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调剂 >> 正文  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2013年四川大学考博真题-四川大学考博
普通文章 考研网
普通文章 东华大学公示2013级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
普通文章 湖南大学空军国防生2013全国大学生校园
普通文章 李亚栋、南策文、雒建斌三位清华教授新
普通文章 2013年五四青年节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
普通文章 西南政法大学2012考博报名/考试地点变更
普通文章 武汉科技大学2012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
普通文章 考博顺利通过考试须知
普通文章 【考博】博士生入学考试十大必杀技-考研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生调剂联系方式

院(系)、所名称

招生学科专业及代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箱

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江南

0733-2182107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

刘正军

0733-2622048

 

伦理与道德教育研究所

伦理学(010105)

贺文峰

0733-2622153

 

社会科学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3)

沈芳芳

0733-2622996

 

外语系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 )

唐玉玲

0733-2622284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美术学(050403)

黄海文

0733-2182078

Huanghaiwen@163.com

设计艺术学(050404)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孙 晓

0733-2622294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包装与印刷学院

材 料 学(080502)

邓 进

0733-2182095

Dengjing0102@sina.com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机与电器(080801)

曾红媛

0733-2622220

Dianqixi2622220@163.com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

计算机系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王志斌

0733-2622485

Hngdjty@yahoo.com.cn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土木工程系

岩土工程(081401)

何杰

0733-8182108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4)

经济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0202)

刘桂玉

0733-2622324

 

备注:联系人为各院、系研究生教育干事

 

 

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实验室

0831生物医学工程

(一)学科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是湖南工业大学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专业,具有四个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目前研究队伍有固定研究人员18人,外聘研究人员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两人,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中级职称人员6人。他们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其余的具有硕士学位。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论文逾100篇,出版书学专著2部,教材2部,获得专利12项。目前承担的省、部级主要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他省部级项目8项。本专业研究手段先进。主要仪器设备有AFM原子力显微镜、SEM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与寿命分析仪、XRD射线衍射仪、NANOZETA纳米粒度分析仪等先进设备。

(二)专业研究方向

1.生物芯片与生物传感

目前主要进行下述研究:1)DNA微阵列(DNA芯片)的原位合成新方法新技术探索和应用研究;2)基于生物芯片技术的生物分析新方法;3)用于疾病发病过程及遗传影响研究的基因芯片开发研究与应用;4)多肽芯片原位合成及其应用。

2.生物物理

本专业方向应用现代数学、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交叉方法对界面、生物大分子、高聚物、微乳、胶体等体系中的生物大分子运动与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分子之间的电子传递性质进行研究,获取相关体系的生物学信息。同时对蛋白质分子的微观结构、蛋白间相互作用进行探索研究,并对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联系进行统计关联,为药物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3.纳米功能材料

本方向目前主要进行下述研究:1)磁性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应用;2)纳米纤维材料制备与应用;3)生物纳米标记材料的制备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4)介孔与发光材料的合成和应用;5)可食用纳米生物色素技术。

4.医药中间体与生物制药(与湖南省轻工研究院等机构合作)

本方向主要从事下列方向的研究:(1)氨基酸衍生物;(2)蚊虫驱避剂、合成香料;(3)精细与医药中间体;4)生物制药。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1201管理学科与工程

(一)学科概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管理科学与工程是我院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经多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积累,目前已形成金融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组织与管理决策、企业信息技术与价值工程、企业间财务治理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凝聚了一支由8位教授、10位副教授为骨干的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陈世平教授为湖南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带头人。2000年以来,本学科做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论文8篇。已出版专著8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多项。

(二)学科研究范围

1、金融工程理论及应用:研究金融产品定价、金融风险计量、金融保险最优策略等理论问题,以一般框架下信用风险与债券定价问题、随机波动满足扩散过程的期权定价问题、金融风险计量理论以及金融保险最优投资,最优消费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

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企业间合作关系对供应链整体及成员企业运作效益的影响问题、信息系统技术与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以及企业战略信息系统的规划问题、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调问题。

