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家长认为能将孩子送进大学,就已经完成肩负的历史任务,所以,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不会像高考一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但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想不关注都不行,因为,从来没有这么多人报名参加考试。有人用“史无前例”和“蔚为壮观”来形容,并不为过。此次考试有117.2万人报名,这是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首次突破百
万,比去年增加22.7万人,增幅为24.1%。其中,应届本科生有60.5万人报名,占报名总数的51.6%。
应该说,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多,与就业压力息息相关。不少人考研,实在是迫不得已。当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之时,就业的压力就像如来佛的手心,每一个大学生都逃不脱。于是,考研成了解决就业难题的一根救命稻草。但这根稻草真的这么管用?真的值得付出至少两年的时间和金钱?
和快速扩招的本科教育一样,研究生教育如今也已很难说是精英教育。十几年前,当我读研究生时,整个新闻系才几十个研究生,现在一个上百个座位的阶梯教室也装不下,研究生之多可想而知。而且,间间学校如此。在一些知名高校里,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已逐年赶上或超过本科生。水涨船高,研究生不再物以稀为贵。面对蜂拥而来的高校毕业生,被惯坏的用人单位亦越来越苛刻,有些在挑学历的同时,还挑“出身”:不仅看是不是名校研究生,还要看是不是本科也出身名校。如果将全部的宝都押在一纸研究生文凭上,指望考研解决就业难题,风险不能不说有些大。
——说到底,无论什么文凭,其作用都是有限的,只有深厚的从业素质和学习能力,才是职业市场百战百胜的屠龙刀。
至于是不是物有所值,也需细细思量。因为,就在中小学积极推行小班教学的时候,旨在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却在四处上演大班教学的场面,甚至出现了百人大课堂。北京某高校的一位研究生,第一次上课,一进去吓了一跳:“从来没想到这么多人一起上课,黑压压一片,不赶紧占座位,恐怕得站着听课。”因为人太多,距离太远,加上同学们窃窃私语,根本听不清老师讲什么。除了上课听不清外,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很成问题。课上发问的机会几乎没有,想与老师沟通只能等课下,而课下不知有多少人想找老师。一位研究生导师讲了一个真实故事:一位老师搬家,叫来自己的研究生帮忙。搬完了,这位老师十分感激地握着一位学生的手说:“谢谢你!同学,你是哪个老师带的研究生?”
一位北京某名牌大学一年级的研究生,说自己感觉是在上大五:“相对于本科,我现在不过多读了几本书、拓宽了知识面,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研究能力没有质的改变。”他的很多同学都在质疑:如果在研究生阶段,我们还要忍受100多人一个大课室的拥挤,还要忍受老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育,读这个研究生还有什么意义?
研究生上课只能采取小班教学,这是基本的教育规律,高校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置教育规律和办学能力于不顾呢?这对天天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豪言壮语挂在嘴边的中国高校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