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在面临重大灾害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有一种防范心理,再加上各种不良信息和谣言的干扰,就非常容易形成对经济秩序的冲击。 事实上,在北京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就出现过抢购的现象,当然,事件持续时间并不长,只有一天半,但这也充分说明了在那种情况下需要各种物资的合理配置。”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孔昭君教授昨天告诉记者,从明年开始,北京理工大学将在全国首开“国民经济动员专业”,培养危机管理类高级人才,专门制定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 教育部批准的“国民经济动员学”硕士学位点,从明年起首次开始招生,理工大学成为我国高校中惟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而明年准备招的10名学生也将成为我国首批危机管理的专业人才。校方透露,这只是第一次招生,今后会视具体需求情况来确定扩招名额。 孔昭君教授介绍,在诸如疫情暴发、大停电、大堵车等突发事件中,国家需要专业化的人来制定紧急预案。预案制定需要牵动许多部门,比如仅仅是生产口罩就需要协调原料、电力、人力、运输、储备等等许多环节,这就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制订方案,而当预案变成方案,仍需要随时修订,也同样需要专业化操作。“国民经济动员学”专业所培养的就是这类专业人才。 首次招生只要理工科考生 孔昭君教授介绍,报考者必须是理工科的考生,因为预案制定的基础是经济。报考者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没有特殊加试,也没有其他特殊的限制。 据介绍,目前本专业主要由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四位教师任教,另外还聘请了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经济学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防科工委等单位的十余位专家执教。在初步的课程设置上,80%是管理科学与工程,20%涉及国民经济动员。专业课则包括武装力量动员、战备动员、人民防空、经济动员四个主干课,专门讲授应对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的程序、方法、原则等。 孔教授坦承,目前,“国民经济动员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还没有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心理干预的内容。他说,这个学科由于以前一直与战争有关,有其局限性,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学科建设才能逐步完善。目前,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还在论证中,社会心理的干预是突发事件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有可能会将其设置为主干课程。 我国稀缺危机管理人才 危机管理类研究生的未来方向是在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管理部门任职,专门从事制定突发事件预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据孔昭君教授透露,目前全国2000多个县有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其中从事突发事件预案制定工作的人员都是兼职,没有接受过专门教育,制定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的专业人才在我国属于稀缺性人才。孔教授强调,预案制定应该有针对性,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调研为基础。但目前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大多是相互克隆的,缺乏针对性,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突发事件呼唤危机管理 一场非典,给我国许多行业带来了冲击与启示。昨天,在“国民经济动员专业招生推介会”上,就有专家呼吁:针对类似非典的突发事件,我国应建设国家安全的“大动员”体系,以“应急机制”对付“突发事件”的状态。 孔昭君教授对此深有感触,百姓对国民经济动员的理解还相当不够,很少有人知道“动员”的专业内涵。国民经济动员是由国防动员发展而来,是国家调动经济资源潜力和社会的财力、物力应对紧急事态的活动。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几次自卫反击战,以及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活动中,国民经济动员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国民经济动员培训中心副教授崔立新也认为,把国民经济动员理解为军需后勤物资动员是体制上的偏见。她说,事实上,国民经济动员涉及经济的各环节、各领域、各行业,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信息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行业和部门。 我国危机管理体系滞后欧美 据了解,国外有专门研究国民经济动员的专家,也有专门培养社会危机管理的专业。在欧美国家,一些军事战略专家和国防经济学家从国防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危机预警系统。美国在多项法律中也对国民经济动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 据孔昭君教授介绍,美国的危机处理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在人员救助、社会稳定、防范新一轮袭击、恢复正常社会和经济生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国在应对SARS疫情期间,也暴露出个别问题,比如地方政府内部协调,以及政府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指挥能力较弱,办事效率不高等等。为此,应培养危机管理的高级人才,负责在危机期间有责、有权协调不同部门和机构,动员调配全社会各种资源,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形成全民动员、集体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良性互动。 传统上一直认为国防动员或国民经济动员只是为战争服务的,但事实证明,当出现如非典这样的突发事件时,一个科学的危机管理体系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国首次开设“国民经济动员学”专业的核心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