3、现代企业组织与管理决策:利用交易成本理论、博弈论与委托代理激励理论,研究企业网络组织、战略联盟、企业组织结构与内部激励机制、以及企业技术创新与兼并重组等理论问题。以信息共享与利益分享等协调与激励方法对企业网络组织与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企业组织结构与内部激励机制对企业横向兼并决策行为及其效应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许可策略等为主要内容。

4、企业信息技术与价值工程:研究电子市场与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价值分析、信息空间的组织治理等问题。涉及电子市场与企业信息化、信息空间的组织治理和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等内容。

5、企业间财务治理:利用契约理论、激励理论等研究企业间财务战略联盟,企业间交易成本优化、利益协调与公司治理平衡,企业间财务激励、约束机制,企业间财务信息披露及财务信息失真的治理等内容。

 

伦理与道德教育研究所

010105伦理学

(一)学科概况

伦理学学科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研究队伍结构合理、高学历、高职称且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专业学术队伍,现有教授5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其中已毕业的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已毕业的硕士4人,在读硕士1人。先后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伦理学研究》、《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光明日报等核心刊物6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新华文摘转摘论文30余篇;负责及主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科研经费总额达31.6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8部,教材3部,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二)学科研究范围

1、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该方向主要以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为基点,重点研究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与当代经济伦理建构研究、中国古代家庭伦理道德研究、先秦管理伦理及其当代意义等课题。

  2、 应用伦理学:以伦理学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当代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一系列前沿道德问题。如:经济行为的道德价值分析及相关的制度建构研究;当前社会普遍存在道德失范与社会道德重建背景下传媒的伦理责任及其价值建构问题;商品包装伦理研究;决策伦理研究等

  3、 德育教育:主要着眼于道德修养、德育科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社科部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我校2006年新增硕士点,已经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两个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力量较强,拥有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科研成果显著: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29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成果奖。陈邵桂教授先后获得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项,与人合作撰写的《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动力观》一文,1996年12月入选全国第三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与会期间和会议代表一起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独著《世纪的追求——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振兴中华的思想轨迹》,湖南人民出版社作为1998年度重点图书出版,并参加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图书展。李军林副教授(博士)先后获得湖南省中共党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著有《邓小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2种著作,主编《跨世纪的理论思考》等书,现正参与谭双泉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包装总公司科研项目1项。吴长清副教授(博士)先后主持、完成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获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包装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等,著有《江泽民权力思想研究》等著作。周宏军教授主持、参与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的研究,撰写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论文被省委讲师团评为一等奖。陈益元副教授(博士)撰写的博士论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与农村社会变迁》,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资助,2006年由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

 

外语系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科于2005年获得国家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三个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西语言文化信息研究。本学科由一支年富力强,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组成,有教授8人,博士3人,副教授20余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3人,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本学科梯队近年来在国内外各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9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本学科点配备了自主学习型网络语音教室600余座,配备了研究生培养专用的电脑30余台,境外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语言学习资源库,5万余册的外文图书资料室,订阅了40余种外文专业期刊和10余种外文原版期刊。

应用语言学:在认知科学关照下,综合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对社会变量造成的各种语言变异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将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与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实践紧密结合,重点研究外语教学模式、外语教学方法、语言习得、语言测试等问题,特别在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深入探讨,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翻译理论与实践:构建翻译语境,对翻译行为各构成要件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作出系统分析;从认知科学中选取切入点与译学嫁接,找出翻译的认知规律;以翻译目的为取向,研究文本类型――功能类型――翻译策略之对应关系。

中西语言文化信息研究:从语言文化信息的角度,探讨语言对文化的包涵,及文化对语言的能动作用;以文化视角开展中西文学及语言比较和研究,探求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学科的差异与共性,揭示文化促进语言、语言承载文化的互动发展关联。

 

设计艺术学院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是在全国艺术设计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设计和科研单位。1985年在全国率先开办包装设计专业方向,经过不断发展,现设有艺术设计、动画和艺术设计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艺术设计专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设计艺术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设计史为湖南省精品课程。本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4人,在读本科生2357人,研究生74人。

