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价值观)与人生观关系(涉及加强青少年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问题)
(1)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及其辩证关系
(2)价值观和人生观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社会功能
2、判断一个命题究竟是属于价值判断还是真理判断抑或是真理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
(1)价值判断和真理判断的定义和相互关系
(2)涉及到生产力的命题,比如“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代表”等都含有真理判断,是真理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
3、认识过程中的问题:包括感性认识(感性具体)、理性认识(理性具体)、实践三者的关系问题;思维的无限性、至上性和有限性、非至上性问题;人工智能问题;
(1)理性具体不是现实中的感性具体,它比感性具体更深刻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理性具体是思维再现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属于思维运动。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已进入了实践领域。
(2) 思维的无限性、至上性和有限性、非至上性问题和科学探索
(3)人工智能是由人制造并控制的,它的“思维”没有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没有社会性。
4、可能和现实范畴以及和必然、偶然关系
(1)注意区分:不可能和可能、抽象的可能和现实的可能、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好的可能,把坏的可能转化为好的可能,同时又要防止坏的可能向现实的转化,并做好应付这种局面的充分准备。
(2)现实、可能和必然、偶然的关系:现实性是由内部深刻的必然性决定的,在事物发展中,只有必然的东西,才会或将会成为现实。反之,一个事物当今还是现实的,但一旦丧失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就迟早会变为不现实。由于必然性总要通过偶然性来实现,因此在必然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总会存在偶然性的干扰,也就会出现一些其他的可能性,包括坏的可能性。
5、原因和结果范畴以及和必然、偶然关系;科学预测的哲学基础问题
(1)因果关系的本质规定和根本特征是事物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2)没有纯粹的必然,也没有纯粹的偶然,必然和偶然都是有原因的
(3)科学预测的哲学基础在于因果关系
6、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问题
答案知识点略
7、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问题;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意识形态的阶级性问题
(1)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核心和集中反映,最具政治性和阶级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或国家意识形态。学术观点和社会心理等就不是意识形态。
(2) 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3)意识形态的两大社会功能
8、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口决定论、英雄史观的区分问题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原理
(2)地理环境、人口和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9、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和抽象人性论的区分问题
答案知识点略
10、历史规律客观性和主体选择性辩证关系的认识
主体选择性并不是对社会形态更替决定性的否定,主体选择性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内在统一的。主体选择的可能性空间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决定的。主体的历史选择有既定前提并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它不能改变人类历史总体进程。人类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分析这一判断的理论依据,并且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怎样贯彻实施?
理论依据:这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直接得出的重要结论。
四大实施措施:(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要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4、按照求真务实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请分析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依据,并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执行?
答案要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三大客观依据:(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为现在的小康是初步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2)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迎接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3)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
四大措施:(1)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全心全意依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把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要把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坚持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创造成果的享有者。继承和弘扬党的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观点。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3)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4)正确处理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人的发展和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答案要点:
(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即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定义。
(2)以人为本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一条红线,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4、发展经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的发展、自然的发展关系问题
答案略
5、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以及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的社会阶层。
答案知识点:
新社会阶层性质是复杂劳动者和资本所以者。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依据、主要措施?
