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 李磊
人总在不断的成长中,经历许多,收获些许。风雨之后,迎接你的未必是鲜花与掌声,可那一道炫目的彩虹,却是每一个付出者都会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04年那场战争结束已近一年了,北京也已进入了冬天。校园里,满树的银杏叶散落在草丛中,金黄翠绿的一片,很是耀眼。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行人道上匆匆的脚步,宣传栏里铺天盖地的海报,空气中弥漫的日益逼近的硝烟的味道,久违了的感觉。站在又是一年的岁末,回首走过的这一段,那些付出、欢笑与泪水,一切的一切,一涌而上。有些经历只有自己一步步亲历了,才会更真切。03年的多少个夜晚与白天,我的脑海里都会反复播放着这样一幅画面:草坪边的长椅,午后的阳光沐在身上,暖暖的,手中一本书,耳边熟悉的音乐……03年的多少个夜晚与白天,这幅画面支撑着我,眺望胜利的曙光,坚持到底。想着,眼睛止不住就模糊了……
选择考研,一路走下去
一直觉得自己不是那种目标很远大的人,所以在刚入大学的宣讲会上,当一个瘦弱的小女生激动地宣称一定要在四年之后踏入研究生的门槛继续深造时,记得自己当时颇受震撼。而大一大二时,研究生对我而言,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尽管我的各门成绩都很出色。大二下学期,班里开了个考研动员会,班主任请了两个已经读研的师兄和师姐来做报告,并建议考研的同学最迟在大三上学期结束前确定专业方向。整个假期,我都在犹豫中度过,一方面不知道是否要考研,因为距离两年前的集中营式的生活已经太遥远了,对于另一场更为激烈的考验,我不知胜出的几率有多大;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课主要集中在大三,在没有上课之前也无法确定究竟对哪个方向感兴趣。于是,在疑虑中,迎来了大三生活。
1.选择人大,确定目标
02年十月底,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在学术报告厅,一位人大法学院的老师来做考研前的座谈。参加者有不少都是马上要进入考场的,也有部分我这样的门外汉。老师一上台就问大家:为什么而考研?他总结了如下几条:追随爱情;改变生活城市;进入更好的学校;追求更好的职业。如果考研动机不在其中,那么尽可以作罢了,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在考研过程中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那天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就是谈到当初确立考研目标时,老师说他到人大去了一趟,站在人大校园里,看着运动场上生龙活虎的身影,自习室里埋头苦读的奋发,行人道上行色匆匆的脚步,觉得自己应该而且也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加入这个集体。
那天晚上我久久没能入眠。北京一直是我向往的求学之地,而人大,又是法学大家的汇集堂,如果能够迈入人大的门槛,无疑是人生平台的一个提升。而在更高平台上,我们的视野范围也是更为宽广的。平心而论,我并非学术上虔心的教徒,选择考研,并不意味着就要有所建树,要成为法学家,但它却可以是人生平台之间的过渡之梯。天快亮时,我也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决定考研,目标是人大,国际法专业。
2.挫折当前,重新定位
大三的下半学期,不少要考研的同学已着手复习工作了。而班里同考人大的一个女生更是神乎其神,在学期结束前竟然已经将指定的八本教材至少过了一遍,石春祯的阅读理解220篇,更是做完了两遍。而在当时,我手头与考研有关的惟一资料就是三本人大版的专业教材:《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因为专业课都正在上着,我没有把重点放在人大教材上,而是以学校发的教材为主,参考人大教材,大致看了一遍。
