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年读研全部要自费的传言,令广大考生及家长十分关注。对民间流传的“有关文件已经起草完毕,正由相关部委会签”的说法,国务院学位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没有否认。相反,该负责人还特别强调“研究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
这位负责人的话没错。国家既然已摒弃了单一计划经济办教育的旧思维,既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在现阶段只限定为“九年”,既然绝大多数的传统“事业”都在朝市场化方向改,且其中一部分已经品尝到了市场的甜头,国家就没必要再对研究生教育大包大揽。何况,研究生教育的盘面已经大得今非昔比,国家财政也没那个能力勉为其难下去。
对于读研者及其家庭来说,掏钱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种投资。如果定位准确外加个人努力和客观环境允许,这笔投资将在若干年后开始获取收益。对一部分读研者,从纯经济的角度,收益有可能是终身的。按资本理论,人格化的教育资本的回报最终会体现在受教育者劳动价值上。因此,我是赞同研究生教育该自掏腰包的。尽管要不了几年,我也得为子女的研究生教育买单。
撇开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份,仅作为一个家长,我更关注的是,在子女们认真读研的前提下,家长们为子女省吃俭用所支付的研究生教育投资,是否物有所值?我想这也是广大家长共同关注的。
也许是目力所不及,我还没听说国内有哪家民办高校可以招研究生。换句话说,目前研究生教育的供给方都是公办高校。套用市场理论,国内研究生教育的供给处于事实上的垄断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国内不少垄断行业提供的质次价高的垄断性产品或服务已经让咱们寻常百姓吃足苦头。那么,家长们为子女的研究生教育买大单,是否也会买到质次价高的“教育产品”呢?我想,凡为研究生之父母者,都会有这样的担心。这与家长们钱多钱少没有关系。
实际情形是,这个担心早已成为部分事实。国内研究生教育这几年连着“大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连年大滑坡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民谚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假如研究生教育主要仍由国家掏钱包干,那倒也罢了。而一旦改为自费,有哪个家长会不计较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呢?如果质量滑坡得不到遏制,家长们会是什么感受?肯定是犹如花高价买回个假名牌。
可以这么说,研究生教育要自费,在社会层面不会遇到特别大的阻力。中国人苦惯了,多数家长仍会为了子女苦自己。缺钱的也可申请政府的贴息学贷来解决。但有关部门在打算甩掉“财政包袱”的同时,是否也同时谋划着通过“市场开放”来增加考研者的选择面以及通过制度创新来提升教育质量呢?这是应该对家长们有个交代的。
此外,一旦研究生教育要自费,家长们要计较的还有“收费公平”的问题。我这里所指的收费公平,不是指各校收费额度一致的问题,也不是收费上限的问题,而是指不能再有“特殊研究生”的问题。9月23日《中国青年报》《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时机成熟了吗》一文提到,我国现行研究生招生有4种录取类别和3种经费来源。而事实上,还有一种收费生是在职读(买)研的各等大小官员或国企内的中高层管理干部。当对民间生源实行自费读研政策后,这些花纳税人血汗钱在职“深造”的人是否也该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