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有个能容纳一两千人的大礼堂。据说,近几年这里很少被用来放电影或搞演出。一到各种考试前夕,大礼堂就成了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考前串讲”的专用场地。
我曾经在那个大礼堂度过了两个黄金周。而也就是那两个黄金周,读了快20年书的我才知道,原来老师可以像开演唱会那样,手持麦克风,站在宽阔的舞台上面对台下的一两千学生尽情表现。
第一次考研前,有学长提醒我,“英语还是得上上培训班,不上,你肯定考不上,但是,上了也不一定就能考上。”学长给我推荐了Q学校。Q学校的英语培训班在考研一族里是小有名气的。
7天的学费就1000多元。当我咬着牙犹豫不定时,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看了我一眼:“嫌贵?你想想人家外地来的吧,人家光住宿费就得花一两千。”好吧,就差这一哆嗦了,付钱,领教材,开始在千人大礼堂上壮观的大课。
我学得昏天黑地。听力、词汇、阅读、完型填空、改错、作文,讲课的老师已经摸索出一套怎样对付那些千奇百怪题目的手段。短时间内要把英语水平提升一个档次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培训班的老师讲的东西就是解题技巧,通过一系列的解题技巧提高做题水平。
我挺崇拜培训班的老师,他们已经把各类英语试卷都琢磨透了。
老师反复提醒说,考试时,试卷上的某某类题就不要做了,留下充足的时间做某某类题。对于大家普遍头疼的作文,老师更是给出了若干种写作的模板,开头怎样,中间怎样,结尾怎样,只要背好老师的模板,考试时把主题词,像填空一样填进模板,三下五除二,一篇流畅的作文就出来了。
经过若干年的总结,老师们已经摸索出,作文的题目跳不出这些圈子,金钱、环境、道德、教育、健康,只要各种类型的模板都背一个,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我的第一次考试失败了,主要原因是我把培训班老师的“真知灼见”当做了耳旁风,没有认认真真地背几个模板。而那年的考题确实就在老师押定的几个范围之内。
只好再来一次,我悔得肠子都青了。
第二年,我换了一家培训班———W学校。这个班和Q学校讲得东西其实相差无几,只是W班老师反复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有兴趣,他说,考试前,别人有的东西,我们肯定会有。
离考试只有一二十天了,听说Q学校要进行最后的冲刺串讲,我心里开始盘算,要不要去听听他们的作文模板,万一今年又押中了呢?
只要上过考前培训班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离考试越近的串讲班,讲课的内容就越有可能接近“真相”,当然是考题的真相。
串讲班报名之后,一看时间我还挺得意,Q学校的串讲班是上午,而W学校的串讲班正好是同一天的下午,两个学校的我都落不了,这次是上了双保险。
上午Q学校的串讲班一结束,我就马不停蹄地奔到了W学校。气喘吁吁地坐定后,老师开始神秘地发资料。一看资料,傻眼了,原来,W学校串讲的资料就是上午Q学校讲义的拷贝。老师很认真地说:“这是我们拿到的最新最新的资料,希望大家重视。”
看来双保险是我自作聪明。
第二年的考试,我是很认真地按照培训班老师圈点的范围准备的。考试那天,一看作文题,我就乐了,背在脑子里的模板终于可以一泻千里地写出来了。结果当然是我不需要再考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