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考研回忆录:我来,我看见,我征服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经验 >> 正文 07年考研回忆录:我来,我看见,我征服

考研试卷库
07年考研回忆录:我来,我看见,我征服

  考研结束半年了,从走出复试教室开始,就一直计划写些什么来纪念这涅磐的半年,但总是有些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事情耽误,拖到了现在。下周就要去学校了,终于下定决心,完成这篇拖欠已久的感想文章。文笔不好,大家将就点看吧。

        决定考研和决定考历史是同时做出的,此前一直本分的认为本科的专业就是自己后半人生的工作方向,加上本专业本来就是块烫金招牌,所以很安心的度过了大学的前两个年头。只是期间听了许多场人文类的讲座,也旁听了不少历史文学类的课程。本专业是个典型的工科专业,考研需要考数一或者数二,对编程要求很高,培养计划中唯一的偏文课程是《大学语文》,而且还是指选。虽然成绩中等,但学的并不快乐,虽然知道这是一科很有前途也很有钱途的专业。

      大三上的九月,一位好友神秘兮兮的告诉我,她想考研,目标是北大历史系。我很震惊,一是原来考研可以不在意本科的专业,二是她有如此大胆的想法,三是她居然如此早就开始计划了。她也是理科生,原专业本也不错。我开始重新思考是否考研的问题了,因为本科的专业其实是高考结束之后填报志愿时候很机缘巧合的选定的,虽然很幸运的是,这是一个极不错的选择,但毕竟并不是我的自觉。如今有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何乐不为呢。读研的专业自然会是文科,因为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的工科环境使我已经有了基本的工科思维,我该尝试在另外一片天地行走了。

        很反感中国在高中就文理分科,后来得知这种工具式教育是效仿苏联时,更加反感,这样的高等教育培养的只是螺丝钉,而不是会思考的芦苇。在文史哲中没太多考虑便选择了历史,排除文学和哲学的理由这里就不详述了,免得贻笑大方之家。选择历史是因为历史意味着很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对一个人。历史是由一半的谎言和一半的实话写成,但问题在于,你无法直接判定哪些是真的。被蒙蔽的滋味是最难受的,大学期间我接触了一些激进的文章,它告诉我的历史和我学到的历史是如此的不一样,我才知道,历史是人写的。正如《1984》中所说,“谁控制了过去,谁就能控制将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我想,如果我能尽力使这种蒙蔽少一些,那就可以帮助自己以及其他人走出误区。这是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也很幼稚,后来才知道,其实很多学术问题并不是历史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并不由历史学家决定,而是政治家,其实应该说是政客,来决定。

        并没有太考虑找工作的事情,因为觉得学过历史的人,应该什么都会,我们学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套用轻舞飞扬的一句话,“没有找不到工作的专业,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张灵甫将军,抗日名将,北大历史系出身,何清涟女士,经济学家,历史学出身;就算是那根非专业出身的腊肉,不也是酷爱阅读二十四史,然后变成了THE MAN WHO CHANGED CHINA么,还让中国人民从此战栗起来了。也许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还是觉得都是读过历史的人了,应该不愁找不到工作。

        以上是前言。还有,那个女孩九月告诉我考研,国庆假便只身去了北大参观,着实厉害。回来后很兴奋的告诉我,北大的历史学院是在一个清朝王爷的府邸,古色古香,很有味道。回忆起来的时候,还是一脸神往。呵呵,好在我对满清不感冒,不过她的勇气和信念还是很让我赞的。只是她后来改变想法了,决定出国读书,于是开始准备GMAT,今年顺利拿到OFFER,下个月飞去法国。她改变了方向,但我却因为她的勇气坚定了跨专业考历史的决心,足见,身边有几个有追求的朋友是很重要滴。

 

       大三其实没有做太多的准备,只是去历史院蹭了几节课,和几个历史老师聊了会。但奇怪的是,老师们都要我三思,要我如果决定投身历史,就要有吃苦的准备,就要习惯清贫,我很感激他们身为过来人的提醒。当时历史还没有传出统考的风声,我在犹豫报考哪所学校哪个专业。最初是决定攻读魏晋南北朝这一块,一是因为历史隔的久,会与现实表面上没有关系,被篡改曲解的地方会少些,二是对魏晋风骨很是向往,拎个酒罐,让下人背着锄头,告诉他我在哪儿醉死,你就在哪儿埋我,多有型。于是在网上收集历年真题,却很沮丧的发现,都好少能找到,不管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不过好在我相信GOOGLE的力量,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官方网站,上面有师兄师姐们回忆的真题,大为高兴,再一看题目,虽然不是魏晋史,也都挺有意思的,于是决定,就考这个了。这就是我选择我现在要读的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最初原因。

