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十一2005年考研政治热点大题押题20道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龙十一2005年考研政治热点大题押题20道

考研试卷库
龙十一2005年考研政治热点大题押题20道


考研热点大题20题

 

一、分 析 题

 

1. 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内涵、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

1)必要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指导思想及内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总体目标: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4)主要任务:我党要加强五种执政能力

一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三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四是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五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增强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2.试述产权、产权制度的含义以及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1)所谓产权,简而言之就是对财产所拥有的权利。从一般意义上看,财产主要是指有形的财产,比如房屋、机器设备、日用消费品、货币等等,对这些有形的财产所拥有的权利,称之为“物权”。除了有形的财产外,还有无形的财产,比如债券、股票、专利权、版权、商标等。对这些无形的财产所拥有的权利,被分别称之为“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都属于产权的范畴。在经济学上,产权所指的权利不仅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还包括对财产的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所以,产权是与财产有关的一系列权利。从本质上看,产权反映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围绕财产所形成的一系列经济权利关系。

2)产权制度,就是国家为调整与财产有关的经济权利关系所作出的一系列制度性规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并概括了现代产权制度的四个特征,即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3)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必要性:

①为了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②为了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③为了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④为了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同样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⑤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相当于构建了一个公平、竞争、有序的创业致富环境,从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让企业和公众的创业创新活力及早释放出来。

(4)意义: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3.试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依据、主要目标、任务及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依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它的运行具有自身的一般规律,无论与什么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是不会改变的;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又会反映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主要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3)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4)重要意义:第一,深化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要求;第二,深化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第三,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环节;第四,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

4.试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内涵及意义。

【答案要点】(1)依据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2)内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要改变那些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需要,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明确发展目的、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指针;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对于巩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解决前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其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5.根据材料请回答:(材料略):

1)简述三年来中国入世的承诺情况。

2)简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3)贸易摩擦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是什么?

5)简述中国遭受贸易摩擦的前景。

【答案要点】 (1)3年来,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中方承诺遵守世贸规则,承诺开放国内市场,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我们有诚意也有能力履行义务。中国政府清理、修订了大批涉外经济文件法规,在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减少、服务业的市场开放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承诺基本兑现,有些承诺甚至提前履行。

2)意义:它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3)贸易摩擦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它使出口受阻,相关产业受到冲击,涉案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引发失业等社会问题。

4)中国外贸发展目前正处于突飞猛进时期,外向型愈加明显。我国拥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多数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发展的产业,而这些产业在发达国家则多为夕阳产业,且这些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影响面广。中国企业目前主要是以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再加上“非市场经济”问题抹煞中国企业“正常价值”优势的影响,使得反倾销这种主要调查国外出口商价格歧视、从而采取救济措施的贸易救济工具得以发挥作用。

5)随着“科技兴贸”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产业将升级换代,企业经营也将更加规范化和国际化。产品科技含量的大幅增加将使中国产品逐步摆脱“低价竞销”的传统影响,产品价格总体上将趋于合理。而“非市场经济”问题的逐步解决也将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贸易环境,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动因将渐弱,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效果也将不甚明显。

 

6.根据材料请回答:(材料略)

1)简述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的内容。

2)简述沙龙推出“单边行动”计划的原因。

3)各国对“单边行动”计划的态度及其原因。

【答案要点】 (1)内容:2003年12月18日,沙龙正式提出了他的“单边行动”计划。“单边行动”计划的正式名称为“单边脱离”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第一,以将单方面从其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夺取的部分土地上撤出,重新部署以国防军;第二,加沙地带21个犹太人定居点中的7500名居民和4个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的居民撤离被占领土。以将重新确定部分犹太人定居点的位置,建立一条以色列更容易防守的“安全边境线”;第三,以只会将加沙地带的80%和约旦河西岸的40%多的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正在修建的隔离墙将成为以巴间的实际边界;第四,以通过撤出所有加沙定居点和部分约旦河西岸地区定居点来实现与巴分离,然后再根据以色列的意图“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

