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考入浙江大学管理科学工程专业。从准备考研到尘埃落定,转眼一年多过去了。在这段日子里,每每同学问起考哪个学校考什么专业时,无一不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我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却选择了考数一的专业,多少有点让人觉得不知天高地厚;而结果是,我竟然“奇迹”般地考上了。在我看来,这份成绩不是来源于聪明而是来源于踏实;考研的路不是风雨兼程,而是平平淡淡。希望我的考研经历给人以信心,我的考研经验能给人以帮助。
一、坚定的目标。众所周知,考研贵在坚持,而一个坚定的目标便是使人坚持到底的持续动力。对于我来说,目标是从英语转到喜欢的理工专业,底线两年。在选择专业的问题上,大家要综合考虑兴趣和能力。二、有效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是很重要的。网上有很多专家支招,如何复习。我认为那些复习框架很不错,但是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具体的计划。我制定的是滚动计划,也就是说首先有个大体的复习框架,然后制定详细的近期计划,稍加考虑较远点的计划。说具体点,大三下学期是个打基础的阶段,学习要耐心、塌实,不可急躁,基础打的好,以后才能拔得高。暑假和大四上学期的前一段时间是全面复习的阶段。大四上学期的下半阶段是实战阶段,做真题、模拟题和归纳总结。在这里介绍一下我数学和政治的复习。
1.数学:
阶段一:2月份到6月份是自学数学的时间。当时,把课本的概念理解的比较深入,定理和结论几乎自己证明了一遍,课后题全部做了一遍。这样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阶段二:7月中旬,参加了高联的数学强化班。7月下旬至10月中旬,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和辅导班的笔记。这样训练了解题能力。
阶段三:此后的日子,仔细地做了真题,检测自己的水平,以便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微积分部分相对弱,因此又做了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一书中微积分部分的例题。实战时,用的高联版的模拟经典400题;每做完一套,都要分析,归纳和总结。在考前的最后阶段,又重新做了一遍。
2.政治:我政治复习地比较晚,但不值得提倡,因为后来时间特别紧,不容易安排各科的复习。
阶段一:看岳华亭的辅导讲义和高联的辅导讲义,这个阶段理解要透彻,尤其是要理解好哲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阶段二:看米鹏的核心考案,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有些原理要记忆。
阶段三:看米鹏编写的时政,并做了高联内部资料任汝芬编写的最后模拟四套。在做题的同时,结合核心考案和时政,做了些归纳和总结。另外,由于做题时发现,选择题的正确率不高,又做了陈先奎的2000题中的一部分,和做了辅导班冲刺班发的讲义中的经典70题。
三、良好的心态。“轻松、高效、有序”是我在一个实验室中看到的标语。这条标语把轻松摆到了第一位。的确,一个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心态好,复习会更有效果。考研,重在过程。即使考研失败,还有很多其他的机会,没有必要患得患失。另外,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在考研期间,如果自己的进度比别人慢,不要心慌着急,按自己的计划来就行。再者,心情低落是正常的心理周期,谁都不可能一直兴高采烈的,这时候放松一下,及时调整过来就好。
四.辅导班高效的学习助手。我参加了高联的政治和数学强化班。我认为辅导班的老师讲得都很好,效果如何其实很在于自己如何利用。我对数学辅导班有很深的感受,认为对我帮助很大。首先,老师纠正了我自学时理解不是很准确的地方;因为数学有时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但定理使用却有问题。其次,我在上课时努力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当然并不能完全跟上,但却训练了思维速度。最后,老师的归纳总结很好,在最后的阶段经常翻看很有好处。我政治开始复习比较晚,在参加了秋季的政治强化班之前还没有翻看完一遍。但是辅导班让我提高不少。首先,上完辅导班以后,脑中有个大体的知识框架以及复习重点,这样就提高了复习效率。再者,我认为最有帮助的是老师给总结的专题;因为政治在答题的时候,所用东西不会是来源于一处。而在考试的时候答多答少,能否答到要害,在于能否联想到相关的东西,所以老师给总结的专题很有帮助。其次是老师给介绍的答题方法也很好。所以,我认为要参加辅导班的话,上课时思维要活跃,课后要消化吸收老师的总结。
这是我的考研体会,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希望大家自己去找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另外,想对要从跨专业的同学说,过了初试,只是这条道路的起点而已,以后的路也很长,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