        大三暑假得知历史学科改革,全国统考,也就是说,以前搜集的真题全都没有价值了。但也有高人指出,第一年命题,肯定会找几大高校以前的命题老师,因为真题更有意义。不管怎么说,当时还是很受打击,因为此前需要考的是中国古代史和专业课。现在合二为一而且还加上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这些课本足足有十二本之多。而且从来很反感中国近现代史的课本,完全是政治说教,哪儿象历史了。曾一度决定开始制作简历。说归说,还是硬着头皮向前走了。现在想来,其实相反,正是这突然改革,才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动力,因为如此一来,初试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就降低到近乎没有了,而此前一直很担心跨校跨专业考研会很吃亏的;二是对本专业是历史的竞争对手而言,他们在大学中同样也只是重点研究了一科,现在也要仔细复习其他三科,所以与历史专业的同学的起跑线差距也减少了。三是一种遇弱则弱遇强则强的性格在起作用,既然困难是巨大的,何不借此挑战一下自己。最后还有就是当时遭遇感情挫折,也许是我的错也许不是,那个夏天,我的初恋女友离我而去,除了考研,我别无选择,我只有不断的看书看书,才能暂时忘记心被撕裂的伤痛。

        2006年7月23日,正式开始复习考研。那一天,去曾和女友一块去过的理发店剃光了头发。理发师再三的问,你考虑好了没有,这一刀下去,可就回不来了。你女朋友的头发那么长,你剪个光头,这太不好了吧。我拿出刚买的帽子,示意他继续。心中想到的是GIGI的《短发》,“我已剪断我的发,剪断了牵挂”。回到宿舍,自然是“惊艳”全班,一关系极好的哥们打趣到,哟,这下更像Scofield了。我是班上最早看《越狱》的,并成功带动了大家。我觉得《越狱》第一季是很出色的励志片,貌似一无所有的Scofield,靠自己的智慧和信心,一个人对抗着一整个黑暗势力;凭借大众都能获得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取出谁都没有想到的结论;任何情况下都举重若轻,临危不惧。当时他在我心中,已经是一个神了。我在所有考研论坛上的用户名都是Scofield,因为我觉得,我要跨专业跨学校考研,就是需要他的这种精神,搜集信息,思考,自信。他是我的偶像。

 

    下面我简单叙述一下自己各科的复习方式,希望对后来者有一点点启发作用。

    政治。
       这是考研第一天上午要考的科目,不难。我一直觉得研究生考试需要考政治是一种侮辱,但,既然要玩这个游戏,自然得遵守它定的规矩,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以前觉得考研政治应该很简单,无非就是唱唱颂歌,拍拍马屁,而当拿到大纲解析的时候,才发现,事情不是这么简单,你在试卷上写满了涛哥万岁,估计也拿不到多少分。原来拍马屁也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艺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让被拍者满意的。而你这半年的政治复习,就是要学习,如何拍的有艺术,拍的象真的一样。所以,你必须掌握很多术语,并会熟练应用。

        因为九月份要准备计算机三级,所以把原定给政治的复习时间全部给了计算机。政治是从十月开始复习的。看的很头疼,从心底里排斥,这没法看。幸运的是,那个原本打算考北大历史的女孩,因为决定出国,所以把之前报的辅导班转赠给我了。真是好人:)她报的是高联政治班,十月到十一月的。多亏了在辅导班的学习,让我信心大增,考研政治不过如此。记得是石磊上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米鹏上的是毛概和邓论,觉得石磊讲的不错,米鹏讲的凑合。后来和同学聊天,她是八月上的辅导班,当时米鹏讲的经济学和哲学,石磊讲的毛概和邓论,她说米鹏讲的很好,石磊很烂。由此看来,可能是经济学和哲学比较好讲,可以穿插不少段子,而毛概和邓论主要是记忆,难得讲出很好的效果。