2)原因:第一,以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失去了信心。2003年下半年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直坚持“路线图”计划是惟一可行的中东和平方案。为了换来以色列的安全,沙龙政府也曾在不损害以色列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作出了一些让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并未给中东局势带来实质性改变;第二,沙龙意图以“单边”方式实现与巴的“分离”。以色列政府处理巴以问题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保证以色列的安全。在沙龙看来,只要以色列“单边”与巴勒斯坦实现了“分离”,安全就能够得到保证。再加上有足够的“武力”威慑和打击,这一点应该是能够实现的;第三,部分履行其对“路线图”计划的承诺,以取悦美国,减轻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虽然与“路线图”计划有根本不同,但是,从字面上看,两者又有一些交叉的地方,如以从加沙撤军,拆除加沙和部分约旦河西岸地区定居点等。这也为沙龙宣称自己的计划和“路线图”计划并不违背提供了借口;第四,希望能够平息民怨。2003年8月巴以陷入新的流血冲突,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前景暗淡。此后几个月中,沙龙政府“加倍地报复”,在和谈方面却一直无所作为。以国内怨声载道,以色列媒体称,以人民的不安全感“从来没有这样强烈过”。为了平息这种不满,沙龙提出了“单边行动”计划。

3)“单边行动”计划的内容一经透露,立即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相继发表声明,要求以色列遵守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所规定的谈判路线,强调“路线图”计划是解决巴以问题的惟一方案。巴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说,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并不是和平方案,而是扼杀中东和平的“最好手段”。巴方反对的根本原因在于:①“单边行动”计划意味着巴勒斯坦人将无法收复1967年中东战争前拥有的土地;②将丧失巴难民返回家园的权利。

对于“单边行动”计划,美国最初并不赞成。美国政府对计划中有关单方面拆除部分犹太人定居点的内容表示欢迎,但明确反对以色列在“路线图”计划之外采取单边行动。美甚至警告说,所有中东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通过谈判达成,而不能由一方强加给另一方。然而,几个月后美国完全改变了对这一计划的态度。今年4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与到访的以色列总理沙龙会谈后公开表示,美支持沙龙提出的“单边行动”计划,认为沙龙推出并执行“单边行动”计划是“历史性和富有勇气的行动”。美国呼吁巴勒斯坦方面对该计划给予积极回应。

美国的态度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无非是在总统大选即将到来之际,美国试图绕过解决中东问题的“四方机制”,对中东局势单方面施加影响,布什也可以此为自己谋求连任捞取政治资本。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美国态度的这一转变表示强烈不满。他说,美以无权单独提出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的解决方案,巴以之间所有行动必须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所规定的原则。

 

7.简述恐怖活动的新特点和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为何“越反越恐”以及中国政府在反恐问题上的立场。

【答案要点】(1)恐怖活动的新特点:

①恐怖事件更具血腥性,心理冲击强烈。

②恐怖活动策划精密,政治意图明显。

③恐怖主义形成网络,全球化趋势明显。

④恐怖袭击目标多样化,美国利益仍是其矛头所向。

⑤恐怖主义将“基地”的“圣战理论”奉为信仰,“基地”被作为招牌。

2)美领导的反恐战争“越反越恐”的原因:

①美反恐政策失误,使“基地”组织得以死灰复燃。

②以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国际反恐合作出现裂痕。

③借反恐改造中东,美与伊斯兰世界矛盾加剧。

④反恐奉行双重标准,助长了恐怖主义气焰。

3)中国政府在反恐问题上的立场: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但打击恐怖主义要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作用,应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长远利益;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和宗教混为一谈,不能打击恐怖主义有双重标准;不能借反恐主义推行影响世界和地区和平发展的别的政治意图。恐怖主义无论在何时、针对何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应坚决予以谴责和打击。

 

8.试述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表现、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负面影响、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答案要点】(1)表现

收入差距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反映: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二是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三是阶层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四是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2)积极作用

合理的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因为它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3)负面影响

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一是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稳定。

二是收入差距扩大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妨碍经济持续发展。

三是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拉大造成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使惟利是图思想蔓延。

4)原因

一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

二是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

三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在更多的领域里拉大。

四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在:

①不平等竞争的存在。

②市场监管不力。

③税收政策对高收入者的调控尚不完善、不到位等。

五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5)对策

首先是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努力把“蛋糕”做大。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其次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努力把“蛋糕”切好。

三是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努力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分到“蛋糕”。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让困难群众也有“蛋糕”吃。

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权力制约监督,坚决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防止少数人利用权力偷吃“蛋糕”。

 

9.举例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交换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要点】(1)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社会生产规模不变。因此,根据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假设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构成和价值构成如下:

4 000c + 1 000v + 1 000m = 6 000

2 000c + 5 00v + 500m = 3 000

根据上述图式,为了使第二年的社会资本再生产能够继续进行,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经过交换得到实现,因此,这个实现过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交换关系:①第Ⅰ部类的4 000c 在第Ⅰ部类内部实现,因为这个部类的资本家要互相购买生产资料以补偿一年内消耗的不变资本。②第Ⅱ部类的5 00v + 500m 在第Ⅱ部类内部实现,因为这个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要把收入用于购买消费资料。③第Ⅰ部类的1 000v + 1 000m 和第Ⅱ部类的2 000c都不能在本部类内部实现,第Ⅰ部类的1 000v + 1 000m 是工人和资本家的收入,但在物质形式上却表现为生产资料,第Ⅱ部类的2 000c是消耗了的不变资本价值,但在物质形式上却表现为消费资料。因此,第Ⅰ部类的1 000v + 1 000m必须和第Ⅱ部类的2 000c相交换,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才能得到个人消费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第Ⅱ部类的资本家才能得到为补偿不变资本所必需的生产资料。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追加资本,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假定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1 000中的一半即500用作追加的资本,另一半500用作资本家个人消费。又假定第Ⅰ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转化成的追加不变资本为400Δc,追加的可变资本为100Δv。这样,第Ⅰ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按照扩大再生产的用途就重新组合为:

4 000c + 400Δc + 1 000v + 100Δv + 500mx=6 000

假定第Ⅱ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为2∶1,则必须从剩余价值中提取100,用作追加的不变资本,提取50用作追加的可变资本,从而使第Ⅱ部类的生产规模也相应地扩大。这样,第Ⅱ部类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按照扩大再生产的用途就重新组合如下:

1 500c + 100Δc + 750v + 50Δv +600mx=3 000

按照重新组合的图式,扩大再生产的交换关系表现为:Ⅰ (4 000c + 400Δc)则在第Ⅰ部类内部实现的是:Ⅱ (750v + 50Δv + 600mx)在第Ⅱ部类内部实现的是:Ⅰ (1 000v + 100Δv + 500mx)和Ⅱ (1 500c + 100Δc )进行交换。在扩大再生产的三方面交换关系中,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是最基本的交换关系。因此,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 (v + Δv + mx) =Ⅱ (c + Δc),即第Ⅰ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应当等于第Ⅱ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10.试述垄断资本条件下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新变化。

【答案要点】(1)价值规律的变化。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就是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就是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价格来表现的;同样,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必然通过价格的运动来表现。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就是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已经反映了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占据统治地位以后,出现了垄断价格。这时,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就是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2)剩余价值规律的变化。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由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表现为追逐尽可能多的高额垄断利润,并且这一目的和动机已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因而垄断利润规律就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一规律支配着其他经济规律的运行,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命运。

3)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变化。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利润率;同量资本投在不同生产部门必然有不同的利润率,从而获得数量不等的利润。但是,资本家要求同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通过资本在部门之间转移的方式,使各个部门之间原本不一致的利润率逐步趋于一致,从而形成了各部门之间的平均利润率。这就是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垄断和竞争的同时并存,出现了垄断部门与非垄断部门。在垄断部门,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占据主导地位,但并未取消竞争;在非垄断部门,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这样,就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在垄断部门,资本转移一般在垄断大企业之间进行,在非垄断部门,资本转移一般在中小企业之间进行。因此,形成了垄断利润的平均化趋势和非垄断利润的平均化趋势。这就是平均利润率的二重化。

4)竞争机制作用的变化。竞争原本是对资本经济利益的一种调整。但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机制作用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即垄断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形式,并与非垄断竞争并存,主导着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即价格竞争表现为公开的和隐蔽的形式,非价格竞争广泛存在,竞争机制的重要性大大增强;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即竞争机制作用范围由国内进一步扩展到国际,形成了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相互交替、相互推进的局面。

 

11.试述资本积累的含义、实质、因素与资本的积聚和集中的含义、区别及联系。

【答案要点】(1)资本积累。

①含义: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作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惟一的源泉。

②实质: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因素: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既定的条件下,一切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积累量。这些因素有:

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2)资本积聚集中。

①含义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单个资本总额增大的两条途径和形式。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②区别

第一,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而只是改变社会资本总额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第二,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从而增长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从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

③联系

第一,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第二,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个别资本总额越大,越有条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的积累。

 