03年的暑假开始于7月5号,我也做好了考研前不再回家的准备。之前报了一个暑期的政治强化班,原计划是在开课前先将政治内容大体过一遍的,可刚刚期末考试后放松的弦好像怎么也绷不起来。7月13号,接来了从另一个城市赶来上辅导班的好友,晚上从书店抱回了厚厚一摞的指定教材和政治、英语材料。在计划书上,跟好友一起罗列了详尽细致的复习计划,壮志踌躇,决定打响这场战争了。
然而开头似乎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美好。14号辅导班开课,上千人的大礼堂里拥挤得水泄不通,由于没有课前预习,所以经常性的就只有握笔在纸上机械运动,尽量赶上老师的速度。中午只有很短的休息时间,刚开始还跋涉老远去找午饭,后来干脆一包饼干了事,为的是能多在木板桌上趴一会儿,下午少打一会儿瞌睡。晚上回去后常常是筋疲力尽,连当天的课堂内容都消化不完,更别提预习次日内容和预订的专业课复习计划。而次日一大早,又得六点钟就爬起来赶车,否则就坐不到位子了。8天的辅导班上下来,政治内容没有什么长进,却已经是身心疲惫了。
武汉的夏天丝毫没有为那么多留校考研的学生凉爽些许,连续十几天的高温已经达到了40度以上,留校的战友们的人数也每天都在骤减,图书馆里所有电扇下面的座位成了最抢手并且是长期占据的位子。我们只好到教室里去,浓重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发烫的桌椅使整个教室成为蒸笼,经常看的几本书上,布满了水印子。最可怕的还是晚上,屋里的电断了一个星期,为了透风,不敢挂蚊帐,敞着门睡,常常在蚊子的啸叫中昏睡过去,一觉醒来,身上“战果”累累,床上也早已睡出了人形。有几个晚上坚持不住,就干脆搬了凳子坐在阳台上,看天一点点亮起来。复习的效率自然很低,每天的计划都远远完不成,而暑期的时间也在一天天减少。面对时间的流逝,我却无能为力。我开始想放弃了。好友的状态也不好,提前回了家。我把所有的课本都收拾起来,厚厚的一摞,锁进了柜子。整整一个星期,我都没有看书,每天到湖边坐着发呆,不停地写写画画。最后一天,我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考研并非惟一的选择,而既然选择了它,就没有理由在战争刚刚开始时就选择出局,除非注定要输掉这场战役。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我效率出奇的高,完成了5本专业书的第一遍复习,同时政治也按照大纲通了一遍。我知道,经过这场挫折,向胜利前进的路上,没有什么困难能够吓倒我了。
3.面对诱惑,坚定信念
大四伊始,工作机会陆续多了起来,身边不考研的同学大张旗鼓地找工作,宝洁、海尔……一些原打算考研的同学没有经得住诱惑,也开始忙不迭地准备简历了。个别幸运儿甚至拿到了不错的OFFER。面对这些,我始终是以笑待之。鱼与熊掌的故事,在我们还是小孩子时就已熟知了,可在真正面对诱惑,面对选择时,还是难作决断。一次上网,无意看到了外交部招聘的通知,出于好奇,就填了报名表。就在我已经快忘记这事时,意外地收到了外交部的面试通知,初审通过了。当时系里接到面试通知的人为数不多,甚至连父母都建议我去试一试,可最终我还是打算放弃。这并不是说考上研究生是比进外交部更明智的选择,而是目标已定,我不想分出哪怕是百分之几的精力去押一个更为不确定的未来。后面的公务员考试也是同样,我没有报名。而同考的一个同学还是忍不住报了,成绩出来,还不错,可最后复试线划出来时已经快考研了,她差了0.5分,虽然她并没把公务员考试作为重点,可接连很多天都没能从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所以,将考研作为惟一的目标与信念不是孤注一掷,而是在特定时间段的全力以赴。
4.为自己找一个支点
