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3月被用人单位称作“淘金月”,在本届毕业生求职的最后一个高峰期,他们“淘”的对象相对简单,就是那些读研基本无望的优秀毕业生。记者近日在南大、东大、南航、河海等高校采访时发现,随着3月初
考研初试成绩的揭晓,不少单位不惜成本,两次甚至三次进校园招聘,以挖到所青睐的人才。
进入3月份,随着研究生初试
分数揭晓,考研族中的失意者心急火燎地南北赶场求职,而高校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忙得不可开交。南大的招聘宣讲会每周都有几场。南航就业办组织了3月11日和3月20日的两场招聘会,有100多家单位参加,其中有的单位是第三次来;此外每天都安排零散的招聘。该校有关人士说,这个时候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系统来得少,但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多,一天至少一场。
东大就业办有关人士也告诉记者,春节后,他们组织了四五十场招聘会,进校单位的密度明显比往年高,层次也提升了,中国网通、中海油、明基、摩托罗拉等大单位还不少,A·O史密斯、香港亿利达、明基、摩托罗拉等本年度第二次到东大了,而每次进校招聘的成本都不低。“现在企业精明得很啊。在什么时间段,学校还留下哪些毕业生,他们心里雪亮。”这时进校招聘的单位,目标大部分瞄向了考研无望的毕业生。
据介绍,南大、东大、南航、河海等老牌院校每年考研升学的毕业生多在20%以上,报考人数则在千人以上,不能如愿的每年每校有数百人,他们基本上没有找工作。“这些学生总体素质比较高,成绩应该是毕业生群体的中上水平。根据往年单位录用的情况看,这些毕业生上岗后干得很踏实,很有培养潜质。”这是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评价。东大有关人士说,与以往不同的是,为了抢人,这些大单位不再是简单地在网上发布信息,让学生去某个酒店交材料应聘,而是直接到学校见面。“等
复试分数线划出再来,人就被抢光了。”所以,3月份就被用人单位称作“淘金月”。在用人单位看来,这么“偏爱”考研落榜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到这时毕业生的心态已经有变化了,“来得早,好多学生在观望,举棋不定。现在稳定多了,只要有好单位,签了就行,企业被毁约的风险也小。”
不过记者注意到,尽管进校纳才的单位很多,但投放的职位数量相比节前少了。东大、南航、河海等高校有关人士也有同感。根据他们的
经验,这些单位在节前的招聘高峰已经用掉大部分招聘名额,这时候既然专招考研落榜的,所用名额大多是预留或者挤出来的。因此,不少高校的就业专家有些着急,他们说,三四月份是校园招聘最后一个高峰,毕业生要正确给自己定位,好好把握到手的机会,“等过了这段时间再着急,就没用了。”本报记者 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