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族生存状态透析:考研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校漂族生存状态透析:考研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考研试卷库
校漂族生存状态透析:考研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现在,不少大学毕业生出于种种原因流连在校园内外,成了“校漂族”。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您怎么看?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耽误几年是值得的
·大好光阴白白浪费,太可惜了
·谁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但我不会这样做

据记者了解,在大部分没有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考研者占了绝大多数。而社会上出现的“人才高消费”、一些用人单位“惟学历是举”的做法,是造成“校漂族”扩大的主要原因。不少本科毕业生就是因为毕业求职时屡遭“学历歧视”、“学校歧视”,才痛下决心,选择“漂”在校园,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武汉工程大学2004届毕业生、23岁的王语嫣向记者说出了她无奈而又坚定的选择:“很多单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本科文凭早就不吃香了。我只有考上研究生,才能保证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跟王语嫣一样,从武汉大学毕业已经4个多月的于蓉也是一名“校漂族”。

于蓉住在武大樱三园的112房间。她的生活单调如昔,基本上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她将这种生活比做“难熬的大五”。

“没办法,就业压力大,为了自己的将来,也为了给父母争光,我只能选择这样生活。”于蓉无奈地说。

但武汉大学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有些大学生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对社会给予自己的回报期望过高,也是造成“校漂”的原因。他说,他教过的学生中,就有对待就业不紧不慢、持观望态度的。北京某高校一位老师向记者反映:“仅2002年、2003年这两年,就有近万名京外生源毕业生将户口、档案保留在了学校,大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可将户口暂时留在学校的政策出台后,不着急就业的‘校漂族’像雪球般越滚越大。”

中国人民大学2001级硕士毕业生李豫(因本人要求,化名),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在人大小南门外的紫金庄园租了一间房,过起“北漂”生活。他承认,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不甘心像只蚂蚁一样,淹没在滚滚红尘中”。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就业网,对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共有4025名毕业生接受了问卷调查。其中,有高达93.8%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地是北京,而把北京作为第二选择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将其他地区作为首选地的比例。

李豫就是向往留在北京的一个“校漂族”。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对生活和就业的态度模糊。

示范效应也是导致“校漂”队伍不断扩大的原因。在北京大学的三角地,租房广告占据了两个大宣传栏。在一个宣传栏前,北大2001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大四年级的一位王姓同学正在寻找理想的租住地。他对记者说,他也打算考研,但时间定在明年大学毕业后,计划专门用一年时间备考。“我现在查看房子,就是为明年‘校漂’打探房源。”

他说:“虽然明年毕业后,和学校的契约关系结束了,但只要我还没有就业,按照规定,学校还是要为我保留档案两年。把档案放在学校,再专心致志地考研,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法学本科专业毕业的江朝栋准备报考北京大学法学院,他也是一个把档案留在学校的“校漂族”。他对记者说:“在我们系今年毕业的学生中,大概有10%的学生准备考研,仅我知道的就有五六十人。看到我们的师兄师姐一个个如愿以偿地考上研究生,我们看到了希望。”

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是为了逃避社会而选择“校漂”的。这部分毕业生大多家境富裕,留恋校园舒适清静的生活,对社会存有逃避心理,他们不找工作,对考研也缺乏信心。虽然已经毕业,但仍滞留在校园,从学校寻求“心灵的慰藉”。

两年前毕业于首都经贸大学广告学专业的黄南,今年才参加工作。他向记者谈起当初选择“校漂”的原因时说:“当时主要是‘依赖与逃避’的心理在作怪,感到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而大学校园宁静、单纯、闲适,这种生活让我接受。” (记者 戴长澜)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