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讯 昨天,在港城某高校的宣传栏上,考研辅导班的招生广告占据了醒目位置,“连续两年策划教材发行量全国第一、连续两年辅导学员抽查成绩全国第一、连续三年同类班授课师资评比全国第一”,不大的宣传栏中,三个第一的宣传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该招生广告的郑重声明中有这样一条
:“教育部明文规定任何高校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所以请广大学员报班慎重,以免报上辅导班而无法上课。”
这两个意图截然矛盾的宣传标语为什么会出现在同一则广告中呢?原来教育部为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对全国硕士生招生入学考试出台了新的规定,明文禁止研究生招生单位举办考研辅导班,同时也严禁命题人员参与考研辅导班的教学等相关活动。但记者在上面的招生广告中看到,一些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教授等专家的名字赫然列在授课教师的名单中。
教育部的规定并没有浇熄广大学生参加考研辅导班的热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4月中旬该辅导班的招生广告推出以后,短短十余天,报名人数已达300多人。前来报名的烟台大学大四学生张磊告诉记者:“就是为了图个心理安慰,考试的时候也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信心。”
据一位教育界人士称,教育部出台禁止举办考研辅导班的规定,是为了对考试命题人员和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行为加以限制。然而,从目前的招生广告看,一些辅导班的举办者改头换面跟国家政策打起了“擦边球”,市场上出现了两种辅导班的“变形产品”。一种是社会上开办的考研辅导班,仍然聘请高校教师担纲;另一种是一些高校换个名称开办社会辅导班,教师仍是原班人马。鱼龙混杂的考研辅导市场也给广大学子出了一道选择难题,一些辅导班在收取报名费后携款潜逃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辅导班在广告中声称“××名师亲临现场授课”,可真到开课时又以各种理由告知专家无法亲临现场,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遭遇侵权后同样出现维权尴尬。
采访中,专家指出,要想有效规范考研辅导市场,管理部门在加大对考研辅导市场监督管理的同时,报班学员也应提高自身鉴别能力,敢于向辅导机构索取“教育行政部门的办学许可证”、“所聘教师的资质证明”等办学资质证件;同时选择辅导班的时候要认真考虑其规模、口碑、服务质量等综合因素,决不可盲从。 本报记者 高春宽 实习生 邱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