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硕士毕业生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答辩,这些硕士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来自教育部的统计表明,2006年全国硕士生招生报考人数达到127.5万。投入"汹涌"的考研大潮,是否能对将来就业有帮助?调查发现,多数硕士生期待5000元以上的薪酬,而用人单位则更多愿意给4000元以下的薪水,北京近六成研究生求职屡碰壁后悔考研。(《法制晚报》5月23日)
又一批研究生奔赴求职之路,研究生们去向何处,等待他们的就业市场如何,就业率、就业质量如何,总体薪水状况怎样,高学历是否意味着好工作?伴随着考研热的持续升温及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就业压力向研究生悄然逼近。“3年前考研主要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份比较适合的工作,但现在看来,就业压力更大。”一研究生参加招聘会感受最深的就是,研究生“风光不再”,“学历越高越好”、“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过时了。
显而易见,研究生已经不再是稀缺性的社会资源,读研不是解决就业出路的万能药。“硕士研究生就业和本科生一样,都开始走向大众化,这是个趋势。”为了躲避本科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考研之路。为了缓解压力、延缓就业,高校研究生的扩招规模亦是无以复加,而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无疑又制造了研究生就业的新压力。尤其是在现有教育资源还不足以满足如此大规模的研究生都来求学深造的情况下,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势必会冲击精英培养模式,造成研究生“鱼龙混杂”的局面。而现实生活中,研究生的择业期望值偏高、目标短期化和趋向功利化,把读研的目标片面地定位为高薪高职,把研究生文凭当作寻找理想工作的砝码,对工作的待遇要求远远超出了理性的范围,这也是用人单位耿耿于怀的,这样下去研究生难免要碰壁,进而影响就业和发展。
研究生就业遭遇尴尬,向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敲响了警钟。要破解研究生就业难,就必须直面现实,要对症下药。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以至于研究生质量堪忧。至于研究生择业心态不成熟、就业观陈旧、期望值过高,源于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状况。这就要求研究生转变择业观念,客观评判自身实力,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是要找最好的岗位。同时,这也给那些以考研作为就业“敲门砖”的本科毕业生提了个醒,要从自身实际和个人兴趣出发,不要一哄而上去考研,以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考研还是就业,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非但需要相关部门转变办学思想和教育思路,想办法遏制这种考研的狂热势头,将考研控制在理性范围之内,更需要应届毕业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要盲从考研,走自己的路,这样才不失为最佳的选择。研究生学历不过是受过某种教育或培训的凭证,如果持有人不能学以致用并创造价值,文凭不过是一纸具文。说的通俗一点,谋求文凭,就是汲取知识、吸收经验、塑造自我的过程,最终还是要为工作服务的。
一个人能否成功,学历并非是首要的因素,文凭本身也不必然等同于人才。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关键是看他能否胜任工作、创造价值。何时能从片面追求学历到以能力为核心,这是个值得全社会来思考的问题。北京近六成研究生求职屡碰壁后悔考研,也给那些盲目追求高学历者敲响了警钟,学历盲从千万要不得。 (郭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