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长期从事考研政治辅导的经验证明,考生能否取得好成绩,是教师和考生的共同责任。教师如同教练员、指挥员,考生如同运动员、战斗员,教师运筹帷幄,考生决胜千里。考生能否得高分(80分以上),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教师是主导,考生是关键。
我们编写教材、辅导授课的目标是力求指导、帮助考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好效果,增强政治理论课所要求达到的素质,衷心拥护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同时为得高分(80分以上)奠定基础。多年来考生不能考得高分的最大障碍有三个:一是不懂理论,主要是不懂哲学、政治经济学;二是不会做题,主要表现在主观性试题不能得高分;三是近两年来部分考生存在侥幸、浮躁心理,不勤奋刻苦,指望漏题、押题。不懂不会又迷信漏题、押题,加之死记硬背,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怨天尤人。总结近几年我们指导考生得高分的经验,需要有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坚持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的中央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社会热点的结合;二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增强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包括历史的与现实的、理论的与实践的问题)的能力;三是坚持教师与考生的结合,教师要有“三保”:保证有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保证有科学实用的教学内容,保证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同时,作为行为主体的考生,也要有“四要”:
(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1. 提高对政治理论重要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自觉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必备的才能和应有的素质,也是青年知识分子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文理科必考的科目,其考分是考生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分关系到总分高低的问题,进而关系到考生是否被录取的问题,有的情况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不论从什么角度看,考生对政治理论应有足够的重视。
2. 有勤奋学习的决心
总结考研成功的经验,甚至可以说是人生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是:志坚、勤奋、得法、机遇。志坚是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毅力,具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勤奋就是要勤劳努力,勤学、勤思、勤问、勤练,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得法就是要有达到理想目标的效率高的好方法。机遇就是碰到好机会、好境遇。这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就考研政治理论复习备考而言,之所以需要勤奋学习,是因为应考范围广泛,试题具有一定的深度,既考知识,又考运用知识的能力;既考在大学学习过的基本内容,又考近一二年来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要取得好成绩,即使有经验丰富、确有研究的教师的辅导,但最终还是靠考生个人的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学习态度最忌讳的是:不愿学硬学,不花时间少学,不动脑筋浅学,只靠死记硬背或突击猜几道题备考,这肯定是不成功的。我们一贯不赞成押题。押题就是押宝,是一种赌博心态,纯属自欺欺人。
(二) 要了解考试的要求和试题的特点
1. 考试要求
(1)试题范围:2007年考试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原理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考分比例约22、20、18、20、10、10分。
(2) 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析题三种,所占分值为16、34、50分。选择题属客观性试题,分析题属主观性试题,各占总分的50%。
(3) 试题内容:首先是考查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其次是考查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思维能力;第三是考查正确认识和对待重大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的思想水平。简言之,要考查学生的理论、政治、思维、思想四个水平。
2. 试题特点
试题具有理论性、政治性、现实性、综合性的特点,这无疑是对的。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分析出近几年的考题所具有的一些鲜明特点:
(1) 以考试大纲为范围。通常试题不超过大纲的要求,但有时也会出现个别试题超纲。
(2) 以示范教材为基础。文理科的大多数试题都能从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的示范教材中找到出处即直接和间接的依据,但有些内容是教材中找不到的。
