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事学院巨债缠身 两千余名师生前途未卜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北京外事学院巨债缠身 两千余名师生前途未卜

考研试卷库
北京外事学院巨债缠身 两千余名师生前途未卜


  位于昌平沙河高教园区的北京外事研修学院(简称外事学院)目前因巨债缠身而陷入窘境———3月以来,多家被拖欠工程款的公司派出专人驻守该学院讨债;5月以来,因学院前途未卜,部分师生陆续流失。

  一年前,外事学院曾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民办高校”和首批“‘让家长放心、让同学满意’优质诚信承诺单位”。如今,它却因巨额债务陷入经营难以为继的困境。

  收购消息导致学生陆续流失

  6月3日下午2时,外事学院多数教室里空荡荡的。在学院财务处,30多名学生围堵在办公室门口,大声嚷着要求退还他们预交的学费。一名男生激动之下甚至跨上办公桌,对着财务处一名女职员大喊大叫,那名女职员当场被吓得哭了起来。

  一名外事学院法律系的大一女生说,她今年入学时预交了2年学费12000元(每学年学费为6000元),但如今连班主任都不见了,其他老师也不见踪影。

  随后,多名学生向记者反映,外事学院各系普遍存在跨年度收费的现象。一名来自江苏的女学生说,她预交了3年学费(近2万元)。这些天,她除了盯紧学院财务处之外,每天还要去学院办公室一次,以获取学院的最新消息。

  6月7日中午,记者再次来到外事学院时,几名学生正拖着行李从学生公寓离开。一名医学系的大二学生说,学校最近一直不太安宁,先是听说院长为躲债不再露面,接着又传出学校将被收购,教师学生可能被解散或转校的消息。

  这名学生说,虽然系里多数老师还在坚持上课,可是学生越来越少,一些学生甚至一两个月不来上课,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也无法安心学习。因此,他刚办了退学手续准备离开。他还告诉记者,他预交了一年学费6000元,但学院说资金紧张,暂时无法退还。

  6月7日,外事学院副院长刘桂茂处证实,目前,该学院确实存在部分师生流失的情况。

  刘桂茂说,5月17日,学院在教职工会议上宣布,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拟收购外事学院,现有在校生拟转给北京人文大学。消息传出后,学生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接连出现罢课现象。院长宋彦辉随后通过刘桂茂向师生转达,收购将在保留现有教师和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罢课现象才有缓解。刘说,目前学院已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另据刘桂茂证实,在这场混乱中,陆续有学生退学。据5月中旬的最新统计,当时学生人数大概为2200人,6月3日当天,学院却只有1800人左右,而此时学生还在继续流失中。

  “优秀民办高校”陷入资金困境

  2004年,外事学院曾获“中国十大优秀民办高校”称号。当年5月30日,院长宋彦辉曾代表该学院前往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接受颁奖。

  然而,因身负巨额债务,这所“优秀民办高校”如今却陷入了供血不足、难以为继的困境。

  自2004年9月起,外事学院的资金困境开始显现———当时,学院已经不能按时发放教师和学院企管人员(包括保洁员、保安等)的工资。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年年初学生开学之后。

  外事学院副院长刘桂茂说,为缓解资金困境,今年开学后,学院开始鼓励学生跨年度预交学费。他说:“这都是学生自愿的,我们只是开出了优惠条件。”

  这些“优惠条件”是:预交一年学费,可减免10%学费,预交两年学费,可减免15%,预交学费越多,减免空间就越大。

  刘桂茂说,今年开学以后,利用学生学费和自筹资金,学院补发了老师去年9月份至今年3月份的工资以及企管人员去年12月份以前拖欠的工资。

  但是,债务的烦恼仍然不断———今年3月以来,陆续有债权人进驻外事学院,讨要学院欠下的工程款。院长宋彦辉不胜其烦,此后两个月里“隐身”不见。

    巨额债务困扰外事学院

  在外事学院采访期间,本报记者接触到了数名在学院内驻守的“讨债者”。

  6月7日,外事学院的债权人之一———河北建设集团北京分公司项目经理孟先生对本报记者说,他们于2003年与外事学院签订了二期工程建设合同,此项目于去年8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双方约定,工程完工后,外事学院向河北建设集团支付50%的工程款,其余工程款在今年10月前全部付清。然而,学院目前仅兑现了其中的20%,其余80%(3500余万元)仍然未能付清。

  经与债权人和外事学院基建处核实,本报记者了解到,外事学院目前所欠工程款的主要情况如下:

  欠中建二局(承建学院教学楼、食堂)约2500万元;

  欠北京鑫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学院2号学生公寓和配电室)约1350万元;

  欠安徽肥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1号学生公寓、电教楼)1600余万元;

  欠北京市政工程公司(承建校园道路)800余万元;