给自己找一个支点,为自己的奋斗找一个理由。我是在好友离开好多天后,才无意中发现了夹在书里的一封信,内容是鼓励我拼搏到底的。我跟好友选择考研,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圆高中时重复了无数次的梦想——一起到北京读书。后来4个月的复习过程中,我把那封信一直夹在每天要看的书里,每次学累了时就拿出来激励自己。我们那时都还没有手机,给对方写信,或是挂个电话,都会带来莫大的欣慰。考研路漫漫,可我们一路扶持,很少感到孤立无助。我们也几乎是在同一天得到了考试结果,好友也如愿以高分考取中意的学校。
考研并非快乐征程 但苦中作乐的经历更为难忘
对于当前很多所谓的快乐考研的提法,我并不是很赞同。考研是一场战斗,而战斗是残酷激烈的,绝非轻松愉悦的游戏;但与此同时,战斗也是充满快乐的,这种快乐并不局限于取得最后胜利的鲜花与掌声,而更在于战斗中的每一点苦中作乐。
1.微笑本身就是莫大的自信
很多过来人总结考研一族的特征时,莫过于弓背哈腰(长时间用功),满面“青春”痘,发型凌乱,神色凝重,双眼通红(熬夜及不规律生活所致)。同学交流经验时也常常开玩笑,说图书馆里是不是准备考研的一眼就能看出来,脸上痘多的一准就是。
若按这个标准,我可能就要算不合标准的了。每次老乡在食堂遇见我,都吃惊地问我为什么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在这样紧张的阶段怎么还笑得出来。我说那怎么办,难道要我们抱头痛哭不成?或是人人都像小老头老太太似的面色沉重?微笑不会减损战斗力,相反,微笑正是自信的表现,因为微笑源于平和的心态,而平和的心态又是自信的极致。
记得当时看过的一篇考研经验文章中提到,作者每天早上醒来,都会跑到阳台上振臂高呼3遍:我一定能考上!后来就真考上了。当然,这也许只是笑谈。不过自信对每个考研的人来讲是最大的动力,因为你最大的敌人正是你自己。室友当时效仿了几天就作罢了,而我则决定用每天的微笑来表明信心。
每天早上我都会坚持到报告厅旁边的空地上读半小时英语,这个习惯其实从上大学开始就养成了。空地上每天都会有位白发老人坚持在同一时间打太极拳。我从未跟老人攀谈过,可是每次在太极的节奏中晨读,似乎成了我们间的默契。天冷时开始有些恋床,使劲撑开眼皮,想起老人一定已经开始练功了,就几下挣扎起来。
图书馆每晚10点不到就关门,因为我一直没有在寝室苦读的习惯,就到教室里再看会儿书,直至管理员赶人。有时管理员晚催了几分钟,还会心里好一阵窃喜,像是占了莫大的便宜。从教室回寝室总会走那条侧面的小道,在清冷的空气中打个寒颤,做几下深呼吸,仰头看天,心沉静得像夜幕般深邃,笑从心生。
复习过程中,每当跟同学交流时,很多同学喜欢收敛一些,也可能是出于所谓的谦虚,总会一遍遍表明自己看得如何如何差,云云。依我看,大可不必如此,即使你看得真的不怎么样。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心理暗示,而一个人如若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中长期生活,就会久而久之当真了。当然,也没有必要夸下海口,最佳的方法是以笑待之,不要对自己或别人的复习妄下结论。
2.选择考研不等于放弃生活中的美丽
前阵子有师妹向我咨询时还在表决心,信誓旦旦地说打算在考研这半年内不看电影不出校门不上网不看小说……我们都是生长在新社会的青年,这种纯粹的苦行僧生活恐怕持续不了多久,我们的世界就会因过于单调贫乏而几近崩溃。
我在11月中旬之前,每周还抽出半天时间给两个初中的孩子辅导英语,孩子的家就在江边,所以每次我都有机会在校内憋闷了一星期后,在江边散散心,有时还会突发奇想,坐轮渡在江上跑个来回。
金桂飘香之际,因为是最后一年了,就采了不少桂花,风干了做了标本处处送人。
直至03年年底,我都保持着至少每两周看一次电影的习惯。每次在图书馆里顾此念彼时,索性收起书本,直奔影院,看场电影,睡个好觉,第二天重新开始学习。记得考前看的最后一场电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当时看到劳伦斯风尘仆仆在大漠中跋涉时,老觉得那就是自己的写照。
我还报名参加了11月中旬的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所以每天回寝室后都会跟室友叽里呱啦讲一阵,讲每天发生的趣事,一个多月下来,口语水平大长,轻松地拿了个A回来。