12.试述如何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答案要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失信现象的必然选择。当前,围绕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主要应抓

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道德建设,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广泛开展对《民法》、《合同法》等各项法规的普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守信获益、失信失利”的舆论环境,使人们增强“按合同办事”的信用意识。通过媒体曝光、文艺宣传、行业示范等多种生动鲜活的形式,使信用意识深入人心。

二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为社会信用奠定基础。有了明确归属的产权,市场参与者就能明确交易对象,获得交易的动力,因为人们可以在权利和责任明确的情况下开展生产经营。而流转顺畅的产权交易,会增加市场交易者之间打交道的机会,加快信息的传递,从而使失信行为更容易受到监督。

三是加强信用立法和提高执法效率,给信用以强有力的法律保护。我国目前信用立法还不够完善,法律保障不够有力,这是信用缺失的关键。制定信用法律,明确规定人们在什么条件、什么情况下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违反它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约束每个人自觉维护信用,不得违背信用,使解决信用纠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把信用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四是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制度建设。①把建立政府信用制度作为关键。规范政府行为,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做到依法行政、取信于民、廉洁公正、开放透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②把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和商业信用制度作为重点。建立企业信用征集系统、市场信誉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政府加强对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评级。商业银行和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要对各个经济主体的业绩、行为建立信用档案和评估体系。商业机构的信用管理部门依法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③把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作为基础。依法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其内容包括个人信用登记、个人信用等级、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等,并向全社会开放,形成“守信者褒、失信者惩”的信用机制。

 

13.试述如何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答案要点】(1)内涵

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

②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2)核心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具体表现在:

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

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客观要求。

4)经济效益的涵义

经济活动中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率,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5)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关系: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①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

②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

③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发展中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结构合理,是保证高速度和高效益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次,结构和效益也

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④质量是速度、结构和效益的最终反映。发展速度、合理的结构、良好的效益,最终是通过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来体现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结构合理是手段,效益是保证,质量是体现。

 

14.试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核心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原因。

【答案要点】(1)核心

建立国际新秩序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最核心的问题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基础和原因

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因为: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比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的法律原则更全面、更合理,是国际社会普遍能够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原则。

③它是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是由多极化趋势和多样化世界的现实所决定的,是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针锋相对的,最能反映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最符合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完全是可行的。

3)长期过程的原因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

①国际新秩序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非短期所能实现。

②建立国际新秩序涉及各国的国家利益,各国都希望建立有利于自己国家利益的新秩序,这就需要有一个斗争和协调的过程。

③从根本上说,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取决于各种力量的对比及其相互间的分化与组合。

 

15.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军仅用三个星期就攻占了巴格达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此后,美国却长期陷入了伊拉克战争的困境。”

试分析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要点】(1)美国在伊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阿拉伯世界特别是伊拉克人对美敌意增加。美国曾设想,当他们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美军会受到伊拉克人民的夹道欢迎。然而事实是,伊拉克战争造成反美情绪的更加高涨。

②美军伤亡人数持续上升。美国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数已逾1000人。

③“虐囚”丑闻使美国处境雪上加霜。2004年5月上半月,美国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成为国际新闻的集点,在国际上引起震撼。美国媒体不断公布的大量材料表明,“虐囚”是根据美国国防部批准的审讯逼供条例进行的,而不是偶然和孤立的现象,是美国军方出于获得情报的需要而纵容的行为。一年多之前,美国是打着“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旗号去“解放”伊拉克的,而如今美国自己却陷入了“虐囚”丑闻之中。这使布什政府的政治压力骤然加大,并使美国颜面扫地。

④联盟内部出现裂痕。西班牙新首相萨帕特罗下令尽快从伊拉克撤军。受此影响,盟国中有的国家宣布将尽快撤军,有的推迟了向伊拉克派兵的计划。2004年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6月30日在伊拉克成立“主权过渡政府”的新决议。据新华社萨凡纳(美国)6月10日电,新决议通过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布什在八国首脑会议上再次提出希望北约在伊拉克发挥更大作用时,希拉克总统重申了法国反对北约向伊拉克派兵的立场。

2)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

美军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主要是美国在对外政策中推行极端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所致。

