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肖洁 通讯员贾宝余 实习记者 魏沛 “培育一流的人才是中国科学院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同时兼任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的他还强调,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是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白春礼指出,中科院研究生院更名成立5年间,招生规模大约以每年22%的速度递增,现在已经开始稳定规模,该院2006年的招生规模与2005年的招生规模已经基本持平。“这是我们由扩大规模向提升质量转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他对中科院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及对导师和研究生的期望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完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白春礼认为,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就要努力完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他说,这一体系包括培养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和反馈体系四个方面。
白春礼第一个谈到的是培养质量体系。他强调,在生源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之上,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根本措施。
白春礼说,首先在观念上,无论是中科院研究生院还是各个培养单位,无论是导师还是研究生本身,必须明确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其次,要做好课程教学与论文研究的统筹安排,重点提高博士论文的质量要求,加强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应该健全课程教学,健全研究生科研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支撑体系。“研究生院更名成立以来,校园文化的氛围较开始阶段浓厚了许多。各种讲座、书法艺术类比赛、科苑星空BBS,都给校园增色不少;还有我们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经过几年努力,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
白春礼还强调,要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制度化管理,探索可行的分流淘汰机制;建立起新的招生考录制度和助研、助教、助管的三助制度。“三助制度,我院提出得很早,但实际上落实不是很理想,还不够规范。”
白春礼第二个谈到的是质量管理体系。他说,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我们要在招生录取、课程考试、实验室实习、学术讨论、中期考核、论文开题、论文撰写、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评审等各环节建立质量标准及考核方法,为分流、淘汰机制的建立打下科学有效、公正公开的制度基础,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激励研究生们努力向上的竞争机制。
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体系,白春礼认为,这方面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招生录取质量、学位课质量、论文质量、导师质量、学位授予质量五个方面的监督上,其过程要体现法制性、民主性与服务性,要有制度的保证,要有师生的参与,要能真正服务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白春礼对完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反馈体系也发表了看法。他说,这种反馈应当是一种多信号的反馈。比如开展教育评估,就要公布评估结果,要建立表彰激励的机制,并且要和资源配置包括经费、招生指标、学位点增设、学位授予等挂钩,要和研究所的整体评估相挂钩。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要成为知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之一。
导师要坚持育人为先
白春礼认为,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走向科学生涯的重要一站。“现在的研究生都很上进,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有很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自信、自尊,但有时候也会有一点自赏、自傲。怎么让他们的优秀品格和个性得以正确发挥,如何让这些热血青年得到科学研究方面的真才实学、锤炼为人处事的优良品行,为未来人生铺平道路,是我们每一位导师的职责。”
他指出,作为导师要教书育人,不能仅仅在科研上作出指导,而是要育人为先。
白春礼说:“就个人来讲,我从未将自己的学生当成劳动力,认为学生来了就是为我干活的。”他认为,导师应当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引导研究生制定明确的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即要有理想、有追求。“目标使我们工作积极向上,看清自己的使命,目标使我们善于把握自己,面对现实。合理的阶段目标使我们永远有动力,长远目标使我们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他说,培养研究生,就要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指导他们对自己的发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做好定位,使其学会浏览科学前沿领域,把握科学脉搏,抓住科学机遇。同时,作为导师要鼓励研究生正确处理科研热点与个人特长的关系,最好能将个人兴趣、个人特长和科研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我的学生如果在科研工作中对别的科学领域发生了兴趣,我一般都会鼓励他们,支持他们更多地进行自由探索。”
其次,要指导研究生对论文目标和研究范畴进行适当的选择。白春礼说:“我在指导研究生确定研究目标和论文题目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到他的相关基础、个人能力和时限性。”他说,在研究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扎实训练,使他们在知识积累和成果产出方面都有进展。如果可以,要尽量指导他们做出有深度的工作,取得有水平的成果,而且这个成果一定要经得起时间考验。
另外,就是要善于和研究生交朋友。白春礼说,共同的科学追求为导师和研究生创造了缘分,在科学探索的生涯中师生的友谊将会永存。“我的一些学生无论是已经毕业了10年、15年,虽然只是共同相处了3到5年,许多人还是在国外,但联系一直没有中断,他们回国经常看看我,我去国外时也看看他们。我觉得作为导师最亲切、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师生关系,而且也应该有一种朋友间的情谊。”
研究生要强化思维方式和基本技能培养
白春礼指出,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应该有意识地重点加强两个方面的锻炼和培养:
首先是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他说,研究生学习不能满足于教科书或者传统知识,而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反复理解新的知识,注意学习他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要勤于思考,要善于总结和比较。“要主动发现科学问题,我院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所以要注重凝练科学问题、分析科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还有就是基本技能的培养。白春礼说,技能和经验的积累是创新的基础。除少部分理论研究外,自然科学研究很多是要通过实验来完成的,所以研究生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学习新技能,注意基本技能的积累。而且,研究生学习的时间比较短,在学习先进技术方面一定要抓住机会,花大力气去钻研,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
白春礼还指出,现在研究生的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下,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受传统学术思想影响较小,正是出新思想、新成果的最佳年龄阶段。“中科院的研究生既要敢于研究新的理论、学习新的技术,也要注重技术、方法和工具的创新。技术、方法和工具的创新常常是理论创新的前奏。研究生要主动加强与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专家的交流,要敢于和成功者接触,学习他们的科研精神和成功经验。”
帮助中科院研究生应对就业压力
白春礼还特意谈到了一个他认为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中科院研究生的就业问题。
他说,中科院以往的研究生没有任何就业压力,也没有一个指导研究生就业的恰当的体制和机制,基本靠研究生自身去寻找工作。但是随着连续几年扩招,中科院研究生的数量大大增加,加上社会的大环境,这一问题在近年来开始有所显现。现在虽然研究生院和许多研究所已经开始加强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但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我们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使学生有所选择,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研究生就业和择业的指导和引导。”
白春礼还指出,在中科院将来的招生工作中,招生名额的调整可能要与学科领域的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某种程度的挂钩。不能说因为有课题需要、因为有经费支持就大量招生,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考虑得却很少,这样是不负责任的,会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院培养的研究生有90%以上要向院外系统输送,所以希望各培养单位和导师在考虑招生计划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