(3) 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在理论内容上更加突出地贯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是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考试也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其他科目的试题有一定数量是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联系的。因此,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直接和间接考分是最高的。
(5) 以社会热点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对象。每年试题中的材料题大都联系前一二年发生或更长时期存在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西部大开发、改革实践的巨大成就和负面效应、收入分配、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大国关系、“三农”问题等。
(6) 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重点及其运用能力为考查与评价目标。这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考查基础性的理论,又考查对基础性理论的理解、记忆,还要考查对基础性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是体现素质考试的特点。
试题还有一些特点,如以历届考题为参考;三年以内的考题不以原题题型重复出现(但其内容可以改变题型出现);试题的覆盖面较广(但并非每门课程的每章都有考题);试题难易兼顾,其顺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分到高分等。
这些特点是我们研究历届考题所得出的结论,考生只要了解就行了。
(三) 要有科学实用的复习方法
1. 复习总依据
复习备考根据什么进行?要针对试题的特点进行:以考试大纲为范围,以示范教材为基础,以中央精神为指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以社会热点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对象,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重点及其运用能力为考查与评价目标等。考生实际上是要选择符合这些特点的教材进行复习备考。我们编写的教材力求具有这些特点。
2. 复习总要求
全面复习、掌握重点、联系实际、学会应用,或者说,找考试点、懂考试点、记考试点、练考试点、会考试点。这就要在复习过程中正确处理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分清考试点和非考试点;二是要在考试点中分清重点和非重点,着重要抓重点;三是要解决懂(理解)和记忆考试点的关系,在懂得的基础上记忆;四是要解决记和会的关系,在记的基础上练习,达到会的目的,在练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考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清与掌握考点、重点、难点、已考点、未考点、考试大纲的新增点、修改点。
3. 采取系统逻辑记忆的方法
对考试点特别是重点考试点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识记与熟记相结合,按照课程内容及顺序分部分、分层次识记,“顺藤摸瓜”,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4. 要进行一定题量试题的练习
在复习、识记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我们编写的试题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序列之一中的已考试题汇编。做这部分试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不变应万变”的要求。做已考试题有四个功能:一是估量自己的水平,二是掌握复习考试的重点,三是掌握考查目标,四是掌握试题特点和答题特点。另一部分是在序列之二、三中我们教师精心编写的从未考过的模拟试题。这些试题是在研究以往考题的基础上,依据考试大纲、十五大、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的内容和精神以及2006年中央反复强调的有关重大问题编写的,力求体现理论重点和现实重点相结合的具有全面性、典型性、综合性、针对性、技巧性特点的试题。做这些试题是为了解决“以变应变”的要求,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增强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各种答题方法。做这些题时,先做后对答案,并要搞清做得对、错和全面、片面的理由,否则收效甚微。
我们提倡做题要在一定数量上的精练,这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数量上的要求,以覆盖考试重点为标准的题量;二是质量上的要求,就是做每一题都要明确:此题考什么?是如何考的?考这个题的理由是什么?如何做这个题?做题开始要慢,逐步由慢到快。
5. 分阶段进行复习
基础阶段可从7月至10月,通过会做已考试题解决考试所需要内容的懂、记即掌握内容、培养能力的问题;运用阶段在11月,解决巩固内容和增强运用能力的问题;总结阶段从12月至考前,解决突击时事、高度总结的问题,总结所需要记忆的内容,总结答题的思路与方法。
6. 要对各科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
