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刚刚结束,统计数据显示,持续多年的“考研热”今年大面积降温。报考北京、天津、上海高校的考生,较去年减少3%至6%。顶级高校如北大、清华等均传报考人数下降,降幅2%至3%左右。考研人数曲线多年来一直是扶摇直上,现在却突然降温,这一现象引起了参加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的关注。
{数据对比}2007年,江苏省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为75910人,只比2006年增加518人,增长0.7%;2006年,江苏省报考人数为75392人,比2005年减少0.3%。
2001年,江苏省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为38734人,比上年增长24.9%,创历史新高;2002年,江苏省报考人数又比上年暴涨38.8%,再创历史新高。
{当事人说}东南大学材料学院03级刘同学:我今年没有考研,我班上28名同学中考研加上保研的只有7人,我们院有的同学本来有保送研究生的机会,后来也放弃了。一方面,今年读研究生要自费了;更重要的是,读研后研究方向固定了,将来的就业面反而比本科生窄。此外,现在用人单位招人时大多都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历,读研并不会增加工作经历,而当初没有读研的本科生相反会多了3年工作经历,两相比较感觉读研不划算。
{代表建言}省人大代表、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龚乐年教授:“考研热”降温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毕业后工作难找,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有所下降,得不到一些用人单位的认可。这传递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应该遵循又好又快的原则,现在是到了把“好”字放在前面、下决心提高质量的时候了。
要解决质量问题,关键是各高校排除各种干扰,练好内功:一要重基础。二要重实践。三要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后一点尤为重要。现在有些年轻教师十分浮躁,出的书看起来很前卫,说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但实际上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前后矛盾,经不起推敲。学校一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学环境,让年轻教师克服浮躁情绪,潜心钻研学问,因为要想把质量搞上去,没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