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读研究生的郭也煌突然宣布要休学,这让父亲有点儿不知所措。从小到大,父亲将全部精力倾注到儿子身上,也煌也一直乖乖地听从父亲的各种指引。
在父亲的保护下,也煌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是与突出的学习成绩相比,他和同学打交道的能力却显得很不“成功”。
危机终于在读研的时候爆发了……
“继续上学我就要崩溃了”
郭也煌父亲的谨慎给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亲自到心航路为儿子预约。他说上个周末,在北京上研究生的儿子回家,一直闷闷不乐,周日晚上宣布不再回去上学了……
这个决定太突然了,郭也煌是个除了学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孩子,如果不学习了,未来可怎么办呢?父亲一再追问这是为什么,他只是说太累了,这样下去与自己期待的生活越来越远了……父亲动员了很多亲戚朋友说服郭也煌,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激怒了儿子。他告诉父亲,如果再找人跟他谈,他就自杀。父亲愁得不知如何是好,一天,他无意中发现儿子在收听我主持的一档电台节目,估计儿子会同意与我面谈。
孩子在成长中出现适应性不良、认知偏差,父母往往寄希望于亲朋好友的劝说和开导,但对于青春期以上的孩子,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热心人不具备心理辅导最基本的专业素养,在交流中会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弱者”,有的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拒绝帮助;有的孩子会出现低自尊,认为自己根本不具备改善的能力。另外,这些助人者都是孩子熟悉的人,对孩子未来人际交往也会带来一些影响。当孩子遇到问题,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郭也煌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心理辅导中心。郭也煌留着小平头,装束保守,不像当代的学生。“我不打算再回学校了,在一张文凭和一生的幸福之间,我选择幸福。”他一开口就显得对自己的未来已有了很多想法。
“我赞成你重视生活质量,追求幸福感的观点。但坚持学业一定会与幸福感相矛盾吗?难道放弃了学业就会拥有幸福感了吗?”
“……这个,我不敢说。”郭也煌沉思了一会儿,“但我知道如果再继续学业,我就会崩溃了。你有过四面楚歌的感觉吗?自己的一切付出在别人的眼中都是错误,你的热心换回别人不屑一顾的藐视……每天睁眼第一感觉就是‘又不知道将遇到什么麻烦’。”也煌的话让我感觉他仿佛每天都处于极度的压力之中。
把导师的“三险”改为“三农”
郭也煌当初选择上研究生就是认为社会太复杂,人心太险恶,自己根本无法适应,所以决定能在学校多待一时就幸福一时,万万没有想到上研究生之后却如此“不顺”。
研究生班一共有22名学生,多半都是原来的本科班的同学。开学不久,同学们公推郭也煌做班长。郭也煌认为这是同学有意欺负他,奚落他。因为从小到大,他都是群体中的服从者,受欺负的人,从来没有当过干部,毫无经验可言。他和父亲商量如何“金蝉脱壳”,可父亲建议他接受这个职务,因为在研究生阶段当班长可以比别人知道更多的招聘信息,近水楼台先得月,找份好工作……经父亲的“点拨”,郭也煌也就当了班长。可只有一个学期,他就感觉到心力交瘁,每天都像个小丑跳来跳去,干了很多事情,却落了一身的不是。
“能举个例子吗?”我问。
“比如政治经济学课。开学不久,导师让我把大班分成小组做专题研究,分组的过程就特别难,无论我怎么安排都不能让每一个人称心。最后我只能求助辅导员出面协调,总算强制敲定了,但大家对我特别不满意,认为都是研究生了,还用辅导员来压服大家。
“在做选题的时候,有一个题目是关于‘三险’问题,我觉得‘三农’是热点,以为导师写错了,就让本该做‘三险’的小组按‘三农’做了。轮到那个组演讲时,我以为导师会为我帮助他避免了一个失误而表扬我,却没想到他暴跳如雷,责问是谁把选题给篡改了,我当时吓傻了,战战兢兢地说我认为‘三农’问题更是热点。导师当着全班的面大吼:谁篡改的谁负责,下周必须讲‘三险’!那个组的同学责问我,为什么篡改题目,成绩怎么办?我实在没办法,后来,我那一周仅睡了十来个小时,单枪匹马把东西弄出来,总算过了关。但我把导师得罪了,他每次课上都会含沙射影地奚落我的擅做主张,自作聪明。”
这确实是一个糟糕的事件。我说:“我能理解你当时的感觉,原本是希望帮助老师修正一个你主观认为他犯下的错误,却不想给老师帮了倒忙,对吗?但当初如果你向老师求证一下,不就避免这样的问题了吗?”
