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到10月底,2007年全国考研进行网上报名。记者昨天从多所高校了解到,今年大四学生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仍十分踊跃。而从全国来看,报名参加2007年研考的学生恰好是本科扩招高峰的2003年入学的本科生,这批学生的人数全国范围内比2002年增长了60万,达到了320万之多,可见200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的生源基数相当大。有专家推测说,2007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的计划招生人数约为40万到42万人,报名人数将达到146万到152万人。
在高校中,现在流行着一句关于学历的“硕士勉勉强强,博士方才够用”的“名言”。在此情形下,考研报名人数一年多过一年。一些顶尖本科院校的招生计划中,研究生计划超过本科生计划,也让人们似乎感到读研的必要。而与此同时,高学历低就业,研究生毕业后做着原本本科生的工作的例子也不断出现。
不少班级考研者达半数
记者昨天对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随机选择部分同学和班级进行调查发现,不少学生选择了考研的道路,甚至有的班级考研的比例占到一半。
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四学生柯立红向记者透露,为增加考研胜算,她暑假就留在南京参加了考研辅导班学习,班里半数以上学生打算考研。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专业同学刘远平对记者说,班里共27人,有十几个学生选择考研。正在读大四的谢富明告诉记者,上学期还没几个同学打算考研,但经过一个暑假,这学期开学班里考研的就有15个左右,占班级人数的一半左右。
一位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学生考研比例逐年在增加,考研形势面临严峻的形势。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一位老师向记者透露,学院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选择考研,去年考研比例占到一半以上,考取研究生的就有100多人,今年估计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还会大幅度增加。
被动考研比例很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选择考研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并不是“全心全意”选择考研。这其中,有不少同学是因就业难而被动考研。这些考生的加入,使得考研队伍被极大地放大。
“其实考研也不是非考上不可,主要是想争取机会,现在找工作不容易,首选当然是考研,同时也留意有无中意的工作”,南京农业大学的一位大四学生对记者说。同是该校信息管理专业大四的刘明祥对记者说,虽然大家也清楚考研也并不一定就能带来好工作,但在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选择考研至少可以缓解目前的压力。小刘坦言,身边不少考研的同学都是抱着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的想法,最后再根据考研的结果和找工作的情况取舍。
一些考研者信心不足
面对考研,不少学生表现出很迷茫,记者在采访南京部分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时了解到,开学以来,考研的学生在心理咨询的学生中占了很大比例,不少大四学生因为考研的问题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朱美芬教授说,考研竞争激烈,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压力。朱教授分析说,考研者心理困扰主要集中在信心不足,部分同学反映时间仓促,担心准备不充分,怕考不好。
基数大但比例不足
昨天,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王运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考研人数很多,但我国对研究生的需求上升,目前,读研人数并不算多。这位专家介绍,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各个层次学历的人才比例都不及发达国家,这其中就包括研究生学历人才。
他说,中国人口的文盲率为6.72%,大学人口比例仅占3.6%,只相当于1960年世界的平均水平和1980年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每10万人中受大学教育人数仅为3611人。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每万人中技术人员的数量,是中国的600-300倍。美国25岁以上每10万人中受大学教育人数高达4.65万人。
而我国的在校研究生数量2004年底时为81.99万人,其中,博士生16.6万人,硕士生65.4万人。如果再加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20.14万人,中国的在读研究生总数超过了102万人。虽然就规模而论,居世界各国第2位,仅次于美国,但与我国13多亿的人口比,研究生人数并不多。
博士将成求职新门槛
王运来教授介绍,目前读研人数虽然在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最缺乏的是博士。目前,不少国家、地区对本科院校教师、医生等职业规定必须是博士方能进入,随着我国走向国际化,与国外接轨,将有更多的人渴望拥有博士学历。
据介绍,美国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要求本科院校的教师一定要有博士学位,中学教师要有硕士学位,否则就不能执教,学校的管理者也要有硕士学位,现在仍坚持这些政策,要求更高了。法国和比利时则规定,没有博士学位不得做医生,而香港的9所大学规定,前往工作的教师必须是博士学位,其毕业的高校在全世界排名前50位。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博士化正成趋势,但缺口仍很大。以南大为例,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在60%左右,不少高校博士占教师比例仅在10%左右。
硕士培养要加强定位
在大量需要硕博人才的背景下,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硕士人才培养过于学术化,导致低就业和就业不易。专家介绍,博士生逐渐在一些高精尖的科研领域里挑起了大梁,硕士培养则需要职业定位。
依照国际惯例,硕士学位是高等教育中的过渡性学位,学制1~2年。欧美国家本科教育一般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硕士则是从“通才”通向专业型人才的中间阶段,学生获得学位后可以选择攻读博士,但多数学生都选择直接从事专业工作,一般不需要写论文,修够学分即可,成为课程硕士。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的任务主要放在博士教育阶段。而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定位在培养学术型人才上。如今,全中国一年的博士生招生数量就将近5万人,硕士的年招生人数更是增加到了30万人。随着博士培养规模的增大,硕士生的就业去向自然而然拓宽了,大量硕士涌向应用型岗位,从事实际工作,加强硕士职业定位已十分必要。
新闻链接:
教育部要求今年考研加强复试
教育部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称,2007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要稳步进行相关改革。这份公告的第一条就是:进一步强调复试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重要性。
为此,教育部要求各研究生招生单位要加强复试,进一步考查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部认为,加强复试是挑选拔尖创新人才和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基础。
近几年,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在不断扩招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招生制度僵化,培养质量下滑。
考研不要盲目从众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刘冬冰教授告诉记者,这学期一开学,她就接受学生的咨询,有时一天要“接待”10多位。“从和学生的交谈中,明显感觉不少学生考研存在盲目从众的心理,有的学生甚至以前没打算考研,到了大四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在考研,于是自然地加入他们的行列中”,刘教授说,考研固然不是坏事,反映大家不满现状,追求进步,但众多学生有些甚至不具备考研条件的也要强迫自己来考研,就显得没有必要。
选择适合的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曹主任强调,近两年来,考生在选报研究生专业时一定要注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曹主任说,今年国家总体上考研计划增加了6%,但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却在大幅度增加,竞争压力大可想而知,而现在是网上报名,与学生面对面的机会很少,考生在选择专业注意选择有把握的专业,一味追求热门专业很可能导致分数被抬高而录取无门。曹主任以该校去年的报考情况为例说,该校城市规划与设计、设计艺术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都比较热,而去年城市规划与设计因报考人数近300人,录取分数线高达325分,不少报考者就无缘被录取。
面对激烈的考研竞争形势,不少考生在确定考研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复习迎考之中。图为昨天中午记者在南京林业大学一教室拍到的考研学子自习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