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专业: |
机械电子工程 |
联 系 人: |
孙玉梅 |
联系电话: |
010-81292142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简介
我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优秀重点实验室,具有“特种机器人”学术创新团队。是我国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较早的单位之一,是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单位,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重点实验室基础条件硬,科研经费充足、成果水平高,师资力量强,重视培养研究生。 重点实验室的多名科研人员承担着联合培养北京化工大学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的工作,2009年继续指导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学业。欢迎报考机械电子相关专业、应用光学、信息工程、物理相关专业、化工过程机械的考生致电:010-81292142了解详细情况。 联系人:孙玉梅 E-mail:sunyumei@bipt.edu.cn
基础条件 实验室面积2700m2,大型仪器设备20台套。下设特种机器人研究室、现代焊接技术研究室、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室、先进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研究室、研发中心、加工车间、试验车间及办公室。 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光机电一体化装备与相关技术,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智能焊接机器人、新型焊接工艺与设备、医学机器人、激光检测技术、数字图像技术、微反应器制氢技术、机电伺服控制技术等。 重点实验室现有专职与兼职人员3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工学博士12人,中石化集团公司学科带头人1人,北京市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 科研情况 近五年来,实验室共承担各类课题5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九五“863”计划项目“球罐智能焊接机器人研究”;国家十五863重大项目“水下干式管道维修系统课题之子课题水下干式高压焊接”;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项目“基于自学习功能的管道全位置焊接机器人技术研究”;中石化集团公司科研项目10项,北京市省部级项目21项。在研项目15项,项目经费663万元。 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EI收录30余篇。 申请国家专利51项,其中已授权22项。 科研成果“全位置智能焊接机器人”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全自动电磁式铁钉包装成套设备”分别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师资队伍简介 薛龙,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机器人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董事和《航空精密制造技术》编委会委员。参加九五国家863计划项目“球罐全位置智能焊接机器人的研制及其现场应用”、十五重大863《水下干式管道维修系统》课题的“水下干式高压焊接”子课题、十五863紫铜厚壁管道焊接关键技术及配套焊接材料研究(子课题氩氦混合气体保护TIG/MIG电弧特性研究)、主持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自学习功能的管道全位置焊接机器人技术研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北京市教委“管道检测微型机器人技术研究”、“基于激光跟踪的焊接机器人的研究”2项科研项目,其中承担的“顺丁橡胶后处理包装线套袋机械手的设计制造”项目,获得中石化科学进步三等奖(部级);“全位置智能焊接机器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重大横向课题“特殊环境下GMAW焊接电弧物理特性实验研究”、“轨道式智能焊接机器人成套设备科研合作”等多项研究。“专业技术基础课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构建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获得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邓双成,男,清华大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特种机器人研究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人工智能学会会员,2006年度入选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从事机械电子、图像处理和机器人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参加工作以来,负责或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①“水下干式管道维修系统”一级子课题“水下干式高压焊接”(国家“十五”863重大专项);②“基于虚拟仪器平台的自控原理学习机的研制”(北京市教委);③“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研究” (北京市教委);④“聚合物非线性性能的计算机检测”(横向);⑤“牙科口腔全景X光机图像数字化处理系统研制”(北京市委组织部);⑥“医学扶持机器人微阻尼多传感技术研究”(北京市教委)。十一五期间,主要承担: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超声引导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机器人系统的开发”项目,为子课题组副组长;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的子课题“深水海底管道铺设焊接工艺及设备国产化技术研究”,为子课题组主要成员;国家“十一五”863海洋技术领域重大项目“海洋光学浮标”,为“测量装置及传感器集成研究”子课题副组长。 黄民双,男,重庆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室主任,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承担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微结构光纤分布式布里渊双参量传感技术研究、北京市属企业重点项目“长距离无协作目标全站仪研制”、北京市属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全站仪关键技术改进”等科研工作;在原单位主持或参与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国防科工委基金重点项目“大功率激光光束光斑质量诊断仪技术的研究”,并于2002年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进步3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3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应用于智能结构的光纤传感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进步3等奖,江苏省国防科技进步1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进步1等奖;企业重点项目“多参数血细胞自动分析仪的研究”,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进步2等奖。 冯音琦,女,英国开放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光电子学方面的理论与实验。承担北京市人事部择优资助市优秀项目“高分辨率彩色三维白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机理与实现方法的研究”、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彩色宽场光学相干断层三维成像技术的研究”、国家留学归国人员资助项目“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彩色数字相干全息法白光光学相干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等科研工作。 重视研究生培养 重点实验室重视指导研究生参与项目的执行工作,在项目中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素质,使研究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近年联合培养研究生有21人,其间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12名,在读研究生8人;培养博士研究生7人,毕业的博士研究生2名,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