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线大幅跳水,某些专业降幅甚至达到40分;扩大招生名额,专业硕士增加5万人。在金融危机席卷而来的09年,研究生考试又被推到了媒体报道的风口浪尖,大家热议:扩招之后,对各个专业的影响是什么?面对2009年考研形势中出现的变化我该如何调整报考策略和方向?专业报考形势产生了变化,我该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哪些相应的调整?
笔者将从2009年考研中出现的重大变化对专业形势进行解读,并为2010年考研的同学给予针对性建议和合理分析。
把握考研专业大势 做好理性预期
特征:分数跳水 扩招增加
2009年考研国家线大幅跳水,除个别专业有小幅涨分,大部分专业降分幅度10到25分不等。此外,今年硕士研究生的扩招规模达到6.4%,并且增加了5万的专业硕士招生计划,使得总招生数量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47.5万人。
分析:重点发展战略相关专业 专业硕士增招较多
这种形势下,有部分同学认为考研已经失去了精英教育意义:研究生数量增加,必将导致今后就业压力增大,与其今后面临更大压力,不如现在就放弃考研直接工作。也有部分同学更加坚定要继续考研,既然扩招,说明自己被录取的机会就更大,尤其是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可能性就更高。笔者认为,2009年研究生考试中出现的分数线大幅跳水,各个大学增加录取名额带有一定的政策性和阶段性,并不能因此而对未来就业、报考难度等形势下具体结论。
事实上,增加的招生名额专业硕士占很大的一部分,而且国家在扩招导向方面有明确的要求:重点支持能源、信息、生物、海洋、航天、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前沿技术和基础学科相关专业的招生;重点安排应用性较强、社会需求较大的工学类、环境保护类、农林类、地矿类等相关领域的学科招生;坚决限制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规模。
教育部决定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因此扩招的主要受益专业是国家战略发展紧密相关的科学技术类以及专业硕士,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扩招计划”中,理工类硕士扩招幅度较大。
建议:坚定考研信心 明确发展方向
对于一些需要继续攻读来增强专业造诣的同学,尤其是符合国家传略发展需要,在未来有较大发展前景的理、工类高精尖学科,仍然可以大胆坚定考研信心。这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层次比较高,而且深造之后对于进入研发、管理领域有较大的帮助,不管是在个人发展还是行业前景方面都值得推荐。
专业硕士取消了工作经验年限的限制,面向本科应届毕业生,这对于许多有明确职业导向的同学有一定的号召力。专业硕士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而且国家要求专业硕士学制中有半年的实践过程。希望通过跨考改变专业方向,进入某个行业领域的同学可以考虑专业硕士。
注:不招收应届毕业生的硕士专业学位有四项,分别为:艺术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公共管理硕士(MPA)。招收应届毕业生的15项硕士专业学位有: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军事硕士、建筑学硕士、兽医硕士、临床医学硕士、会计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体育硕士(除竞赛组织方向)和工程硕士(除项目管理方向)。
看清变动形势 慎重选择专业
特征:冷热倒置 降中有升
在专业录取分数普遍降低的情况下,哲学、历史等基础性学科反而录取线有所提高。
四川大学今除了4个新增专业,其他专业分数线几乎全部下降。经济学、管理学降幅达20分,哲学类、法学、教育学等专业相较去年下降了5~15分,降幅小于热门专业。
浙江大学2009年复试分数线,总分除“哲学”330分与去年持平不变,历史学315分比去年提高35分外,其余如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等10多个专业均出现了5~40分不等的降幅。
复旦大学多数专业的考研复试分数线较去年有所下降,如经济学、法学、文学、医学、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其中经济学专业复试分数线较去年下降15分,法学专业则下降25分。与其他多数专业复试分数线下降不同,该校哲学、教育学和历史学三个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则较去年有所提高,其中历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上涨10分。
分析:冷热转换需要客观考虑
经济、管理、法律等报考热门今年分数下降是意料之中。某教育集团考研评论员分析,从目前已经公布的自主划线院校复试分数线来看,近一半专业的分数都在下降,文科专业更是如此,这与文科就业形势严峻、报考人数下降有关。另外,由于法律等专业硕士扩招,而这些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好,导致报考人数并未增加太多,因此分数线也有所下降。而许多院校的基础性的比较偏冷门的专业不降反升跟缩减招生计划,扩大推免生比例有关,并不能说明报考形势回暖,未来就业预期看好。
浙大法学专业今年的最低复试分数线为300分,比去年下降了35分。浙大光华法学院一位负责人说,今年全国高校研究生扩招,浙大法学专业也扩招了,复试分数线因此降低。但他说,今年的国家临时扩招政策比较特殊,以后不太会再出现这样分数线大幅下降的情况。他认为,各高校很多专业情况都是这样,扩招名额多的专业分数下降更明显,扩招少、甚至不扩招的分数线变化就不大。
建议: 明确专业前景 认清考研方向
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24.6万人,招生计划安排47.5万人,扩大招生的规模约为6.4%。全国共有96456人报考上海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比去年增加5966人,增幅达到6.6%。由数据观察,事实上,北京、上海等经济中心城市的考研热度并没有减弱,符合这些城市经济导向的专业更是报考踊跃。更多人面对冷热转换、录取难度降低采取的态度是深思熟虑,认清前路,更加明确的进行考试规划。