①美国对伊开战的理由缺乏正当性和合理性。布什政府在伊战前反复强调的对伊拉克开战的理由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旦这些武器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就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另一个是萨达姆同“基地”组织和本·拉登有染。2004年6月以来,越来超多的材料证明,布什政府有关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失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这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是虚构的。关于第二个理由,美国“9·11”独立调查委员会于今年6月16日公布的最新报告披露,“基地”恐怖组织首脑本·拉登曾主动要求与伊拉克前萨达姆政权合作袭击美国,但遭到后者拒绝。没有发现“基地”与萨达姆政权建立联系的可靠证据。

   ②美对伊开战是打着反恐的旗号,谋求全球霸权。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表面上是为了反恐,深层的原因是为其独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进行布局。萨达姆政权虽然构不成对美国的现实威胁,但对美国称霸中东和世界却是一个现实的挑战。通过征服伊拉克,美国可以整治整个中东地区,震慑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等所谓“邪恶势力”,对以巴双方进行诱压,启动中东的和平进程和“民主化”中东,从而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主导权;通过控制海湾石油,形成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能源依赖,并牵制世界经济;挤压欧盟和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扩大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纵深。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伊动武,试图实现其战略目的,必然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

③美国实行“先发制人”战略对伊拉克进行武力攻击,违反了国际法。“9·11”事件后,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战略作出调整。2002年9月,布什政府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禁止威胁使用或使用武力一直是国际法的核心内容。只有两种情况属合法使用武力,一种是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一种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行使自卫权。而伊拉克战争既未得到联合国的授权,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也未受到实际发生的武力攻击,因而也谈不上使用武力自卫的问题。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它严重违反了国际法,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

④大力推行单边主义、对联合国合则用,不合则弃。凭借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布什政府对外大力推行单边主义。这种把美国的利益放在国际共同利益之上,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来解决国际问题的单边主义,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准则是背离的。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美国就在推行单边主义,如单方面退出世界各国花了10年的时间达成的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单方面撕毁1972年同苏联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该条约被认为是保持国际战略稳定的一个基石),等等。这次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伊开战,使其单边主义的推行达到了极致。

⑤打着“人权’的旗号,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

3)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影响

①就世界格局的发展看,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困境,预示着在今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中,美国仍无力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②伊拉克战争暴露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美国政治信誉度大为降低。目前,美国在政治上和道义上相当孤立。另一个是依靠军事控制的局限性。美国可以轻而易举地赢得对伊军事行动的胜利,但它在维持伊拉克的安全和重建问题上却举步维艰。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尽管并不意味着多极化格局能够顺利建立,但是,它确实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③伊拉克战争后,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仍将面临美国的挑战。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伊开战,是其试图建立单极格局的表现。围绕着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主张单极化的美国和主张多极化的广大国家还会继续较量。

④就美国的对外政策看,美国新保守主义将受到重挫。“9·11”事件后新保守主义认为,恐怖主义、“无赖国家”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合,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为了消除这个威胁,应发动单边的“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但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困境,使新保守主义遭受到严重的挫折。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美国不得不对其外交政策作出调整。最后,布什作出诸多妥协,促使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伊新决议,就是这一调整的表现。

⑤就世界总体形势看,尽管发生了伊拉克战争,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围绕伊拉克战争,多数国家和世界人民掀起的反战高潮,说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流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16.试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涵、本质及意义。

【答案要点】(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阐述了五项原则的设想。

2)1954年6月,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先后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

3)1954年8月,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的外交报告中,第一次把这五项原则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以处理同民族主义国家关系的。

4)1956年波匈事件后,中国又将它用以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和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所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必备条件。

互不侵犯就是禁止侵略,禁止用战争手段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它是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保证和补充。

互不干涉内政,要求各国都要相互尊重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家制度、内外政策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将本国的利益和意志强加于别的国家。

平等互利,就是要求各国在平等基础上,充分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国家之间只能在平等的原则下才能谈得上互利,互利本身就是平等的表现。

只有真正做到了上述四项原则,国家之间才能实现和平共处。因此说和平共处是实现上述前四项原则的必然归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也是忠实的维护者和执行者。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论论亲疏,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17. 试述我国提出“睦邻、安邻、富邻”政策的客观依据、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

①复杂的周边地缘环境是提出这一政策的地理历史依据。

②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利益是提出这一政策的直接现实依据。

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提出这一政策的时代特征依据。

2)主要内容。“睦邻、安邻、富邻”政策既是对我国周边外交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又反映了我国对外战略的丰富和发展,既继承了“亲仁善邻”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又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其内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有机联系为一体。

