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复旦大学实施严标准 研究生培养追求三境界
近日,复旦大学启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明年起,对新入学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研、论文撰写等,都将按新方案实行更严格的标准。 研究生培养该不该有统一标准?这在复旦校园引起反响。记者就此采访了该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鲁卫教授。 宽松不等于轻松 周鲁卫认为,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总体来说是失之过宽。如课程教学缺乏挑战性,有的文科专业教学看不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差别,甚至有的导师给硕士生和本科生上同样的课。 宽松不等于轻松。哈佛大学研究生仅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和大量阅读书籍资料,就忙得喘不过气来。导师常会要求学生一周内读完1000多页的新书,然后上课讨论,且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讲出书中的问题和不足。学生如果跟不上讨论,这门课就可能过不了关。 周鲁卫说:“制定研究生培养具体规定,是要明确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毕业,让学生对自己、导师对学生都有一份质量意识,自觉把好关。” 最高境界是个性化教育 “复旦制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一种底线,用来限制那些水平较低、自觉性不强的学生,而不会限制高水平学生科研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周鲁卫认为,培养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强调发表高质量论文,要求辅之以严格的制度管理。 第二种境界,由导师决定能不能得到学位,这要求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第三种境界,向学术大师学习,看淡学位,注重学习真本事。国学大师陈寅恪留学期间,哪里有好大学就去哪里拜师,一生读过十多所大学,却从未攻读过博士、硕士学位,后来成为剑桥大学第一位华裔讲座教授,这在今天几乎无法想象。优秀学者成长往往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过程。“为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培养,让他们在教育上得到区别对待,这也是优秀大学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