口语考试结束那天,正赶上武汉美食节在首义园开幕。我们几个趁机好好开了开眼,也开了开胃。
当然,复习过程中的放松也是有度的,若是一味地追求享乐,或是一松就再收不回来,也就违背了放松的主旨所在。适度的调节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是为了保持更平和的心态。
高效的复习方法 事半功倍的成效
1.制定系统科学的时间表
凡是在考研过程中张弛有度、游刃有余的“高手”,都有不止一张系统科学的时间表,既有整体的复习规划,又有具体至每日每时段的复习内容,整体规划与局部统筹相结合,相得益彰。不少同学在复习时,特别是越到考前的最后关键时刻,越摸不着头脑,面前每天都摆着厚厚一摞书,但好像无从下手,不知从何看起,反而白白浪费了时间。
我在考研准备过程的一开始就制定了一份大体上的时间表,预计暑期把各门课都过一遍,以对各门的重点、难点有个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具体规划。因为假期的普遍效率不会太高,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给自己规定太多太重的复习任务,而且暑期主要是考研的心理成熟期,对意志力的要求要远高于知识点的积累。
9月一开始,距04年考研还剩下四个半月的时间。为了时刻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我做了一张倒计时表贴在床头,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根据当日复习情况,用勾或者叉在当日的数字上做一个标记,给自己做一个评价。勾代表复习状态良好,叉代表仍须改进,方框表示经过调节期,打算从当日开始重新振作起来,打起精神。所以每天复习结束时,我都会对这一天的付出做一个交待,同时对剩下的时间有更清醒的认识。而麻痹自己、害怕面对为数不多的复习时间的复习者,其实也是在害怕面对自己。不管实际情况怎样,紧要的是正视它,然后想出对策。在考研结束的那一天,晚上睡前,看床头那张勾画得几近于面目全非的时间表,看上面的勾勾叉叉框框条条,一股充实感从心底涌起。这张表我至今还保留着,因为它是我走过那段路的见证,证明那段路上我洒下的汗水与泪水。
我的大体计划是9月、10月完成第二轮的复习,这也是最为细致的阶段,进行笔记整理、消化知识点的工作。11月开始对照真题进行笔记的扩充与完善。12月主要进行知识点的吸收与记忆。这样算下来,至考前,我大致有4~5轮的复习时间。当然,这主要是针对专业课,对于公共课,我会在下面谈到。
而每周的计划也应该明确,我当时因为综合课有5门,所以就计划平均每周看一本半书,具体到每天,平均50页。我在每天各个时段的复习内容也有安排。一般来讲,早晨是我的英语时间,上午综合课,下午政治与英语,晚上则投入专业课。
有了详尽的时间表,就会在每时每刻都知道该看什么,看多少,从而避免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盲目。
2.善用统筹原理安排复习内容
研究生考试所涉及的科目与内容都是庞杂的,但通过统筹安排,很多零碎时间都派上了用场,而对于各科又没有偏废。
早晨听英语广播是我自大三开始养成的习惯,通常半小时的时间内,我会听着英语从寝室出门,取奶,买早餐,然后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解决掉早餐,在纯正的美语中迎来新的一天。
而对于单词的记忆,我也从来没有拿出整块的时间进行,而是与其他科目穿插复习。看综合课或是专业课的间歇,拿出词汇本背上十分钟,或是晚上睡前看几分钟,对于英语这门不要求太长时间连续投入的科目而言,这样的安排更为科学经济。
中午午休之前拿出时事政治翻上几条,不仅有催眠作用,而且在放松的心态下看的内容说不定就能碰上考点。
晚上睡前我一定是听着英语入睡的,睡眠浅时听一个小时睡着,有时刚一闭眼没听几句就入睡了,潜意识中培养英语语感这点是否成立我没有研究过,可成效是颇大的。而且与早上的半小时累积起来,白天就不用再抽出专门的时间来练习听力,实在是事半功倍。