①“睦邻”——政治上互谅互信、和睦共处。“睦邻”就是同周边国家一起构筑友好和谐的周边环境,即政治上互谅互信、和睦共处。

互谅互信、和睦共处的基本出发点:一是坚持大小国家平等相待、和睦共处。二是尊重各国自己的选择,不干涉别国内政。

②“安邻”——安全上互商互让、谋求和平。“安邻”就是同周边国家共同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即安全上互商互让、谋求和平。一是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和平与稳定;二是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和争端。

③“富邻”——经济上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富邻”就是同周边国家共同实现繁荣,即经济上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一是扩大贸易往来;二是注重利益分享;三是加强区域合作。

3)重大意义。“睦邻、安邻、富邻”政策的提出,将对我国发展战略的实现、周边地区和平与稳定、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有利于我国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首先,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其次,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②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首先,协商解决分歧的实践,开创了地区安全的新局面;其次,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新框架。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的繁荣与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地区经济合作,与本地区各国共同努力推动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经济合作新局面,不仅给有关国家带来了现实经济利益,也增进了各参与方的相互交流、信任与合作,进而促进世界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东亚合作的健康发展,也将会对世界的繁荣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8.试述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含义、根本原因和曲折性原因。

【答案要点】(1)含义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2)根本原因

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具体说来,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在于:

①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中国、俄国坚决反对,欧盟也难以接受,美国霸权主义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

②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③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

④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政治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俄国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中发展,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经济实力雄厚,有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企图,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曲折性、长期性的原因

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

①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

②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

③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二、辨 析 题

 

19.价格标准与价值尺度是相同的。

【答案要点】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因而能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

(2)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量,货币自身的量需要计量。为此在技术上就需要规定一种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对每个计量单位,还要分成若干等份。这种计量单位及其等份叫做价格标准。如我国人民币价格标准中,基本单位是元,1元等分为10角,1角等分为10分。

3)价格标准与价值尺度不同。首先,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价格标准不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而是由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其次,作为价值尺度,它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价格标准是货币的计量单位,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再次,作为价值尺度,它本身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最后,作为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适应变换的需要自发地产生的;而作为价格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20.比如有人说,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否意味着股份制就是公有制?还有人说,实行股份制、发展混合经济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搞的混合经济有什么区别?

【答案要点】(1)这个观点其实是混淆了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有制指资本归谁所有,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和运营方式。公有制可以采取股份制的实现形式,也可以不采取股份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和运营方式,可以为公有制经济所用,也可以为非公有制经济所用。实行股份制的企业未必都是公有制经济。例如,混合经济中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属于公有制性质,而私有资本属于私有制性质。如果是外资企业或私营企业组建的股份制,没有公有制经济参与,那它就是纯私有制经济,当然,更不具有公有制性质。

(2)资本主义国家搞的混合经济,与我们这里所讲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有根本不同的。首先,他们搞的混合经济大多数并不是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其次,它们的混合经济中即使有国有资本参股,也与我们要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很大区别:一方面它们的国有资本比例很小,并不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它们的国有资本及其投向的混合经济,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某个利益集团服务的,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性质有着本质区别。所以,我们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但绝不意味着要走资本主义道路。

 

21.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

【答案要点】(1)这是一种误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得很快,综合国力水平提高得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很快,这三个“提高得很快”靠什么?就是靠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是我们党基本路线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发展战略最基本的内容。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没有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2)事实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与‘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3)因此,我们党现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绝不是要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为了使我们的各方面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好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使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22.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就是给私人购买公有企业吃定心丸,以便实行私有化。”

【答案要点】此观点显然是狭隘地理解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误把产权流转等同于产权消失。事实上,出售部分效益不好的公有企业,使公有产权由企业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进而投向效益好的领域,这是产权经营中的普遍做法,也是产权制度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魅力所在。必须看到,公有产权从原来的企业形态中退出来,并不是就此消失了,而是在新的领域中以新的形态存在,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壮大公有制经济的整体实力。因此,绝不能把公有产权在产权经营中的流转过程等同于私有化过程。其次,出售公有企业即转让企业的全部产权,只是产权经营方式的一种。很多情况下,企业只需要转让部分产权,就可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并非一定要出售企业的全部产权。第三,应该指出,在转让对象上,公有企业也不是一律把产权转让给个人,也可以转让给法人或者其他公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还要进一步加强国有资本的实力,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