050403美术学

1、陶艺理论与创作:陶艺是水、土、火的艺术,现代陶艺是把现代文化思潮与传统陶瓷工艺的高度融合。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校的现代陶艺教育重点放在陶艺与绘画、陶艺与设计等内容(环境、日用、现代、传统),目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到更为完整的现代陶艺概念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这是我校现代陶艺教育的宗旨。

2、中外美术史与理论研究:本方向在全面、系统研究中外美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注重美术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探讨,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对美术作品鉴赏进行理论构建。本方向不仅图书资料丰富,而且导师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平台和基础。

3、装饰绘画理论与创作:本研究方向重点是研究国内外传统的、现代的、不同时代和风格的装饰绘画特点,并结合其他同类艺术的研究,进行再创造,实现从理论上、实践上对装饰绘画的完善和创新。

4、公共艺术理论及创作:本学科侧重在美术学、设计艺术学的学科交叉结合上,通过学习中外公共艺术发展史及公共艺术相关理论,了解公共艺术创作与工程实施相关方法及表现,对公共建筑、壁画、雕塑、景观、公共园林等公共环境,实施整体的创作研究与工程技术项目的方案实施。

050404设计艺术学

1、中外艺术设计史:主要研究中外艺术设计发展历史、规律及其特征,旨在为当代和未来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培养具备扎实设计理论基础,熟谙艺术品、尤其是设计作品创作技法,具有一定鉴赏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方向的导师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可以为研究生学习提供良好科研平台。

2、现代设计理论与文化:本研究方向主要是在研究现代设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助考古学、人类文化学、符号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总结与归纳现代设计实践的共性与规律性,以探索现代设计各种思潮与风格的理论体系和文化形态。

3、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主要研究包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内容包括包装造型分析、包装结构分析、包装材料分析、包装视觉传达要素审美性分析。通过研究,进一步建构现代包装设计的理论,使之在销售包装的设计实践中加以应用。

4、数码艺术与信息设计:本研究方向重点是研究数码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信息处理技术在数码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实践,研究在动画、游戏等多媒体应用方面的创作理论与方法。

5、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以平面的印刷品、互联网与电子出版物等媒体为研究对象,包括标志、包装、广告、企业形象(CI)、书籍装帧及网页、动画等设计方向,培养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技术与平面媒体相结合,能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与横纵向课题开发、电子出版及相关文化产业的研究人才。该学科的导师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为研究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研究与发展空间。

6、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培养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景观设计、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园林艺术等为专业方向,教学内容综合了建筑装饰文化、建筑技术和园林方面的专业课和基础课,培养学生具备设计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中外文文献基础,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打下基础。该学科的导师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为研究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研究与发展空间。

7、服饰文化理论及应用:本方向侧重从中外服饰发展历史中,揭示服饰款式、风格的变迁与文化的关系,重点探讨首饰文化的理论的含义,为创立中国服饰的民族品牌提供理论指导。

 

机械工程学院

0802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于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三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队伍层次合理,目前共有高职称人员4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0名,教授16人,副教授25人。享受zhengfu特殊津贴专家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先后已发表学术论文32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获得专利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和市级及其它科技奖励5项,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共26项。本学科依托包装机械研究所、现代水射流研究所、快速成型技术研究所、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压水射流与湍流应用技术及设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机械基础实验室等单位,研究手段先进。主要仪器设备有UG+SE数据处理系统、超高压水射流切割机、快速成型系统、激光测速系统、金相图像分析系统等先进设备。主要研究方向是:

1、包装机械制造与控制技术:研究自动包装机械及包装材料成型机械的制造及控制技术。

2、现代特种加工新技术:从事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电火花加工CAD/CAM软件、快速原型技术、水射流加工等技术的研究。

