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装修超过五星级酒店 考研聚焦教授走穴暴富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别墅装修超过五星级酒店 考研聚焦教授走穴暴富

考研试卷库
别墅装修超过五星级酒店 考研聚焦教授走穴暴富

当我们把“走穴”目标锁定“医学专家”,对他们说三道四的时候,另一类没有任何风险的“走穴”群体又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对于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法律专家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一堂课下来,几千元甚至几万元就会哗哗地流进腰包。他们张口闭嘴之间,一字一珠玑,每一句话就是一沓钞票。与其说是在讲课,不如说是在点钞。

人们感叹,对于某些“显学”专业而言“搞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密码箱里装着一栋别墅

近日媒体披露了这样一则消息:经济学界大牌教授讲课的出场费甚至可以达到6万元。也许正如反对者所言,这只是极个别现象。但是,一次讲座、一次研讨会,一两个小时甚至半天,收取几千上万元报酬的小有名气的专家,却比比皆是。

他们一年坐飞机飞个两三次所获取的报酬,甚至比一年的工资还要多。而那些名气比较大的专家们,除了所谓不耽误正常工作之外,几乎终日都是在天上飞来飞去。

1998年,笔者认识了某名牌大学的一位研究经济学的陈教授,那时他们一家三口住在海淀区、学校分给他们的两室一厅的楼里,妻子在一家报社上班,家庭条件属于一般的那种。当时,这位教授在经济界尚不成器,刚露尖尖角。

1999年开始,国内几家大的媒体,经常有他的文章发表,有的还为他开设了专栏,名气一天比一天大起来。原先不稳固的婚姻关系,在2000年末解体,妻子还在原先的报社上班。陈教授则在冲出围城后的半个月时间里,与一个比自己小11岁的女硕士以闪电的速度结婚。

前不久,笔者和陈教授的见面被安排在其北京昌平区的一栋别墅里。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他已把自己从筒子楼里解放了出来。

在笔者惊叹其别墅装修的豪华之后,他满面春风地介绍了致富过程。“这算什么!比咱能挣钱的人多了。人家做顾问的老头子(上了年纪的老专家)坐在家里,每年卡上就有上百万元的进账呢!”

陈教授指着客厅里一个贴满了小白纸条的密码箱:“这是第二个。每次乘机办理托运贴上的胶条,我都留在上面。去年一年光深圳、珠海就去了9次。”据介绍,他外出基本上都是受企业邀请前往讲课。他的开价不管一个小时还是一天讲课费都是6000元,来回的机票、食宿、游玩均由邀请方负责。为了多赶场,有时他会把同一地方的几家企业课程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这样就有机会一天跑两家,除了多赚一份报酬外,还可以多拿一份返程机票钱。一般来说,由一家企业安排食宿后,另一家企业就会主动再付给一定的食宿费用。这样下来,一天的收入可以达到15000元以上。

今年年初,他与曾经跟随他几年、随叫随到的出租车司机解除了“合同”,买了一辆捷达轿车。目前,现任妻子已经成了他的全职太太和专职司机。妻子说她已经熟练到闭着眼睛也能将车开到机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只有两项工作,要么在车上,要么和宠物狗“帅哥”在一起。

陈教授的出场费是公开的,但他一年出多少次场、挣多少钱却不得而知。

笔者根据其别墅装修的豪华程度、完全超过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判断,他一年收入至少50万元以上。

在他的别墅里,有些摆设是五星级酒店所看不到的。看看浴室里的设施,你就会猜测“红楼”是啥样。

那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在外一顿饭消费了600多元,我有些心痛。妻子不以为然地说:“陈教授可以找人报(销)。”

什么是知识经济,什么叫知本经济,现在总算略知一二。“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想起这几句话,就想拽一下孩子的耳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然还要选对了专业。

教授“走穴”褒贬不一

对于专家教授“走穴”现象,中国社科院一位研究员坦言他自己也经常“走穴”。他认为,专家教授“走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

“允许明星‘走穴’、医生‘走穴’,为什么专家教授就不能‘走穴’?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买卖经济,讲的是公平交易,有人愿意出钱,专家又对出的钱满意,而且不耽误本职工作,有什么不可以?关键是专家要对得起所面对的对像,对自己讲的课感到值,问心无愧。专家教授作为人才精英,毕竟资源有限,‘走穴’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合理配置利用人才资源的机会,对各方都是有益的。专家也需要学习、流动,这样不但会使他们开阔视野,而且可以通过‘走穴’检验自己的水平,比蜗居在办公室里空谈神侃要好得多。有些学者囿于书本上的理论,自以为自己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而真正走出去与别人交流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局限性。”

