学院一直说没有但事实上有的参考书是什么,出题的大致方向,出题老师是谁等等,这个班很重要,第一次考北大法的一定要上。
但可笑的又在于上这个班多有误导作用,有些课是出题老师讲的而有些不是,去年(01)年法理范围给得极细,简直说明了这章考这章不考,这些题中必考一题,但结果凡说考的必不考,凡说大家就不用看了的却考得多多。又有老师说我不出题,但和出题老师谈得极妥但事实上呢?可恶!什么法学,什么公正,这种风气能对考生有什么益处,真是个大染缸。
3、过份的通才要求总体而言,北大法学考的门数多且题难,前面说的宪法是个极端的例子,题难是没什么的,但对每一门都这样要求就不合理了。典型的求全责备。这样对某一些学有专长,对专业热爱的考生就得死掉。每年都有一大批专业课考得很好,但综合课不及格的考生落榜,我疑问这样的学生难道不比门门通但门门不精的考生更有益于法学发展么?
于此等害齐观的是录取方式,不问专业,以整个法学院为单位录取,一个热爱宪法想致力于其研究的收到经济法专业,或者热爱国经法的收到法理中去,却将大批热爱这些专业的考生拒之门外,这是合理的么?说法学水平,国内的水平已够可笑的了,谈什么无所不能的通才学生呢?重要的是爱!对学术的爱与体验,中国的希望就在于此,可惜现在绝望也在于此。
4、打分尺度过严老师有评分的权利,对此我无权反对。但全国最优秀的考生及格率不到30分之一,这合理么?今年大约2000人考法学院,专业及格的不到50,如果说考生水平确不行的话,那么这是谁的学生,不也是国内最好的几所大学培养出来的么?我想问一下出题的老师以及你们所在的国内法学界对自已为什么就不按这么高的标准来要求呢?
有人说这么打分是为了让法学院有机会按自已的意图招收学生,比如本校的,能出钱的,有关系的,找老师求过的等等,我不信。我只知道有这么多的考生将希望寄托在考研上,寄托在考北大上,他们努力过,希望过,也面对过各种各样的痛苦的选择,最终得到的分数却让他们绝望,在壮胆恳求调剂时满脸羞愧。为什么伟大的北京大学就不呢给考生一个另谋生路的机会的呢?难道你不要的就不能给别人么?难道我们不但要跪在你的脚下对你五体投地还要从一而终么!
5、内幕消息过多考北大法我有个感觉:每考一次都有所得,倒不是学识上,而是考研的不公开的消息上。不知有没有考北大法学的,我若问:北大法学考研用书是什么?招多少人?校内保送多少?校外保送多少?公费多少?各个专业历年难易度?考研辅导班到底是什么性质?有没有用处?又有没有害处?出题老师是谁?他的研究方向或出题风格?今年分数线是什么?去年分数线是多少?没达线的什么情况可以破格录取?要通过什么途径?诸如此类,多能问得你面如土色。
其实说这些是内幕消息或认为北大法没说清就有过错也有失允,但又有多少考生就死在对这些的不了解上!我们都不是天才,往往一项不知就被置于死地。或有人说人人平等,但外校的和北大本校的能平等么?就算平等让考生在这些方面花大量精力又应该么?