  欠河北建设集团(承建学院二期工程)3500余万元。

  以上几项欠款,合计9750余万元。

  此外,在外事学院的2004年会计报表中,记者看到,外事学院目前还欠昌平木器厂土地款1851万元未还。

  据了解,外事学院现有用地原为昌平区木器厂厂址,土地为国有土地一次性有偿永久性转让使用权。

  外事学院的2004年会计报表还显示,2002年至2004年间,外事学院曾向个人或信用社等借款94笔,共计2476万多元,多为现金与转账。

  另外,记者从学院基建处等了解到,学校一些课桌椅等教学设施,也有大量欠款。

  对于外事学院的债务问题,3月30日,在一次有关外事学院股权转让的会议上,学院股东之一宋志辉(院长宋彦辉之弟、外事学院主要投资人之一)说:“所有负债1个亿人民币左右……数字出入有可能是几千万,甚至是上亿。”

  4月1日,在同样内容的会议上,宋志辉再次提到:“负债大约1.4亿人民币,上下浮动在200万元-300万元。”

  6月7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外事学院副院长刘桂茂将学院出现的资金困境归因为学院扩张过快而供血不足。

  两千余名师生前途未卜

  对于师生们来说,外事学院的前途是他们最为关注的。此间,多家单位向外事学院表达了收购意愿,但目前尚处于谈判阶段,未成定局。

  被巨额债务困扰的外事学院和它的2000余名师生将何去何从?

  扩张过快导致资金困境

  外事学院院长宋彦辉曾是北京海淀医院的一名医生。在海淀医院任职期间,他被提拔为院长助理。1995年,利用业余时间,他创办了北京第一所民办医科学院———北京医科专修学院(外事学院前身)。

  据媒体报道,宋彦辉在任海淀医院科主任时,除工作3个白天外,还要加两个夜班。这样,他就可以挤出时间来从事在北京医科专修学院的工作。

  2002年底至2003年初,是宋彦辉事业的转折点———2003年1月,北京医科专修学院由医学类专业学院转变为综合性院校,并更名为北京外事研修学院,校址也从西三旗的出租房迁至昌平沙河高教园区。学院原有学生1000多名,在转型与扩建后,学生人数大为增加,2004年高峰时,该学院曾经拥有3000多名学生。

  在2003年1月编制的一份《北京外事学院新校园项目》中说:“北京外事研修学院的发展定位是:以大专层次的国家学历文凭考试和本科层次的国家高等自学考试为基础,逐步发展到专科、本科、研究生国家学历教育……成为外经、外贸、外事服务、国际文化交流和外语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外事学院的投资组成是:宋彦辉投入资金3375万元,出资比例75%,其弟宋志辉投入资金1125万元,出资比例25%.

  在外事学院的规划中,有这样的内容:“学院新校区占地196亩……规划在校生2万人,管理人员600人,教师800人。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工程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

  但是,外事学院目前的实际情况是,2004年计划招生5000人,实际招生2000多人。2004年度,该学院收支统计表显示,学院教育事业收入为5776余万元,教育事业支出2849余万元,结转自筹基建支出5179余万元,收支节余为负2252余万元。

  收购事宜未成定局

  2005年4月29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文向北京市政府请示,在外事学院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建议利用外事学院建设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新校园。

  在这份京建教(2005)60号文件中,还列举了支持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的三大理由:避免新征土地,降低建设费用;新校园可以尽快投入使用;利于借助沙河高教园区良好的教育氛围。

  五一假期过后,关于学院将被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收购的消息在外事学院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开始流传,这个传言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流失。

  6月6日,市教委基建处处长李华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外事学院目前欠款太多,想保持原状几乎不可能,市教委支持北京联合大学介入收购。但他告诉记者,收购一事目前尚处于谈判阶段,最终结果须经市政府批准,市教委在其中只起指导和执行市政府指令的作用。

  关于北京联合大学收购外事学院的具体细节,李华勇表示:“这是他们两家自己的事情,市教委不知情,也无权干涉。”他还说,外事学院目前教学秩序正常,他没有听说过该学院有师生流失的现象。

  2000余师生何去何从

  6月8日,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一名负责人(不愿透露姓名)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联合大学是北京市属高校,在双方的收购中,外事学院原有师生何去何从,是市教委和外事学院应该考虑的事情,而非联合大学所能决定的。

  外事学院副院长刘桂茂对记者说,除了北京联合大学之外,先后有数十家单位向外事学院表达了收购意愿,其中包括一家名为北京熙和伟业的房地产公司。该公司表示,愿意在收购后维持学校的师生资源,并维持学校现有名称。

  熙和伟业曾于2005年2月与外事学院签订沙河园区三期联合开发项目协议。当外事学院陷入债务困境后,熙和伟业表示了收购意愿,双方还曾于4月份拟定了股权转让合同。然而在协议书还未落实、合同也未签订时,院长宋彦辉便不再露面,双方进行的收购谈判也陷入僵局。

  6月7日,本报记者在外事学院采访时,一些学生说,在尚未得到权威部门说法,一切未成定局之时,他们依然前途未卜。

·京华时报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