这位研究员说,教授“走穴”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体现了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价值观。知识本身就具有商品的属性,你能通过“走穴”将自己的见解或者经验推销出去,说明你具备这个能力,获取一定的报酬也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这位研究员也指出了“走穴”存在的弊端。“据了解,有些专家在‘走穴’过程中,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钻到了钱眼里。不仅表现在对教学科研的不认真,并且对邀请讲课的政府部门或企业,也不尽心。甚至拿了人家的钱,还摆架子,耍脾气,俨然自己就是权威。这种现象,虽属少数,但对专家名声的危害却不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另一位学者王震宇对“走穴”也持肯定的态度。他认为,目前高校教师的收入无论是跟国外的教师比,还是跟国内一些行业比,都不属于高薪阶层。教授校外兼课,无论是出于增加收入,还是加大与外界交流,都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

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法学教授认为,对于“走穴”的专家教授,也应该像对待影视明星那样,进行税收监控。对恶意逃税者,要予以处罚。有的教授三两年的时间,又买新房又买新车,仅凭工资是绝对不可能的。“买房买车,我们不反对,我们关注的是他们向国家缴了税没有,缴了多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听说有哪位专家主动向税务机关缴过税。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专家教授心里应该最清楚。”

教授“走穴”作为一种现象,尽管有其合理性,但最终肯定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责任问题。一边拼命“走穴”,一边又要做好教学任务,鱼与熊掌真的可能兼得吗?

考研热”催生教授富豪

有报道称,某教授常年在全国各地奔波授课,每年光给培训班授课就挣几百万元!这是事实,毋庸置疑。因为教授讲课的薪酬是按招收的学生人数收取“人头税”的,而且吃、住、行等都是一条龙服务。

就业压力的增大,本科生的风光已经不再,想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谋到一个比较称心的职位,就要对自己的大脑再度“充电”。于是,便形成了千军万马奔考研的局面。为了使研究生尽快“出炉”,一些高校把聘请专家教授当成一种产业来做。由此衍生出来的“穴头”(在学校和专家教授之间牵线的“皮条”客)像组织明星外出演出一样,为三方谋利益。

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牌大学里的一些知名教授一天的授课费可以达到6000元-10000元。据圈里人透露,这还是托人打过招呼后的“关系价”。如果你是亲自找过去,又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而他(她)正好是一位著名学者,再多少带点傲气,开出的价格一般都是“不二价”,商量的余地很小。

据说,有些并不是很有名气的教授,只要有一两次,蒙过了不知行情的邀请者,攫取了不菲的出场费后,下一次,他们就会把它当成样本,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某些专家教授的牛气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炒起来的。有些专家教授在圈内并不咋的,但要价却不比大腕差多少,就在于人家会包装善于炒作。

湖北某名牌大学的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打电话说不准备去某单位上班了,要到南京大学读研究生。他说像他这样放弃就业机会的同学不在少数。考研热催生出各种各样培训班,北京某大学一位正在接受培训的学生说:“学生选择培训班,主要看他们能否请得到大教授给我们上课。”教授的知名度和猜准考试题型的能力决定着培训班赚钱的多少。

在培训班里,讲师每个课时收费上千元,教授更高,而命题组的专家则每天有数万元的授课费!去外地讲课的“行价”,也多在每天3000元到5000元之间,名气大的教授讲课费则更高。

据悉,为期两天的北京某考研培训班,近2000名梦想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每人向培训机构缴纳了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费用。教授的报酬都是从2000名学生培训费中抽取的。所以,学生越多,提成越多。

有些教授大名鼎鼎,常常会成为疯抢的主要对像,他们今天在北京,明天在上海,后天可能又到了广州。因此一年赚几百万元,绝不是天方夜谭。

办培训班、进修班是高校赚钱的一条最佳途径,从各种报刊上多如牛毛的招生广告可见一斑。在“‘穴头’——校方——专家教授”这根链条上,他们是串在一根草上的蚂蚱,一个利益共同体。学校给专家教授以及“穴头”提供了致富的平台,反过来,专家教授“穴头”又给学校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堪称“三全其美”。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