        关于辅导班,我觉得还是要报一个了,由专门研究如何拍马屁的专家来告诉你一些捷径应该比自己摸索好得多。至于报哪个,则无所谓,我觉得目前市场竞争挺激烈的,谁也不敢糊弄考生,问一下上届师兄师姐就好了。本来政治就是一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学科,谁讲都差不多,找个价格公道的就好。千万不要报押题班,除非你是钱多了烧得。冲刺班也不需,通常需要冲刺辅导的同学,往往很难冲到前面。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见。认识的一位达人师兄,九月开始在复习,在校外租房子,每天吃喝拉撒学全在屋子里,政治只用了一本《序列一》,英语只用了一本大纲单词和真题解析,什么辅导班都没有上,导师也没有联系,每天学习十三个小时,学累了听佛经。初试成绩是当年武大新闻院第二名。

        我开始买的是陈某的《2000题》,因为网上评价都很高。买过之后才开始怀疑,那些说这本书必买必买的多半是托。我买的是正版,居然还有不少答案与题目不匹配,单选出现多选的答案,最郁闷的是他的答案解释,完全是大纲解析的原话,大哥,出来混,给点敬业精神好不好。后来出了改进本,我也懒得买了,被骗一次是你的不是,被骗两次是我的傻了。同2000题一起买的是任某的《序列一》,还不错,但纸质太差,以至于我一度怀疑是盗版,直到逛了好几家书店,以及在新华书店看到的纸质也不行才作罢。顺带自我标榜一句,此次考研,没有用一本盗版书,虽然我家不是很富,但我觉得大学生了,该有的版权意识还是该要有的。但任书的内容不错,虽然大部分是照搬的《大纲解析》,书中的一些记号很实用。强烈推荐之。因为觉得一只鸡下过了一个好蛋,应该下的都是好蛋,此后又买了序列二三四,感觉有点盛名之下,不强烈推荐,但如果你的确要买模拟题,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在政治考试中遇到过一道很面熟的选择题,但遗憾的是,我做了太多遍模拟题,只记得答案是选B,不想选项的分布与模拟题不同,惨失一分,后来者当引以为鉴。

       强烈推荐高教版的《历年真题解析》,任某编的,说实话,我觉得,如果你足够相信我,你的政治复习可以只依靠这一本书,连大纲解析都不用买。把这本书翻来覆去的看,看到能熟悉其答题模式,政治就没有问题了。不过政治本来就不难。

       辅导班的老师会告诉你一些答题模板什么的,这很重要,我觉得报班的目的一定程度其实就在于此。要牢牢记住模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模板便是对策了。

        政治每天复习两个小时左右,按四个科目复习。循序渐进,不急不燥就好。我之前在网上下载了很多网友们总结的资料,有的不错,有的根本没有时间看,倒是搜集花了不少时间,不值得。开始复习后还是少上网的好,没有那么多公开的内部消息。争取在考试之前完成三轮复习,时间分别是三个月,两个月,一个月左右。最后一个月看看笔记,做做模拟题,看看真题,感觉感觉就好。你没问题的,我们准备考历史的,其实很占便宜的,毛概和邓论与中国近现代史很多是重合的,复习可以一举两得。加油!你一定行。

        顺带说一下我考试时,最后的选做题原计划是做综合题,而且模板都准备好了,但看到时事题时,当即决定解决这个简单的。因为复习世界史的时候,对这个地图太熟悉了。回答简直是一气呵成,就差追溯到亚历山大东征了。而且,我很清楚他们想要什么答案,无非是指责美国的霸权主义,人权高于主权论什么的,虽然一直将美国视为精神的灯塔,但还是违心泼了几盆污水,虽然用的是C&K的风格,但还是该忏悔一下。
   
       政治六十多分,其中,选择得了二十多分,惭愧。主观题四十多分,承让。

       以上是政治。

 


        英语

        这是一场很成功的战役。我很满意。我的英语基础不好,四级险过,六级更是只有六十分整。但我并没有失去信心,因为开始准备的时候还有半年的时间,我相信这段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毕竟苏联解体都没有用几天。

        我八月开始上辅导班,报的是恩波,因为此前听周固在学校试讲的时候觉得风格不错,挺喜欢的。果然,他是个挺不错的老师,受益匪浅,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我对考研英语的顾虑。好人。强推荐。但遗憾的是,恩波采用的是双老师制,即阅读由周固讲,作文和排序由另一个老师讲,是胡小平。我觉得相当的烂,强不推荐,曾一度想退班。不过好在周固的阅读占考研的一半分,也值得了。
   
       英语的复习很简单,回忆起来很方便:八月上辅导班,九月十月背单词,十一月十二月每周做一套真题并详细分析之,一月查漏补缺。根据考试分数,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只是背单词的时间稍微短了一些,以至于考试的时候,有篇阅读的答案选项是个单词我都不认得,掩面跑过。大纲要求的单词一定要背会,也才五六千,核心的更少,只要有决心,没问题的!

