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考研班调查 600元大课似桑拿
时下正值暑假,又到了各类考研辅导班广招生源的旺季。为了吸引考生报名,不少考研辅导班都打出了“教育部命题组专家坐镇指导”“押题命中80分”之类的宣传口号。一时间,一条通向考研成功的康庄大道似乎就摆在考生面前。但情况真的如此吗?记者日前以考研学生的身份,暗访了本市部分考研辅导班。
据了解,早在放假前,“启航”“导航”“文登”等暑期考研辅导班的宣传海报就已经贴满了高校校园。暑假期间,各辅导机构推出的大多是强化班。这种班通常要上15至20次课,每次2至3个小时,一个课程的学费要600元至700元,如果再加上购买各种教材和辅导书的费用,学生的花费都得在1000元以上。在交纳了这样一笔不菲的费用后,学生会得到什么样的教学呢?
日前,记者以一个考生的身份“混”进了某考研辅导班的课堂。这家机构租用的是某高校的阶梯教室。当天,这个能容纳200多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而室外温度达到了34摄氏度,湿度是85%,这样一个异常闷热的天气里,200多人挤在一间没有空调的教室里,虽然开着窗户,头上也有吊扇,但很快每个人头上就开始冒汗。
刚开始上课,面对老师语速极快的讲解,大部分听讲的学生还能埋头奋笔疾书,可当第一节大课结束后,已经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拎包离场了。旁边一位姓陈的考生向记者报怨:“几百人挤在一个阶梯教室里,又没空调,一堂大课下来,坐在后面的学生别说老师听见讲什么了,人都快窒息了。小陈说,虽然刚开始读考研班,但已经觉得快熬不下去了,加上教室里空气十分浑浊,让人昏昏欲睡,自己往往坚持听到一半,就受不了了。不过,相对于有些“野班子”租的门脸房或者是小教室,这里的条件就算不错了,现实是有个房间就能开班。尽管教学条件简陋,但大多数学生仍然表示将硬撑下去,“确实是挺苦的,不过为了考上研,就咬咬牙熬过去吧。”
宣传:命中率只是“幌子”
为了招揽生源,很多考研辅导班都把眼光盯在了“押题命中率”上,这个号称去年政治押中最后一道大题,那个马上就打出“命中政治××分”的口号。
马欣,本市某高校大三学生,当初就看中了“命中政治试题80分”的口号,报名参加了一个辅导班。结果,开班之后才发现,所谓的80分,并不是具体指哪些道题目与考试的真题一致,而是说只要试题中涉及的原理、知识点,老师曾经提及过就算。比如,老师曾经在划定范围时提到了“政治经济学”,那么在试卷中所有考到这部分内容的试题的分数,都被算进了“押中”的“80分”内。这让马欣和很多考生大呼上当,因为很多考研资料都涵盖了政治的方方面面,如果按照这种“只要涉及就算命中”的说法,那么,考研政治大纲和几本考研要求看的政治书不都成了100%命中率?
据一位曾经常年开考研辅导班的业内人士透露,所谓的命中率,甚至专门做出的《对照表》不过是主办者打出的“幌子”而已,目的只是增加自己的权威性,吸引考生的眼球。所谓的“详细阐述,直接命中”大都只是辅导材料中的某一块涉及了试题的某一方面,而很少针对要考查的内容做出专门和全面的阐释。至于“课堂重点讲解”而“命中”的情况就无从查起了。例如多选题,只要资料涉及题肢其一,即视为命中。这样,考生即使发现问题,也不能说是欺诈,况且钱已经交了,只能自认倒霉。
资源:花名师钱上非名师课
随着“命中率”神话被越来越多的考生识破,考研辅导班们又打出了“名师”牌。“北大、人大名师坐镇”“考研命题组成员加盟”等宣传比比皆是。与虚虚实实的命中率相比,名师们的名望和经验似乎更有说服力。
天津师范大学的小崔参加的辅导班在宣传时列出的教师阵容堪称“豪华”,由于以前也听说过一些辅导班“挂羊头卖狗肉”,吹嘘炒作假名师,有的甚至以本科生来代替,为了避免上当,小崔认真在网上查询了相关信息,发现这些名师确有其人,这才掏钱交了报名费。然而,某院长只是在培训刚开始时露了一面,用了不到2个小时给大家划了一些考试范围后便匆匆离去,另外几位名师则直到最后两次上课才姗姗来迟,每人平均只讲了一堂大课。中间的课程都是由陌生的老师授课。对此,小崔和很多考生极为不满,认为受骗,要求退换部分学费。可主办者给出的说法是,名师们行程紧张,各地考研班的课程早已排满,能请到已经实属不易,更何况,当初只是说名师坐镇加盟,并没有明确约定名师讲课的课时和次数,自己并没有违约,想退钱,门儿都没有!
有了这个教训,小崔特别提醒那些准备报班的考生:如果真的看重名师的声望和才学,在报考培训班时一定要问清名师上几节课,千万别出了名师的培训费,却上着非名师的课。
业内人士解密考研辅导班陷阱
1.广告陷阱 现在不少培训班都借鉴了商家们先尝后买的促销策略,在开班之前先大量投入广告宣传,各种类型的广告轮番轰炸,举办一些免费讲座,吸引考生的注意力。往往这些“样品”讲座的主讲都是些实力派的人物,他们非常了解听众的心理,内容都说在点子上,但却是欲言又止,想听具体分析,且听下回分解———报名去吧!
2.名师陷阱 现在的培训机构无不在自己的师资上大做文章,一些培训班就先打出“名师”的旗号吸引生源,在正式上课时却以“老师生病等各种理由临场换人,教学质量当然不能保证。此外,几乎所有的考研班都打着高校的牌子,实际上,从2001年开始,各高校陆续注意到各种培训班给学校声誉带来的损害,并开始着手整顿,现在很多考研班和高校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之所以还打上“与某某高校联合办学”等字样,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可信度。
3.学时陷阱 现在一些考研班的广告上都是按学时来计算上课时间的,少数培训班就故意模糊学时和小时这两个概念,达到偷工减料的目的。
4.资料陷阱 现在不少考研班在上课之余还兼推销教材、辅导资料、磁带等,虽说有些是辅导老师的独到之秘,学生能够从中获益匪浅,但也有一些是粗制滥造,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或是盗用他人的版权。个别不负责任的老师上课的目的就是想把他的资料推销出去,学生花钱听讲座的结果是买回了一大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