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公共管理硕士将毕业MPA就业遭遇政策瓶颈
新闻资讯
考研查分
调剂信息
院校信息
考研试卷
考博试卷
考研动态
同等学力
报考指南
分数线
招生简章
专业介绍
考研心路
考研故事
考研经验
考研复试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专业课
法律硕士
工程硕士
会计硕士
帮助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首批公共管理硕士将毕业MPA就业遭遇政策瓶颈
首批公共管理硕士将毕业MPA就业遭遇政策瓶颈
再过一些日子,全国首批公共管理硕士(
MPA
)就将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了,如何用好这批人才,让他们发挥最大作用成为新的焦点。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从开办之初就备受社会关注的 MPA 教育,目前正遭遇
政策
瓶颈的一些限制。
从 12 月 3 日起,清华大学首批公共管理硕士( MPA )脱产班的 26 名学员开始论文答辩。来自江西的叶胜舟也是这个脱产班的一员。据他介绍,由于他们这些外地学员没有北京户口,因此不能报考国家公务员和北京市公务员,这对于本来就是学习公共管理、一个很大出口为政府机关的 MPA 学员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与他来自同一个省、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MPA 班的袁鹏则有些担忧自己能否实现最初报考 MPA 的梦想,“我们这些人是真正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公共管理事业当中去,为老百姓办点实事,但有没有合适的位置还真的很难说。”同其他学员不一样的是,在上 MPA 班之前,袁鹏在一家企业工作,属于 MPA 招生中非公务员身份的那 20% 之列。
其实隐忧远不止这些。全国 MPA 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薛澜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 MPA 教育发展存在的体制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双证的问题。 MPA 学员毕业之后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而事实上我们的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在任免提升时看的仍然是学历,因此,没有毕业证,有可能使学员辛辛苦苦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影响学员的就业和今后在工作上的发展;二是用人机制的问题。 MPA 不像
MBA
(工商管理硕士),只要企业认可直接聘用就可以了。在政府机关,它有一套严密的组织人事体制。很多学员担心,他们经过系统专业训练回去后不一定能够得到单位的认可,反而由于他们在外学习影响了自己的提升和发展。同时,我们目前的公共管理人才流动有种种限制,使他们不能根据自己的特长调换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三是经费问题。目前清华、北大、人大等学校的 MPA 全部学费在 3.5 万左右。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这个数目不算高。与 MBA 相比, MPA 的教学过程与成本大体相似,学费只是 MBA 费用的一半左右。但这对于薪水本来就不高的公务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目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有很多用于公务员短期培训的费用,但对于读公共管理这样与政府管理直接相关的学位教育还没有任何政策。国外很多政府部门对于其公务员攻读类似 MPA 这样的学位都给予很高比例的补助。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呢?据了解,目前学位发放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管,学历证由教育部有关司局主管,两个部门之间进行充分协调是完全能够解决“双证”问题的。关于用人制度,一时难以改变固有观念是事实,但给予这些 MPA 们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并非太难。中国目前的深入改革需要大批这些训练有素的专业公共管理人才,毕竟通过系统的学习,他们无论在学识还是眼界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刚通过答辩的清华 MPA 学员潘虎,他经过半年多的调研写出的《中国式管理型医疗初探》就提出了新的医疗管理模式;关于经费,事实上各个省市对公务员培训是有专门的基金的,但主要用于一些短期项目。有没有可能由个人和单位共同支付?比如有的省市在学员拿到学位之后就全部报销学费,这主要取决于各地政府的重视程度。
难道这些问题在设立 MPA 之初就没有预见到吗?薛澜教授坦言并非如此。事实上刚开始一些有识之士就在呼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相关部门拿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对公务员进行系统培训很有必要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但刚刚起步的 MPA 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遭遇如此尴尬境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上一篇文章:
北京检察院开始初查女生指控教授性交易案
下一篇文章:
考研桃色事件,公众为何宁信其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购买指南
考博
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
咨询
QQ 33455802
邮箱:
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