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117万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假如有一半的学生参加考前辅导,按照消费的低限计算,全国每年考研消费的总额将至少要超过30亿元,花销在哪里呢?资料、辅导班、信息费用...
每年3月末4月初,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的最低分数线就会被确定,在经过一年努力拼搏后,“修成正果”的学生却是有限的。 然而,尽管淘汰率很高,每年仍有很多学生加入到考研的队伍中来,大有前仆后继之势。大学生考研高消费是否必要?
新学期刚开始,省城各大高校的海报栏就贴满了考研辅导班的招生广告;书店里的各种考研书籍层出不穷;打开电脑,各种的考研新闻直扑入眼,这一切都表明2006年的考研大战已经打响。“今年你考吗?”成了眼下大三学生们见面的问候语。人们一直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的残酷,而现在,考研较之相比,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考研本来是追求知识、提高素质的一件好事,但如此不断升温的“考研热”现象,引人深思。
思考一:“考研热”原因何在?
笔者在山西大学作了一个随机调查,发现一些原本不愿意考研的学生,从就业市场回来以后,便一头扎进了“考研大军”。
这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想通过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砝码。再加上由于一些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女生找工作难上加难,所以学校里女生的考研比例也往往高于男生。由此来看,多数大学生考研是“被逼”出来的。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另外一个原因:部分大学生认为,考研是通向理想城市的一条捷径。虽然近年来国家一再放宽区域人才流动的限制条件,但由于固有体制以及用人单位传统观念的影响,我省大学生要想选择理想的就业城市还远非想象的容易,尤其是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的门槛较高。因此,正如部分学子高考是为了跳出农门,而今许多学子是想通过考研增加跳出省门、甚至国门的机会。
思考二:研究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山西大学的袁老师这样对她的学生说:“如果你们能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就先不要考研,因为现在研究生就业也不容易,再过几年会更难。”
她分析说,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生的数量大大增多。正如当年高考扩招,导致本科文凭含金量下降一样,硕士文凭也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其中原因有二:首先,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更加精深,造成就业面狭窄。尤其是本科直接考上硕士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在用人单位看重工作经验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不利条件。其次,用人单位要聘用硕士生,就要付出比本科生更高的报酬,这就大大增加了成本。所以在学历与能力方面,用人单位越来越理智,本科生能干的工作就尽量不用硕士生。
思考三:“考研热”热了谁
太原师范学院的小郭刚刚参加完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她告诉笔者,考研拼的是三力:体力、智力、财力,这其中财力很重要。她历数了考研以来的各项花费:买教材、参考书花了近600元,往北京的学校跑了两次花了400多元,还有报名费近200元。她说,因为有北京的同学帮忙,她的花销算少的。花三五千元的大有人在,且专业不一样开销也不一样。
考研辅导班则是另外一笔大开销。笔者在一家辅导机构的广告上看到,根据不同时期的复习进度,分为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串讲班,分别根据课时的不同费用从100元到450元不等。还有不少同学报了北京的辅导班,那花费就更大了。
人才的培养从来都是金字塔式的。在现今义务教育还没有在贫困农村完全普及的情况下,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只会造成教育失衡与教育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并不是靠高学历人口的比例来证明的,而是由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完美结合来体现的,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更和谐、更美好。
从这几年的“考研热”,想到前几年的“出国热”、“考证热”,“考研热”是到了该回归理性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