       不要做模拟题,不管是谁的。你要知道,真题是那一堆经验丰富的命题老师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推敲琢磨出来的,也才四五篇文章,二十个选择题。而模拟题是那一个老师,也是那几个月,却选了好几十篇文章,设计了上百个选择题,质量怎么比。

       作文要准备模板,自己准备,不要相信别人,哪怕是花钱买的。当时高联的商智来学校推销他的独家作文模板,一百块钱,还不用话说,说是怕被录音,直接在幻灯片上写。用两个模板,考号单号用一个双号用一个。亏他想得出来。我一个同学花钱去了,据他说,完全没有用上。那是当然,用上了估计会更惨。考研是自己的事,该自己做的还是自己做好。

        我准备模板了,可是准备歪了,郁闷,没有用上,作文很惨澹,用的都是高中词汇,见笑。好在用了一些万能的黄金句型,得分可能十分左右,心痛,不然可以免修英语,我本科的学校规定,英语分数过七十可以免修。英语六十多分,已经挺不错了,对我而言。英语资料只买了大纲和星火词汇。上辅导班送了周固讲解的历年真题。

 


     历史

       我是跨专业,不敢在历史版班门。不做议论,只叙述一下自己的复习经历。首先是旁听,作为跨专业考研者,这很重要,你必须清楚,你是否能适应历史的科班生活。历史是浪漫的,但历史课不一定是。不过好在我所听的几门课老师都相当的彪悍。因为隔的比较近,过去比较方便,所以从大三开始就开始去武汉大学历史院蹭课。真是名不虚传。本版好像也是有几个要去武大读研的,如果你们考上了,你们当然能考上,一定要去听听那些老师们的课。

        我听过何德章老师的中国通史,震撼啊,完全改变了我对中国历史的看法。学历史有些心得的人多少会有些很可爱的傲气,何老师也不例外,他不盲从,上课的时候总是会先告诉我们当前学界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再举例子找证据来反驳这一看法,哪怕这看法是当前主流,他会很得意的告诉我们,这些新观点将出现在他的下一本专著中。上他的课真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是学校三至九世纪研究室的,主攻魏晋方向,曾一度考虑攻读他的研究生过。最初是在大二的公选课上见识他的厉害的,他在黑板前,背对着我们,将五胡十六国的起讫年一个不差的写在黑板上,技惊全场。当然,这是基本功,不值得一说,真正让人钦佩的是他对历史独到的看法,有新意却又合情合理的解释。他极瘦,上课总是喜欢穿牛仔裤搭配衬衫,课间会面对窗外沉思,吸烟。三十来岁模样。后来才知道他是北大历史系出身,再后来,才知道他是历史院副院长。愈加钦佩,深藏不露的说。他能坚持给本科生上课,而且很投入很敬业,不简单。

        听过魏斌老师的史籍导读和历史文献学。他象一个大哥哥,很腼腆的一个大男生,但是却又很自恋,当然,他有这个资本。看上去二十来岁的样子,学生气十足,但讲起课来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而且极会抖包袱,课堂上绝对少不了笑声的。听他的课,完全是一种享受,所谓寓教于乐,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他当年也是跨专业考历史,没去历史系旁听,却考了总分第一。四十五度仰望。他和何老师是同一个研究室的,估计该研究室的其他老师也同样彪悍。他说,读历史,门槛很低,但要作出成就来,很难。

