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三篇 毛概 一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经验 >> 正文 政治:第三篇 毛概 一

考研试卷库
政治:第三篇 毛概 一

  第三部分 毛概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目的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了判断一个政党好坏的根本标准即生产力标准。

  2.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具有垄断性、封建性、买办性的特点)。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说,反对封建主义,就是在经济上消灭以地主土地占有制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剥削制度;从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和地主买办势力的集中代表——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反对封建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土地革命时期-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后,我们党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

  解放战争后,共产党实行了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并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而取得了反封建主义的决定性胜利。

  需要指出的是: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产阶级。这是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阵营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前者不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对象。

  中国的小资产阶级是劳动者,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因此,不区别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之,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最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

  3.动力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部分。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将中国资产阶级基本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二部分,并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从理论上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作了科学系统的分析。他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一身而二任焉”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

  4.领导力量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有无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毛泽东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理论贡献主要有:

  ①指出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民主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领导权问题不仅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发展前途。革命有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关系到民主革命能否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问题。

  ③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是通过本阶级的政党来实现的。

  ④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但是必须克服“天然领导权”的错误思想,必须树立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思想。为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政策;善于团结和率领广大同盟者向共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特别是要建立起巩固的工农团结又斗争联盟;同时照顾同盟者利益并给以政治教育;在和资产阶级的合作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同资产阶级分裂的情况下,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又要反对“左”倾关门主义,争取和团结一切同盟者。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①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

  ②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③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3.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中共党内的两种错误倾向

  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中共党内曾经出现过“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右的倾向是放弃领导权,“把整个队伍送出去”。比如,陈独秀在1927年所犯的“右倾”错误,导致了第一次国民革命的失败。“左”的错误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把整个队伍推出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6.特点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①实质是如何处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须分两步走。其中,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即在新民主义国家基础上,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两者的关系是,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毛泽东认为只有认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②中国共产党党内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

  第一是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作一步走,超越民主革命阶段,一步跨进社会主义,直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其错误的根本是企图在民主革命阶段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和政策,从而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这是完全错误的“左”倾冒险主义或盲动主义的观点

  第二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它割裂革命两个阶级之间的联系,认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必须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只有在中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完全错误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这种错误的实质是否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实际上取消了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其核心主张是放弃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

  (1)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国民党由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建立“一个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思想。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工农民主专政,其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

  (3)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中,建立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

  抗日民主政权是具有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抗日民主政权与工农民主政权相比:一是由工农民主专政转变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抗日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人员上实行“三三制”,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作为革命阶级参加了政权,从而使政权的组成由工农民主专政时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联盟。二是革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转变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武装暴动和土地革命,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三是由独立于国民党政府之外的政权转变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四是权力机构由工农兵代表会议转变为参议会。

  (4)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1948年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最早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设想并在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做了全面论述。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平等合作,带有统一战线的特点。

  总之,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进程中,一定时期所采取的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这里面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和马列主义的指导将保证它向社会主义转变。

  2.经济纲领

  (1)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种经济成分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应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使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使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新民主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它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说确认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四面八方”政策则是处理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其他关系的准则。它们符合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所形成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使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因而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理论与政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之一,但不排斥其它斗争形式。

  (2)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

  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第二,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第三,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反革命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广大农村的自然经济,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提供了可能。

  第四,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革命根据地,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第五,事实上,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中国革命战争正是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下取得胜利的。

  但是,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受教育水平的制约,没有科学的思想作指导,这些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中国的农民不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的无产阶级受压迫最深,最有觉悟,最有组织性、纪律性,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因此,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3)“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其内涵是在中共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1)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革命阶段里,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①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将国民党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是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主张。这种观点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和资产阶级,过低地估计了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其实质是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5),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由于对革命道路的错误估计,中共领导人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建立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但不包括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阵营。

  ④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统治为主要任务,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2)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1948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同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他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和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毛泽东创造性的解决了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在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村的情况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重大问题。

  这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纲领,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直到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1935年12月,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应该大量吸收工人、雇农入党,形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这就纠正了在党的组织发展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此后,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并始终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一项“伟大的工程”。

  (3)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途径)主要有:

  ①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必须时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主要是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党员从思想上入党,方法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学习党章,树立信念。

  ②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主要表现在毛泽东为党的组织建设制定了群众路线和严格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其“集中的表现,便是一九二九年红四军的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③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942年9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党风”的概念。整风运动,是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首先要解决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即要解决党的学风问题。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的指南,而不是僵化的教条。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第一次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并将它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认为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和显著特点。毛泽东一面告诫全党,没有好的党风就难以建设一个好的党,就难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党风对整个社会风气,对党外群众具有重要的影响。

  ④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1942年延安整风运 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 股以整顿文风,而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任务;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形式:学习—对照—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改正措施。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