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工大学气象学院特招中科院李崇银院士入伍,成了近段时间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
是什么力量吸引着李崇银院士携笔从戎?
记者再次来到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在采访秦松寿院长、李保生政委过程中,惊奇地发现:该院91%的教员都获得了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历达到了38%.这个数字在全军处于领先地位。
显然,这里已成为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
据调查,1999年这里教员队伍中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还不足40%,博士仅为11%.从40%到91%,该院在短短5年时间内,何以实现高学历教员10%的年均增长速度?
(二)
气象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培养军事气象海洋人才的理工科院校,1999年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时并入理工大学。学院自然由二类本科院校变为一类本科院校,全院上下很受鼓舞。
然而,与同时并入理工大学的国家重点院校通信工程学院和工程兵工程学院相比,差距很快暴露无遗:科研课题不上层次,单项最高科研经费不足20万元;研究生培养规模偏小,年招生仅20余人;学科建设水平不高,没有博士授权点……
决策者们在理清思路后,终于发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人才短缺。当时,学院学科梯队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严重,特别是40岁至50岁之间的教学科研骨干出现了断层。
(三)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院采取一系列加强教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实施骨干工程。学院出台《教员攻读学位、进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管理规定》、《出国人员管理暂行规定》,鼓励教员走出校门学习深造。在教学任务重、教学人员少的情况下,将原来每年的送学比例由2%提高到了5%,每年在国内外著名院校和科研机构攻读博士学位、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的教员达到50人。对学成归来的教员实行“三优先”:优先安排一套住房,优先配备一台电脑,优先安排教学科研启动资金。
推出引进计划。学院出台《接受高校高学历人才优惠条件》和特招地方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院领导亲自谈话、介绍学院情况,认真研究落实各种待遇,并解决好家属子女的安置问题。几年来,他们先后引进、接收包括院士在内的20余名高学历人才。
创造成才环境。学院筹资50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军事气象实验中心,筹措2000多万元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海洋水文环境等多个实验室;实施安居工程,相继建设教授楼、研究生楼,安置30余名随军家属,帮助100多名教员子女解决入学困难,形成了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5年间,该院教员队伍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先后有3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获总参“人梯奖”,16人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15人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四)
人才兴,万事兴。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员队伍的成长,给学院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该院学员素质明显提高,本科生考研上线率连年超过40%.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活动屡屡获奖。
——学科建设再攀新高。2003年该院获得了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目前我军唯一的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下设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授权点由4个增加到8个,在校研究生近400人。
——科研获得重大突破。科研经费由当初每年不足500万元稳步增加到目前的3200万元。5年完成240余项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如今,学院形成了从海洋、大气到空间的一体化无缝隙战场环境保障的学科专业新体系,实现了由空军气象保障向多军兵种气象保障的重大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