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研究院院长徐小平日前来穗作演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学生只有学历意识、工作意识而缺乏职业意识,特别是考研者一定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考研要有职业导向
徐小平表示,考研本身是好事,但忘记个人特长、职业发展而盲目考研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中国人重视教育,导致不少人为考研而考研,这是个人的悲哀。
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阶段,大家的人生理想、理性和志趣都处在不确定的状态,在就业目标上也许可以,甚至必须稍微缓一缓,不必要那么急切地决定。但临到大学毕业时期,如果决定考研,就一定要仔细想清楚考研的目的———毕业后出来干什么。
如果自己的回答不是那么自信,那么肯定,自己的导师也说不清楚,不能拿出过去几年他的研究生就业和出路数据,作出决定时就要非常慎重,三思而行。
人生选择三个原则
他强调,人生选择的时候应遵从三原则,无论出国、考研、求职要选择的时候,可先从以下几方面权衡,一是是否有利于职业发展,二是是否有利于挣钱起码让自己的生活有经济保障,三是是否有利于人生幸福(包括爱情、家庭、友谊和对父母的责任)。
很多学生从小到大虔诚地读完中学读大学,读完大学再读研甚至留学出国读研,教育香火不可谓烧得不旺,但是很多人在拿到苦苦追求、默默等待的文凭之后。却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或者即使找到工作却远远低于自己的期待值。他们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奋斗与出路结合,把自己的学习与生存挂钩,把自己的幸福与工资串连。
大专生就业难然后专升本,大学生就业难然后考研,研究生贬值然后退学、出国,以及海归就业难然后变成海带,这个弊病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读死书而不考虑就业可能,求学位而不追求就业技能,这是教育最大的弊病之一,也到了不改足以引起严重的个人与社会后果的时候。
努力学会推销自己
徐小平表示,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欠缺是中国大学生较大的缺陷,在读书时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他说,中国大学生占人口总比例只有20%,还没有美国和加拿大的30-40%那么多,但中国大学生就业却比他们难,这不是学历不够高,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的不足,不善于向聘方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热情。
他提醒,学生要明白找工作就是要“出卖自己”,随时准备好向别人推销自己,积极争取能体现自己的市场价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