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邀约不断,成天在外“赶场”,学生一学期和导师见不到几次面。本市某高校一位二年级研究生张炯(化名)今年秋季开学报到之后,因难以见到导师,索性从10月起就一直“留守”家乡“自学”。“留守”期间,张炯就像断线的风筝一般——没人通知他离校、他也不知道导师踪迹。
近日,记者走访了本市几所高校后了解到,其实张炯的情况绝非个例。一些在读硕士
生、博士生都承认,因为缺乏导师指导,产生过读研白读、不如本科毕业时选择就业的想法。
跟导师见面要预约
这两年的扩招使得考研人数大增,今年更是创了新高。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正在读研的学生却总在抱怨“没人管”。
“没人管”的原因之一,是老师邀约不断,没空兼顾自己的学生。本市一著名大学经济系的杨颖(化名)就谈到,当初被保送研究生时,系里一位颇有名望的老师答应带她,因此一开学她满心欢喜,打算好好学3年。哪知道,就因为导师名气响、社会关系广,讲座、邀约不断,以至于杨颖很少能在学校里碰到他,一般跟他见面都得提前几天电话预约。杨颖说,自己也曾尝试去图书馆自学,但一方面身边同学很少有埋首读书的,遇到问题没人可以相互讨论;另一方面很少有机会和导师交流,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所以没多久她就放弃了。
其实,对学生的怨言,很多导师也不是没有意识到。一位高校博导无奈地表示,导师人数的增加远赶不上研究生的增加,许多导师往往“超编”带学生。中文系研二的冯莉(化名)也谈到了这种现象:她所读的专业一共只有3位指导老师,但她那届攻读该专业的学生就有11名。她的导师去年招了4名研究生,今年又招了4名,再加上研三的师姐、师兄,一堂小课就有十几个人,听课效果很差。而且小课每周只有一次,导师也的确难以关心到每个同学。
“白混”三年学生言悔
导师很少过问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和进度,缺少自控力的同学常常无所事事。一些研究生更感到读研就是“白混”了3年,为当年读研的选择感到后悔。
某高校研究生三年级的林华(化名)现在正面临就业的压力,他告诉记者,当初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现在已经是部门主管了,回顾自己读研的3年,似乎没学到真本领,马上要毕业了,他感到很茫然。“对于在国外读书的同学曾抱怨,导师每周都会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作业,并要求在下周交出长达几页的读后感,我那时会揶揄他们几句,可现在才发现自己现在根本不如他们。”林华有些后悔,本科毕业时有家不错的企业要录用他,但当初是想在专业上进一步拓展选择留校读研,早知道如此不如直接去工作。(作者:□晨报记者董川峰实习生刘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