3、数控加工技术:研究机械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程序的自动编制与集成。同时研究机械零件几何与工艺信息向CAPP与CAM的有效传递。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在包装机械、矿山机械和化工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依托包装机械研究所、现代水射流研究所、机械清洗技术研究所、快速成型技术研究所、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压水射流与湍流应用技术及设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机械基础实验室等单位,研究手段先进。主要仪器设备有UG+SE数据处理系统、超高压水射流切割机、快速成型系统、激光测速系统、金相图像分析系统等。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思想过硬、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意识、富有朝气的学术梯队,共有高职称人员3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7名,享受zhengfu特殊津贴专家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9项,专利授权2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600多篇。本学科教师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32项,经费总额600多万元。特别是在高效脉冲水射流的理论、包装机械设计理论、高效机械式强化传热技术应用和二次流强化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使本学科在某些研究领域已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80801电机与电器

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于2005年1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4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该学科研究队伍层次合理,目前共有高职称人员15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名,教授7人,副教授8人。享受zhengfu特殊津贴专家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先后已发表学术论文210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获得多项专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共16项。本学科依托电气工程教研室、湖南省优秀教学示范基地——电子实习中心、湖南省示范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湖南省重点专业——自动化等单位,研究手段先进。主要研究方向是:

01新型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

02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03 现代交流调速系统

04 新型电机理论分析与设计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于2003年9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依托电气工程教研室、湖南省优秀教学示范基地——电子实习中心、湖南省示范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湖南省重点专业——自动化等单位,研究手段先进。拥有各类实验设备310台(套),设备总值300多万元。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思想过硬、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意识、富有朝气的学术梯队,共有高职称人员16人,其中博士后3人,硕士生导师4人,享受zhengfu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授4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先后已发表学术论文240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获得多项专利,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承担了“燃料电池客车电机及其控制系统”、“EQ6110HEV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共26项。主要研究方向是:

01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系统

02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系统

03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在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04 电网无功补偿与谐波污染治理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是在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2005年1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高职称人员2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博士后2人。现有电工与电子基础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电气工程学科基础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拥有各类实验设备430台(套),设备总值400多万元。目前经常性订阅的各类刊物为106种,本单位各学科的图书11.93万册。目前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承担了“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混沌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烧结过程中的应用”、“脉冲系统的定性研究及其应用”、“激光全息印刷防伪与装饰技术”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近几年有“智能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其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包装工业过程智能控制新理论研究与开发”、“包装生产线上的智能检测机器人”、“铝塑泡罩产品计算机图像检测系统”科研项目等15项获省部级奖励。主要研究方向是:

01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02自动化集成技术与应用

03优化控制、系统集成

04混合系统稳定分析及其应用

 

包装与印刷学院

“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我校的重点学科,目前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材料学”学科是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上述两个学科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平台包括:(1)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三个省部共建基础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室”、“包装原理与技术实验室”和“印刷原理与技术实验室”;(3)两个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省轻工研究院”。目前,科研用实验室面积超过 5000平方米,科研用仪器设备总值超过 3000万元。

“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主要方向包括:(1)高分子材料加工及功能化;(2)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3)新型高性能包装与印刷材料;(5)包装防护原理与技术;(4)先进材料制备与加工成型技术(6)包装、印刷过程控制与设备等。近5 年来,上述两个学科共主持和参与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省级鉴定成果10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转化科技成果8项;出版教材(教学用书)22部;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超过100篇。上述两个学科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硕士生导师队伍,其中教授(研究员)15人,博士20人。目前在读研究生45人。

“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依托单位——包装与印刷学院,目前在国内和国外颇具影响力。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包装教育委员会、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全国性专业技术中心均以我院为依托建设。我院 2003 年被国际包装组织 IAPRI 接受为正式会员,并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应用科技大学、法国兰斯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日本神户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计算机系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学科概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42人。该学科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四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队伍层次合理,目前共有高职称人员16人,其中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人,硕士生导师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及《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论文38篇,出版书学专著6部,教材6部,获得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及十余项其它科研项目。本学科依托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学校网络中心等单位,研究设施完备,研究手段先进。

(二)、本学科研究方向

1、数字水印与网络信息安全:
2、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3、计算机控制技术

4、管理信息系统: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一)、学科概况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队伍层次合理,目前共有包括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及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在内的高职称人员17人,其中硕士生导师9名,教授5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先后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及《Evolutionary Computation》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论文32篇,出版书学专著6部,教材6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2项。本学科依托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学校网络中心等单位,研究设施完备,研究手段先进。