政治理论考试所包括的各科的性质和内容是不同的,考试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复习备考要区别对待。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整个政治理论的基础,它们分别是最抽象及比较抽象的理论,理论的内涵最小及较小,外延最大及较大,试题可以出得最灵活及较灵活。如2006年哲学试题可以说没有一个考题能直接从教材上找出完全一样的正确答案。因此学习这两门课一定要懂、要真懂,才能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把最难的哲学试题变为不难。复习这两门课始终要搞清楚概念、观点、意义三个问题,掌握理论的系统性并要分清理论是非以及在现实中的运用。
(2) 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三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理论,属马列理论运用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理论的内涵大、外延小,试题的要求较为严格、准确,不可能有更大范围的发挥,既考理解,更考记忆的准确。复习备考一定要以经典著作、中央文件、最高领导人的权威说法为准。复习这两门课始终要抓住以理论的观点为主,同时要了解其依据和意义,强调掌握重点要准。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及党中央的新观点、新思想的相结合的运用。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并能用以分析当代世界的一些重大经济与政治问题以及国际关系的问题,拥护党和国家的对外战略、方针、政策。
(4) 形势与政策的考试是最具体的,包括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年度间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时事。近几年考题主要是政治性内容,个别属经济问题。考生平时看看报纸、听听新闻,并在考前一个月内作出归纳,大概就不成问题了。这部分试题与其说是考学生,不如说是考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应对此负主要责任。
(四) 要有科学实用的考试方法
复习和考试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复习为了考试,复习是基础,考试是目标。只有复习好,才有可能考得好;没有复习好,肯定考得不好。但复习好也不一定考试就好,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方法问题。考试得高分的基础是复习好,但也同考试方法得当与否密切有关。
总结考生政治理论考试能否得高分的经验教训,可以概括得高分有“三诀”:(1)懂记内容、综合掌握;(2)审题仔细、理解题意;(3)不同题型、不同答法。得高分的要求有二字:答客观性试题要“准”;答主观性试题要“全”。
根据我们长期的学习和教学经验特别是长期指导考研的经验,做出两个方面的归纳与总结,供考生朋友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参考。
1. 一般考试方法
考试方法是指同考试直接有关的方法,包括了答题方法,但不只是答题方法。所谓一般考试方法,就是比较普遍适用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政治理论考试,也适用于其它课程的考试。
(1) 头脑清醒,情绪平稳
考试,特别是升学、晋升、资格等关系人生履历的重大考试,是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劳动。因此,一定要在考试过程中保持健康的身体、清醒的头脑,考前要休息好。考试是一种沉思而紧张的思维活动,不宜太激动、太惧怕、太紧张,需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使答题过程达到并保持最佳的思维状态,才有可能获得自己水平甚至超水平的充分发挥。切忌进考场前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或胆颤心惊、患得患失和答题过程中注意力分散。
(2) 按序做题,先易后难
一般重要的正规的考试试题,有难有易,难易兼顾,既有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又有理论、知识的分析、综合、推理等运用。整个试题的排列顺序是先易后难、由低分到高分。考生不必把试题通读一遍后再答题,直接按试题排列顺序的先后答题就可以。因为通读一遍,既浪费时间,又会因遇到一些难题而引起不必要的惊慌。假如在本该容易答的前面试题中遇到一些不会答的试题,也不要紧张,把一下不会答的试题留下,继续往后答对自己来说容易的试题,返回来再答,也许就会答了。选择题中最难的是不定项选择题中的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间接性试题,是考理解与综合能力,其他选择题并不很难,因此,仍要使用按序做题、先易后难的方法。
(3) 审题仔细,务求准确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审题不准不全就会答错答偏,审题差之毫厘,答题就会谬之千里。考研试题大多数都不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的,看错了或理解错了一句话就会全错。
(4) 胸中有数,对号入座
所谓胸中有数,就是考生在考前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重点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和记忆,审题时把试题输入大脑,同已储存的知识信息相联系,进而判断试题所考的范围与要求,最后给出正确的答案。只有胸中有数,才能实现对号入座。
(5) 准确全面,防漏防偏
选择题又称客观性试题,答案是确定的,不论谁答谁改标准都一样,多选、少选、错选都不给分。因此,回答选择题要求准确无误。选择题之外的试题,称之为主观性试题,从参考答案到答卷、改卷都会发生差别,主观性很强。因此,回答主观性试题要求紧切题意,不要以偏概全,而要以全盖偏,即方面全、点点全,而不在多。
(6) 不留空白,以全盖偏
所谓不留空白,是指不论是对主观性试题还是对客观性试题都要回答,即使没有把握答对也要答,因为不答就没有分,答错了也不倒扣分,而答对了或对主观性试题答对了一部分都会有分。开个玩笑说:不答白不答,不答是傻瓜。不答或对单项选择题多选了属技术性错误,可说是傻瓜错误。以全盖偏是对主观性试题而言的,前已说明。概言之:不当傻瓜,盖帽答法(对主观性试题而言)。