“你不知道导师有多忙,仿佛我多跟他说一句话就耽误了他得诺贝尔奖金似的。”也煌抱怨说。他表面上对权威有一种惧怕,但在潜意识中他却挑战权威,表里不一致不仅会使他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而且会使他的心理处于纠葛之中。
我想帮他澄清这一事件,于是和他探讨:“班长是老师落实教育思想,保证教育任务顺利完成的助手,作为执行者弄清楚决策者的意图是完成任务的第一步,如果执行者与决策者缺乏沟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行事,就破坏了双方的关系模式,造成误会。”也煌认真地听,但从他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并没有完全认同我的观念。
替别人交完罚款却无法面对
我想从其他角度观察一下当班长给他带来的苦恼。作为班长,他必然要经常和同学打交道。于是我问他,和同学关系怎样?
“别提了。”也煌十分沮丧,“他们选我做班长就是看我好欺负。我是他们呼来唤去的保姆。我尽心竭力地为大家复印资料、收钱、拷贝PPT,可受累不讨好。最让我感到窝囊的是代人受过。学校图书馆规定,图书在一个月之内必须还,否则按天数罚款,我明确地向全班同学说了这个事。可前几天一个外国女生要回国,把她借的书都给了我,让我替她还,结果我到图书馆才发现,书早已过期了,只有交50元罚款……
“我当时就给我爸打电话,想问问该怎么处理,可他没有开机,我就替她交了。事后我爸埋怨我不该多事。她下周就回来了,我怎么面对她呢?找她要钱吧,怕伤了和气,她可能会将此事告诉其他留学生,不找她要吧,又太窝囊了……一想到回学校要面对这么多复杂的问题,我就头疼……”
罚款事件使郭也煌受到极大的困扰。一个研一的学生,为了50元罚款给父亲打长途讨教解决方案;当事人马上要回来了,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而害怕上学……是什么使得郭也煌在这些小事上备受折磨?看得出他对父亲相当信任和依赖,父亲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是否给予了他过多的保护,导致他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呢?
我决定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希望对问题做进一步探索:“你觉得找别人要钱很难开口,哪怕钱本应属于自己,这让你很为难,从这一点上来讲我理解你的感受。同时我还有另一个感受,就是你很重视父亲的意见,对吗?”