(二)、本学科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与软件工程环境

2、语义web服务与网格计算

3、智能计算

4、分布式及嵌入式数据库:

 

土木系

081401  岩土工程

(一)学科概况

岩土工程学科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六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队伍层次合理,目前共有高职称人员20人,其中硕士生导师5名,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先后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论文38篇,出版书学专著6部,教材10部,获得专利1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工程勘察设计奖6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23项。本学科依托岩土工程研究所、部省共建力学实验中心、岩土工程实验室、室内大比例的模型实验室等单位,研究手段先进。主要仪器设备有同步多点加载实验系统、动三轴试验机、压剪试验机、动态测试分析系统、工程动测仪、土工试验微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三轴剪力仪、四柱式电液伺服压力实验机等先进设备。

(二)学科研究范围

1、桩-土共同作用理论及应用:研究不良工程地质条件下桩基础的沉降和承载力计算分析理论,以研究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理论、横向受荷桩与土的相互作用、膨胀土与桩的相互作用及超长桩和嵌岩桩的荷载传递理论等学术前沿的热点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

2、地基处理技术:以探索新型、实用的地基加固新技术为重点,以锥式刚性摩擦桩复合地基、多元复合地基、变截面柔性桩及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及变形性状、循环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承载及变形性状为主要研究内容,开辟一条高效、方便、经济的加固不良地基的新途径。

3、边坡稳定理论与实践:主要从事边坡及洞室稳定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边坡的可靠性分析、深基坑稳定性分析、土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土坡渐进破坏过程分析、震动载荷作用下边坡的稳定、地表沉陷的预测与控制、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围岩参数反演。

4、岩土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从事高地应力下深部地下工程的诱变灾害与防治、特殊土工程问题、滑坡灾害问题的防治与治理理论与试验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的路基和路基边坡的稳定性研究。

5、深基坑开挖及新型支挡结构:研究主要从事深基坑开挖技术研究、土工加筋技术的研究、新型支挡结构的研究、土工勘察原位测试机理的研究、特殊土关键技术研究。

 

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研究为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要求所需的各种人工环境。其内容包括民用与工业建筑、运载工具及人工气候室中的温湿度、清洁度及空气质量的控制,为实现此环境控制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与之相应的冷热源及能源转换设备,以及燃气、蒸汽与冷热水输送系统。本专业的中心任务是在尽可能减少对常规能源的消耗,降低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各种最适宜的人工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本学科以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人工环境学基础理论,并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电技术等。研究内容设计人工环境系统的基础理论,但更侧重于人环境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运行调节和设备开发等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理论问题。

该学科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人,在读博士4人。近三年,学科组共取得了10多项科研成果,目前在研的项目有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基金1项、部级项目2项、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等。学科组获湖南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三年,发表论文共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5篇;目前在读研究生3人。

(二)学科研究范围

本学科主要研究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研制等有关的理论、方法和工艺。

主要研究方向有:

1、计算流体力学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仿真中的应用;

2、建筑节能技术;

3、城镇污水处理生化技术;

4、室内空气品质检测技术;

5、二次流净化技术。

 

经济管理学院

120202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专业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管理决策与系统分析、战略管理与公司运作、市场营销与商品包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财务与投融资分析、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六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队伍结构合理,目前共有高级职称人员35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1名。近年来,我院致力于学科建设,加强教师学术队伍建设。在科研学术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注重加强与学术界的交流与联系。在实践教学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和科研实践活动。目前,我院正积极申报,“工商管理”和 “区域经济学”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

近年来,我院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很高,科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000年至2006年,我院获国家社科立项基金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7项;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11项;湖南省财政厅项目3项;湖南省教育厅项目9项;湖南省科技厅项目7项;中国包装总公司项目5项;株洲市各部门科研项目立项11项;校级科研项目立项20项。先后发表各类科研学术论文35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8部;各种教学科研奖励15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