(7) 思考要点,边想边答
这一方法是对主观性试题而言,不必打草稿,就往答卷上写,只要要点回答出来,其顺序是无关紧要的,一般改卷大都是踩点给分。这样的答法可以节省时间。
(8) 字迹清楚,词要达意
这是对回答主观性试题的要求。有些考生答题的文字写得潦草又不整齐,用词又不当,给改卷者以不好的印象,肯定要被扣分。相反,字迹清楚整齐,用词恰当,表达清楚,就可能被加分。
(9) 层次分明,合乎逻辑
这是对回答主观性试题的要求。考生回答问题时要按照试题要求的顺序逐点回答,可分出(1)(2)(3)……,不要东拉西扯,颠三倒四。
(10) 稍息后查,不急交卷
试卷答完后,为了防止思维定势,不要立即就查,待休息一下再复查,也许能查出不妥之处。有的考生为了显示能耐,考试时间未到就急于交卷,这是不必要的。
2. 不同类型试题的答法
选择题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单项选择题,有四个备选项,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多项选择题,从2005年开始改为四个备选项,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也就是说正确的选择可能有1~4个选项。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相对主观性试题而言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单项选择题最容易。不定项选择题有难度,难在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如果考生没有对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理解和分析、比较能力,就容易被错误的干扰项所迷惑,发生多选、少选、错选的错误。因此,要准确地答好选择题,首先需要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次要有一定的方法。
(1)正选法(顺选法)
试题的题干即问题明白,就可以直接从题肢即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其它选项就不必考虑。这种方法最适用于直接性试题,这种试题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多数单项选择题属于这种性质的试题。
(2)逆选法(排谬法)
逆选法是将错误答案排除的方法。遇到从题干上直接看不出正确答案的试题就需要正选法、逆选法并用。
(3)比较法(蒙猜法)
这种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有一定知识基础上的蒙猜也是一种方法。
在做题过程的一般情况下是三种方法综合使用,对试题的性质不同,即是正面出题还是反面出题,其答题的特点不同。
A、正面出题,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正确观点,大多数题目属于正面出题。
a.凡是备选项是错误观点,肯定是错误答案,不选;
b.备选项是正确观点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
c.只有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观点,才是正确答案。
B、反面出题,问的是不正确的错误的观点,属反面出题,题量较少。
a.凡是备选项是正确观点的,肯定是错误答案,不选;
b.备选项是错误观点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
c.备选项只有符合题意要求的错误观点,才是正确答案。
例如,题意问的唯物主义,回答唯心主义肯定不对,回答辩证法也不对,这是所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题意问的是唯心主义,回答是唯物主义肯定不对,回答是形而上学也不对。
近几年来的选择题的考题中最难的是哲学试题,其次是政治经济学试题,尤其是其中的不定项选择题,相当多的试题是间接性试题,考查考生对综合知识、是非界限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分析题
分析题是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2003年考试大纲从形式上没有出现论述题与材料题的题型,而采用了取名为分析题的题型。根据考试大纲的题型示例,实际上分析题包括材料题的论述题与材料题两种形式。
(1)材料题的论述题是先给一段材料,然后要求用有关的观点、原理加以分析说理或评述。这种形式的分析题实际上是扩大了的辨析题。
(2)材料题是一般给出三个以上的材料,然后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这两种分析题在以往考试中早已出现,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共有五题,其中最后一题分为选做题Ⅰ、选做题Ⅱ,考生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对于(1)形式的分析题的答法或思路是:
①首先是看懂、理解给定的材料,它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是模糊的、不准确的;
②根据给定问题找出或答出同材料直接相关的原理、观点;
③运用原理、观点分析给定材料,阐明正确的认识。
对于(2)形式的分析题的答法或思路是:
① 认真细致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楚表达的背景、针对性和观点;
② 把试题要求回答的问题同材料结合,确定材料所考的科目及有关原理、观点;
③ 运用有关原理、观点,按照问题要求,再看材料,进行鉴别、比较、概括、综合。
要答好分析题,要求考生要掌握理论的系统性、分清理论是非,掌握有关问题的时代背景、历史进程,并在备考过程中参阅和练习一些相关题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师指导有方,学生复习得法,政治得高分就能实现。概括地说,政治得高分的要诀是:勤奋得法,充满信心;分步复习,找懂记会;抓住重点,分清是非;考点精练,定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