        只听过鲁西奇老师的一堂课,是课,鲁老师说,下个学期我就要去厦门大学了,所以这门课只上这一节。我晕。狂后悔之前没有能够珍惜。鲁老师是个学术大牛,也是个大好人,当时我考虑考研专业的时候,曾因魏老师介绍得与鲁老师面谈过,当时我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为什么学历史,历史是学什么都不知道,却霸占了老师的一个下午的工作时间。现在想来,愈发惭愧。但老师当时并不怪罪我的鲁莽,而是很坦诚的告诉我他所攻的方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武大的该学科在国内的地位。现在回想起来,这正是一个史学家的“不溢美,不隐恶”。同样,他也告诉我,如果要转专业读历史,还是要三思。非常感激他。他是石泉先生的高足,不善谈吐,但说话很真诚。这样的好老师,却被武大逼走厦大,真是可惜。想想当年的闻一多,以及最近的易中天,武大逼走的人才真不少。唉。听说赵林老师也要走,不知走成了没有。厦大的同学有福了。

        听过李工真老师的世界史和德国现代化。武大公认的四大名嘴之一。属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老师。喜欢听他的课因为他的历史从不单纯的分析史实得出结论,而是总是能深刻的指出其现实意义。听他的德国现代史,我后背发麻,冷汗直流,终于理解什么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然,印象深刻的还有他的幽默,认真的表情,夸张的神态,他的课从来不需要点名,从来只有多人,不会少人。

        我很感激武大的宽容,虽然我不是本班的学生,但老师们并不在意,课间提出的问题老师同样会认真耐心的解答,同学们也不会对我抱有敌视态度。如果没有这些老师的帮助,我是绝对没有当年那样的信心走上考场的。呵呵。不过我也有次被赶出教室过,是上何老师的《史记导读》,本是给国学班开的,因为旁听的人太多,班上的同学都坐不下,于是老师开赶,我只有发扬风格,挥泪离开。印象中此外只有赵林老师的课有过这种效果。

        我高中是理科,高考没有考历史。我觉得考研究生应该和高考不一样,不该拘泥于教育部指定的教材,毕竟,那只是一家之言。所以多亏了这些老师,让我进入了另一个境界,虽不敢妄称登堂入室,但至少知道了门在哪个方向。

        历史复习的程序也很简单,按照大纲的分值分配来确定复习时间。买的资料是华师版,因为出来的最早。看来商场如战场这话果然不错,时间就是一切,哪怕书出的巨烂,只要你抢占先机了,一样杀敌制胜。平心而论,对于一个跨专业的学生而言,书出的不错,但硬伤太多,错别字不断,而我读书最不可容忍的就是出现错别字,我对文字很敏感。因此很幸运的是,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开始给它挑错别字,于是我不得不每个字每个字每段话每段话认真的读。结果是我找出了书中的近一百个错别字,顺便也记住了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后来又出了山东版的,网上评价很高,但是因为我对这个出版社实在不感冒,而且书的风格我也不喜欢,还那么厚,字那么小,于是就没有买。转而买北师大的了,这本书相当好,强推荐。编排的挺不错。至少我觉得,买了这本书之后,对考研而言,那十二本专业课本可以不需要了。

        我不喜欢太政治化的历史书,因此我考研看的专业书都是某一家自己写的,而不是教育部组织学者编的。中国古代史我看的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当时没有看完,因为没受过训练,看竖版繁体还是有些吃力。因此主要是听老师讲课。中国近现代史看的是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强推荐这本书,文字极少,内容却极多。深入浅出,着实不错。此外还有樊树志老师的《国史概要》,也不错,读起来很轻松。世界古代史用的是复旦大学的教材,近现代史没怎么复习,因为感觉和初中历史的内容还是很象的。读得最多的倒是文聘元的《西方历史的故事》系列,这不是学术著作,完全是启蒙读物,但对于我这种外行来说,却已经足够了,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强烈推荐。正是因为读过这本书,因此考试中那道亚历山大的三十分大题才游刃有余的答出来了。

        非常非常遗憾的是,因为埋头复习,没有掌握时事消息。直到考试结束了,我才觉得该放送一下,于是看完了之前颇为热门的《大国崛起》,看完后直呼后悔,因为我觉得如果仔细看完了这部电视,应该可以挣到这次考研的六十分。这部电视剧强推荐,不只是为考试。

        历史考完后,走出考场,我的想法居然是,如果再给我一年,我一定能考上,不管是那所学校。呵呵,当时挺悲观的。后来可能是改卷比较松,加之可能答题风格比较合老师胃口,此外毕竟也的确努力过。历史两百四十多分,差强人意吧。那个名词解释,印度的什么制度,我听都没有听说过,于是一个字也没有答。惭愧的紧。

 