“是的,从小我爸爸就给我安排好一切。”
从谈话中了解到,郭也煌的爷爷是一位在专业上很有建树的科学家,曾对惟一的儿子寄予厚望,但儿子连续参加两次高考都落榜了,爷爷大失所望。也煌的爷爷想过“放弃”儿子,任其“自生自灭”,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找单位领导给儿子安排到后勤工作……儿子的事使得身在科研单位的爷爷觉得很“丢人”,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来……
郭也煌出生之前,爷爷就给他起好了名字——也煌,像爷爷一样辉煌。为了让儿子“振兴郭家”,也煌父亲将全部精力倾注在儿子身上。也煌成长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从小就超前学习文化课,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与突出的学习成绩相比,也煌和同学打交道就显得很不“成功”。他从小几乎不出门和小伙伴玩耍,再加上些学习好的“傲气”,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为了不让儿子受欺负,也煌的父亲和每一位任课老师都保持密切接触,每周拜访老师一次,一方面了解儿子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也拜托老师出面“保护”。他常对老师说的话就是:“咱们共同培养一个在科技方面已经显露才智的人才”。
其实,也煌和同学的很多冲突往往起源于一些小事,但也煌容易较真儿,每每使“小事”升级。可真的打起来,他又不是同学的对手,只能寻求老师的庇护,老师的介入无疑更加恶化了他与同学的关系……父亲利用各种办法为儿子摆平这些事,并告诉儿子,你负责学习成绩,其他一切爸爸都替你扛。
也煌的父亲学历不高,进入科研单位后,处处都感到憋气。他在单位老实顺从,但回到家却经常发脾气,在他眼里,人与人的情感是不真实的,只有利益、地位……他告诉也煌,今天的努力就是为了明天不会有任人宰割的命运。也煌似懂非懂,认定“学习是惟一的、靠自己努力而通往光明的途径”。
班级是我一个人的吗
“我像上了发条一样,没日没夜地念书,那时尽管受欺负,但我有阿Q挨打后说‘儿子打老子’的境界,不会真正影响我的情绪。可现在我发现这种想法太幼稚了,我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却依然被人家耍弄,并且情况越来越糟糕,越来越恶化,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哪里?”
人为封闭的成长环境,使也煌缺乏与同龄人平等互利的交流和沟通,他盲目地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赢得成年人的欣赏和支持,获得他所期待的生活。其间父亲不顾儿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对事物理解和判断的水平,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不顺利归因于没有学历,归因于人的势力,这种做法在当时的确达到了强化也煌学习动机的效果,但从发展的角度却扭曲了也煌的价值判断体系。
升入研究生,完成父亲为他制定的“学业指标”,不但没有给他带来“人上人”的快感,反而出现严重的适应性不良,也煌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接纳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他不敢也不愿相信这就是他一直以来奋斗的结果。信念体系面临着崩盘,他选择逃避学业来缓解内心的失落。
“也煌,我不认同你对自己现状的评价。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我觉得你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技术都十分优秀,你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为同学完成选题,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替同学交罚款,及时控制了违规的继续发展,说明你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有做团队领导的胸怀。”我决定帮助也煌强化自我接纳感和决策自由感,这也是心理咨询的长期目标。
“您没有觉得这是我懦弱的表现吗?”也煌惊奇地看着我。
“我感受到的是你的善良。”
也煌露出了一丝喜悦和羞涩的微笑。“除了学习成绩,还没有人这样表扬我。”在结束第一次面谈时,我给他留了家庭作业,让他思考为什么会成为全班同学的保姆?是同学们欺负他还是他的管理模式有待改善。
第二次咨询,也煌显得有点儿着急,他申请提前三天面谈。“我好像理出一点儿头绪,却没有真正想明白,这两天总有同学给我发短信,问我跑哪儿去了,怎么还不回学校。我希望能够尽快解决问题。”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关心是强大的心理支持力量,同学们的短信对也煌来讲是认同、接纳和信任,能够帮助他鼓起勇气回归校园。
“看来大家对你这个班长还挺依赖的呀”
“也许,大家能够感受到我存在的价值吧!这几天我看了许多管理方面的书籍,我想,我当初做班长时可能是被动和功利的,思路封闭,没有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好像这个班是我一个人的,所以我就是累死,同学们既不知情也不领情。改变现状就得让大家参与到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中来,可我想不出具体办法。”也煌有点无奈,可我已经非常惊叹也煌的悟性和学习能力。
“你看,你们是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未来将要从事管理工作,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一些管理理念,给大家提供提升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机会,如果这样做,也许大家会乐于接受的。”基于他的专业背景,我和也煌探讨了,如何将企业管理中制定组织发展愿景的方法运用到班级建设中来。也煌听得十分认真……
也煌回学校半个月后给我发了个邮件,告诉我罚款问题没有他想像得那么复杂,他把书卡交给同学时,人家主动问罚了多少钱,并非常感谢他帮忙把书还了,说要请他吃饭。而调动全体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却比想像得复杂很多,目前还没有什么进展,但他坚信自己完全有能力独立地想出方案,并逐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