北大法学院招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写了上面那篇文章。但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些问题主要是在标准的合理性和对考生的态度上,至于说录取的平等性上,我想是没什么问题的,想考的不要为这而担心。我写这些,主要是为了让后来人不要走我走过的弯路,为了这个目的,我想有必要更进一步谈一下我考北大法学特别是宪法与行政法的体会,零碎想法,不成系统,还望大家理解。
1、没有谁有绝对的把握,也没有谁是考不上的,但谁都别想调剂通常只要方法得当,得一个分数线上下的分数大家都能做到。但也很少有人有考别的学校那样的绝对把握,若你没考上北大就算再优秀也别想调剂。所以考了几年的,或者辞职的,或者岁数大的等等就是不大玩得起的还望三思。
具体的来说下面三种人也要注意,若无必要的理由不要考:
A跨专业的或基础很不好的这是因为北大法学考的门数太多,若没基本的底子,考上近于童话。当然考那个学校都是法学底子好的占优,但北大在这点上特明显。这一类考生若考个门数少的出题死的可能更合理些。比如我有位朋友历史系毕业考南师法学,专业门门80多。
我说的是很不好的,若中等水平也就可以不用太考虑这个,虽说本科时底子好的还是有些优势,可不是绝对的。
B专才若你在某一学科学有所得,比如说根本瞧不上国内法学在该领域的权威,那么贺喜你,中国法学的未来可能就在你身上,但我建议你别考北大法学院,除非你同时也是个通才。你这样的人才我见了不止一个,专业属一属二,但综合总有不及格的,我想这或许是人的感情有限,有所爱也就有所不爱吧。
C时间金钱信息获取缺少基本保证的这点不用多说,你是天才么?不是就别考了。时间我是指至少考前三个月可以专心复习。最好暑假时可以去北京上一下法学院的专业辅导班,若不能上至少要买他们的笔记,亦可。(我当年是用250买的)。信息方面至少要能看到人大复印资料,这个市一级的图书馆都有。
2、牢记北大法学的通才要求北大法学考研有其自身特点,定不能用通常的眼光来看。关键一点就是确保门门及格,历年死的以理论法学为第一,其次是应用法学。总之若你门门及格你就成功了一半了。要明白总分达线并不意味什么。去年法学线才320,今年是320到330(各科不同),你想都及格就300了,再有两门多些不就行了么,可总是有总分够的单科不够。
3、以历年试题为根本北大法学出题小变化不断,但大体稳定。分析往年试题至关重要。
考研辅导班要上,但要记住一点就是讲课的至少有一半是不负责出题的,他也不直接以考研为出发点。所以讲的内容有些想帮你猜题,但他也猜不到,如去年的法理;有些想让你法学上有收益,但和考研就没多在关系了,如今年的民法。所以这要去辨别,依据还是历年的试题。除了少数可信度高的如宪法外,多要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4、看期刊和北大老师的相关文章北大题有些深度,所以要看期刊,主要是人大复印资料。专业就不用说了,综合课从今年的题来看也不能仅看书,但这要看各科出题特点。还有我感觉北大老师在改题时是不是有些观点上的先入为主,有不少考生感觉得分过低有可能因为虽说答得很有见地,但不符北大的胃口,所以看北大老师文章,知他们吃草还吃肉可能比较重要。
期刊和书看时有一点要强调,还是要根据试题分析来看,只看可能会考的,也不要看太偏的,否则根本忙不过来,有一大堆资料也没什么用。至于什么会考当然不可能知得很确切,就我感觉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A宪法王磊的〈宪法的司法化〉至为重要,还有要注意综合课他喜考港澳特区的内容,专业课倒不大考。
B法制史往常是秦以前与清未以后各占一半,两块是重点是无疑的。但今年有所不同,赵昆坡老师是出法制史题的人,这次考试他女儿考研,回避了,可能是因为这个今年题有些不同,但明年还是他出,我想还会变回来吧。
C刑诉多考96年刑诉修改时的热点,题多有些活。所以最好找当年的期刊看一下。还有据说今年的题在北大老师的一本刑诉论文集中有。
D刑法出题不偏,最好自已把刑法基本要点弄清后列出小问题,比如今年的我国死刑制度,准备和没准备当然不同。
E法理每年要考一题法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但不会考法与政治这类太基本的,比如会考法与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法与国家创新体系之类。还有法理出题的周旺生本人是搞立法学的,但他出题在这方面不明显,只是有空可以注意一下。
5、注意卷面清洁,字迹工整,答题有思路,不要随便下笔。专业课观点自然可以个性化,专业综合似要小心点为好。
至于各专业难易度没有定论,网上有一篇相关文章,但我觉得说得不大在理。法制史自是易的,法理也算吧,宪法与行政法这两年来看是难的,今年分数线是330,独一无二的。民法经济法之类还好因为招的人多。各专业招的人与考的比例基本相同,根据北大网站公布的数据来看。但也别在乎几比几,只会自已吓自已。
还有考完了分数出来了后别放弃,大多数人都在线上下,你若单科少两三分,而总的名次还行就要主动和北大老师联系,争取破格录取,北大自主招生权不小,这样的机会还是有的。
6、参考书前两年是民法魏振瀛的《民法》红面子的,21世纪教材,北大出的刑法杨春洗、杨敦先主编《中国刑法论》北大出版社民诉刘家兴的刑诉记不清了,可能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下次我回去看一下再确定。
法理和民法是一样的,红面,21世纪教材行政法也和民法一样,是姜明安主编的中国法制史: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光明日报出版社宪法用王磊的宪法的司法化这些书我是在北京买的,在海淀图书城多在,但浦坚的法制史我没买到,用的是他编的试题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