        哦,还有一些关于历史版的回忆。当初决定考研的时候,自然是兵马未动,信息先行。注册了几乎所有能找得到的考研论坛,四处搜集信息。但真正开始准备考试后,却是每天九小时学习,根本没有时间上网。我是个挺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因此从来也只是一个人去自习。不想上网,因为网上有太多会扰乱我心情的讯息。

       直到考前一个星期,当时觉得大局已定,复习的差不多了,于是四处上网逛逛,注意到了这个板块。其他所有的论坛历史版都是冷冷清清的,但这个却很是热闹。有问的,有答的。有骂娘的,有祈祷的。于是一时性起,便也参加讨论了。

       印象最深的是troy001和clayboyboy,前者总爱问一些不着边的问题,于是我总是会跟上一些不着调的答复,一来二去便熟悉了。本约定考完后大侃一场的,只是后来忙于解决毕业设计,竟一拖再拖,他去研究西域历史了,很理想主义的一人。后者的记忆法让我叹为观止,我最折服的是这位兄台在决定考历史后,居然专门用了一段时间先去学习记忆术,典型的磨刀不误砍柴功的忠实执行者。而他对年代的记忆简直是近乎走火入魔了,言必称该这么这么记忆。而且他还专门开贴给我们描述了记忆术炼成的七个步骤中每一步的状态。不服不行。该君考上川大的史地,足见此法还是有一定的功效的。但没有天份者慎习。

       此外还有李元庆,不知是真名还是网名,我怀疑这哥们是不是在尝试无纸化复习,别人在线的时候他在线,别人不在线的时候他还在线。有问必答,有帖必回。历史版的热闹和他的参与是分不开的。还有C级生物,我看过他十月份左右发的一篇解析大纲的帖子,很长,很仔细,解析的很到位,虽然最后考题没有这么出,但这不是他的错。我震撼的是他居然能把自己的心得与对手分享,好人啊,该仰视一下。短短的一个星期,认识了很多人,知道了这许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共同报考了历史的战友。很奇怪,在这个坛中,很少发现勾心斗角。大家各抒己见,以理服人。通过考研,有机会认识这么多历史爱好者真是很幸运的事情。

       本也想考完后每天来坛中灌水的,只是毕业设计挑战太大,懈怠不得,此后偶尔来看看贴,有次因为日本辩护被人称为汉奸并呼吁全坛封杀,来的便更少了。不过关于历史版的一些趣事一直都历历在目,一是考试前夜,大家的祈祷帖和祝福帖,来自陌生人的祝福总是能让我感动,何况这些人,明天就是对手。考完后历史版变HOT了,大家都好高兴,而且还一直HOT了好几天,当时有一哥们出来泼冷水,说今年统考的太简单云云,呵呵,因为太嚣张,犯了众怒,被大家骂跑了,不知道后来又来过没有。还有就是分数线公布前夕,这儿简直快变成神坛了,而且几乎什么神都搬出来了,如来佛啊,耶稣啊,安拉啊,印象深刻。

 

       关于复试,没太多要说的,历史不是热门,因此干净很多,认真准备,没问题的。初试之后,很是沮丧,觉得考不上了,于是发帖发牢骚。当时发帖我是以“我来,我看见,我被征服”为主题。没有心情看书,不想居然过了。任何时候不要放弃希望。我行,你也可以的。考过之后,分数就不再代表什么了。我初试考的不错,三百八十来分,一时间意气风发的,当是时,历史院正好举办历史文化节,于是自然报名参加。觉得以自己的本事,进入前三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一百分的历史常识问答,我居然六十分都没有获得。一时绝望。机缘巧合由此认识了一位大一的学妹,她是学生会的,刚好由她出一部分卷子,考试前,我没有告诉她我有考研,只是心怀鬼胎的对她说,你何不参考一下今年考研的卷子,她摇头,说,对你们这些非专业人士,考研的卷子太难了,不公平,我还是找些简单的题目考你们。于是乎,我很无语。分数真的不代表什么,不是么。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了。希望对耐心看完这篇文章的同学有点启发。考研只是一个开始,大家都还有很多路要走。加油。刚好今天是七夕,用了一个上午和一个中午完成了对半年的回忆,难免有些缺失,但相信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希望大家读研后仍能多交流,学术重在切磋嘛,大家继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吧。

       最喜欢任公的一句话,“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喽……,但是还是有一点的”,以此自勉。呵呵,他其实也算是一个历史学家了。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