3.公共课的保持战术
虽然高中时是理科出身,可对于政治,因为一连串的强化班、冲刺班及据说神乎其神的点题班我都一路报了下来,所以心里还是有底的。而英语一向是我的强势,再向前突破的空间不是太大。于是对于公共课,我采取的主要是保持战术。特别对于文科专业而言,想要在公共课上拉大差距不太容易,所以明智之举就是不忽视公共课,但将重点放在专业课上,突出专业课优势。
4.重点突破专业课,拉大差距
因为专业课的相对分值比重最高,而且一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与忽略,都会造成分数上的巨大差距,所以我一直把专业课作为突破口,重点突破,以在总分上扩大优势。
文科专业课的复习方法首推轮式复习法。由于人大出题的特点是考查知识点多,但都较为基础,因此,针对各门科目准备一本既详尽又重点突出的笔记非常关键。具体到笔记的整理,我采取了两套方法:对于综合课,因为考点较碎,而且相互间联系不密切,我就依照各考点依次总结,主要是从真题入手,将可能的考点都罗列出来;而对于专业课,则更侧重于其脉络体系,要求既从整体上把握章节间的联系,又要掌握各章节下的小考点。而在第三、四轮复习时,不断补充完善。进入最后阶段时,只需对照笔记回忆知识点即可。
在兴奋中度过考研冲刺期
进入12月,天逐渐冷了。武汉的冬天没有暖气,真正的考验也来了。我的复习进程一度处于低迷期,有时看到课本眼前就有点眩晕。于是我就随身带着英语真题的磁带,不想看书时就闭上眼睛听英语。
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倒计时表上剩下的时间基本只有两个星期了。我突然觉醒了一般,进入了最后冲刺,以惊人的效率与状态复习。看书的速度是每天1门,大脑处于极度兴奋之中,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可脑子仍在高速运转,白天看过的内容电影一样在眼前回放,每天睡得不到6个小时,实际睡眠时间就更少,可精神仍是出奇得好。元旦前一天晚上跟几个朋友庆祝了一下,没有学习,早早地睡下,窗外的烟火震耳欲聋,新的一年,应该会有新的开始。
用兵之日 炫出最美的色彩
04年的1月10、11日两天,天公不作美,几乎是武汉整个冬天最阴冷的两天。然而我内心的激动并没有因此而平息些许,战斗前的兴奋与紧张感充斥着整个身体。我期待着这场战争的到来,因为我相信,整个斗争过程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结果本身。
9号晚上,学校后勤停止供应开水,寝室的电也突然用完了。我们自我解嘲,说这才是黎明前真正的黑暗。睡前,我点了蜡烛在卫生间里又翻了一遍时事。
考研第一天,大雨瓢泼,所有的鞋子都漏水,我继续发扬阿Q精神,穿了3双袜子,然后在脚上包了两层保鲜膜,既保干又保暖。
从第一门考试发卷开始,直到最后一门铃声响起停止答卷为止,我自始至终都在微笑,发自心底的。尽管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在预料之中,特别是专业课的题目有些冷僻,可我知道,只要我用微笑的心态来面对,尽最大的努力来回答,积极的精神面貌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胜利。顶楼的教室里寒气逼人,每场考试下来,半截小腿都是凉冰冰的,可手上却像是有使不完的力气,有下笔如有神之感,写得热火朝天。会做的题目争取拿到满分,不会的题目也按照清晰的脉络顺下来,就算内容不够切题,而体例也足以取胜。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出了考场许久,我的手仍在止不住地颤抖。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给家里挂了个电话,告诉父母等我的好消息,因为我有预感,雨后的那道彩虹中,一定有属于我的那一片最美的色彩。
04年的岁末,徜徉在人大校园中,以一名人大学生的身份,回首走过的那段路,写下了上面那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