对热门专业,有明确职业规划方向的考生不会因为某些形势的波动而改变初衷。在2009年全国报考北京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考生中,有9379人报考了金融学专业,比2008年增加了1067人,增幅为12.8%,报考人数排名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真可谓“逆势飞扬”。大多数学生认为,虽然现在全世界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有些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但这不代表以后的情况一直会这样。坚定考金融学的学生认为,等到研究生毕业,中国金融业将继续蓬勃发展,人才需求量大,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会像以前一样抢手。本科学国际贸易专业的考生康峻说,他跨专业考金融学专业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从大一开始,他一直自学金融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就为考上金融学的研究生。对于目前有些金融学专业毕业生不好找工作的情况,小康并不担心,他说,只要读研究生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积极到企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将来的出路不成问题。
同样,许多原本不大惹人注目的专业,比如焊接专业,因为和航空航天制造业关系紧密,考研热度不断升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进入北京地区报考十大热门专业也反映出理工类专业的前景被看好。原本打算跨考法律硕士的南京理工大学的高永明同学认为,虽然现在所学的材料学专业本科就业形势一般,而且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远远超过经管法类专业,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比较明确,高级人才需求量也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而增加,最终还是报考了北航的材料学相关专业。
合理规划 发展专业特点
特征:形势变化 热点转移
根据教育部门2008年的数字统计,考研十大热门专业分别为: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会计学、企业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英语语言文学。而2009年北京报名人数统计,金融学的报考人数排名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取代了“法律硕士联考”。报考人数上看,法律硕士和行政管理专业的报名人数较2008年有所下降,其他专业都有上升。另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跌出”前十名被材料科学工程取代。
分析:发现专业问题 合理分析形势
培养人数多,就业压力大,许多原本报考热度非常高的专业正在面临热情回落。而经济形势不乐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样也让许多专业选择处在迷茫状态的同学更加疑惑。随着研究生毕业生增多,各个专业研究生就业形势也逐渐有了各自轨迹。一些招生人数多,报考热度一度很高的专业,2009年的报考形势充分反映出理性化的一面。材料学取代英语也反映出本科专业学生基数对于报考倾向的影响正在慢慢减弱,更多的人是选择了有目的的考研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负责。热门专业必须增强自身实力以应对强烈竞争,而冷门专业则需要合理规划提前做好未来打算。
建议:继续保持考研热情 切实做好学科规划
热门专业受到挫折,是不是冷门专业就更加雪上加霜?事实上大部分基础学科和冷门学科的学生对前途做了多手准备。刚刚被北京大学哲学系录取的王同学就告诉笔者,她已经做好了继续出国深造的准备,开始准备GRE和推荐信。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的苏同学则从一开始就想好了要继续攻读博士,已经开始着手联系导师和搜集考博相关材料。笔者观察了复旦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的就业状况发现推荐保送和主动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比接受调剂的学生论文准备更充分,就业目标更明确,就业能力也更强。考前就认识到了专业形势,更容易做好规划准备,应对相关问题。基础类学科的专业特点就在于学术功底强,而国家目前有留学奖学金和学术奖学金,鼓励学生继续深造,从事研究。
南京大学法学院的陈同学研一结束后自费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交流一年,在旁人看来所花费的经济代价和时间成本都颇巨大。但是他认为从中可以获得许多单纯读研所得不到的东西:英语能力得到了飞跃提高,美国强调案例教学,法务常识得到了本质提高。现在他已经明确了进入跨国律师行的目标,正准备回国寻找实习兼职。在他眼中,法学的技术色彩更浓,“翻译法律文书是基本功,这次回来以后,至少这方面我有足够的信心胜任。”
面对理工类考研分数降低的形势,北京化工大学的罗同学仍然坚持跨协和的药学专业。“2009年在我看来是个偶然现象,从报录比来看,似乎形势是轻松了点,但是我的目标定的比较高,明年的形势并不一定就乐观。”罗同学有家庭背景的缘故,一直希望能够从事药物研发工作,本科阶段报考了中医药大学的自学考试取得了相关学位,还考取了药剂师资格。在他看来中国有十几亿人,而且正在进行激烈的医药改革,以后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