答案要点:
四大客观依据:(1)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2)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存在着种种新的风险和挑战,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3)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等历史任务,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4)80多年来,我们党由革命党发展成执政党,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五大措施:(1)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2)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21世纪的综合国力竞争是人才竞争。(4)以改善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为重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5)加强党的基础建设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7、科技创新、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人才机制
答案略
8、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毛泽东工业化道路的比较
答案略
毛泽东思想概论
1、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1)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2) 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3)注重党的作风建设,概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三大“法宝”作为中共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4)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整风思想教育形式,并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又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官僚主义等。
现实意义: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
(3)新时期,党的建设要围绕一个总目标,即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必须解决两大课题: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即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发挥三大优势: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2、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区分问题;新民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质区分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目的不是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3)1956年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上都不同
3、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问题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关系问题
答案略
4、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
答案略
5、统一战线问题:不同时期革命统一战线的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实践的基本经验和原则、革命统一战线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比较问题
(1)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革命统一战线也发生变化
(2)基本经验: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对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3)革命统一战线主体: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爱国统一战线主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问题
把握和理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7、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的论述,毛泽东对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论述
答案略
政治经济学
一、辨析题
1、有价值一定有交换价值,有交换价值一定有价值。
(1)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含义
(2)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交换价值。价值与交换价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3)有价值一定有交换价值,有交换价值不一定有价值。
(4)结论:错误
2、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商品间价值能够进行比较的原因
(1)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含义
(2)商品价值的含义,商品间价值能够进行比较的原因。
(3)价值比较与价值尺度的区别,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条件和实质
(4)结论:错误
3、货币与劳动力商品都是特殊商品,其属性构成是相同的。
(1)货币和劳动力的含义
(2)二者既有相同处也有差异点。相同处是:二者的属性都由一般性加 特殊性构成,并且一般性的内容一致。差异点是特性的具体内容不同。
(3)结论:错误
4、商品价值的增加必定导致其价格的上扬。
(1)价值价格的定义
(2)价值是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3)价值的增加不一定就能够推动价格的上扬,还要看其他三个因素的状况。
(4)结论:错误
5、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资本主义工资的定义;
(2)劳动力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不能。理由是购买时不存在;存在时不需要购买;价值规律的理论逻辑。
(3)错误的原因在于劳动与劳动力的密切关系和工资的支付方式;其后果的掩盖剥削。
6、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分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概念
(2)剩余价值的概念,揭示剩余价值真正来源的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4)结论:错误
不变资本属于固定资本
(1)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含义
(2)二者是按照不同标准对生产资本进行的不同划分。
(3)不变资本的实物内容包括了全部生产资料,而固定资本只包括 生产资料中的一部分,所以不变资本的实物内容包含了固定资本的实物内容。
(4)结论:错误
7、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必定推动利润率的上扬。
(1)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定义
(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3)剩余价值率的增加不一定就能够推动利润率的上扬,还要看其他几个因素的状况
(4)结论:错误
8、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1)土地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不适用价值规律。
(2)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是放弃地租收入的权利还原成原来投入的资本,等于地租除以利息率
(3)结论:错误
9、在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在数量上是不相等(相等)的。
(1)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的含义;
(2)二者在质与量方面都既有相同处,也有差异点;
(3)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二者都 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所以简单地论定它们是相同或不同都是不正确的。
10、随着平均利润的出现,超额利润将消失
(1)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的概念
(2)二者关系:二者是不同范围比较的结果,平均利润是部门间的比较,超额利润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间的比较,完全两个范围的概念
(3)结论:错误
11、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利于我国坚持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
(3)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相容的,符合“三个有利于”
(4)结论:错误
(5)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容和措施
12、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与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属性是相同的或不同的。
(1)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资本主义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主要形式。
(2)二者即有相同处也有差异点。
(3)简单地论定其相同或不同,都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13、作为经济调节手段,计划优于市场。
(1)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含义
(2)计划和市场各有特点,各有短长。。
(3)市场调节的优势和劣势。
(4)结论:错误。要根据具体情况去具体运用不同的手段,将二者结合起来。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属性是不同的。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二者既有相同 处也有差异点。相同在于,都是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差异在于,二者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15、按生产要素分配违背劳动价值论
(1)劳动价值论是研究价值创造的理论,不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按要素分配是属于分配的范畴
(2)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虽然不创造价值,但却是价值形成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应该参与分配
(3)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不能混淆,按要素分配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
(4)结论:错误
16、“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将导致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结论:错误
(4)如何在实践中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分析题
1、运用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分析目前我国经济过热的原因
原理:政经的“两大部类生产原理”
答题要点:
(1)两大部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
(2)两大部类生产原理包含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活动的共同规律
(3)当前经济过热现象就是忽视了两大部类生产原理,煤电油运高度紧张,两大部类结构性失衡
(4)应按照两大部类生产原理,调整经济结构,使两大部类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1)新一轮中央宏观调控的任务、实质、重点、措施及其效果。
(2)进一步健全各种调控手段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切实把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重点把握)。
(3)结合所学原理和知识点来说明宏观调控问题。
用社会总资本运行(再生产)原理说明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
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说明正确处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说明当前低水平重复建设屡禁不止的现象。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及其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3、目前宏观调控与1997-2001年的宏观调控的对比分析
答题要点:
(1)宏观调控的概念
(2)上次宏观调控与此次宏观调控的原因之别
(3)上次宏观调控与此次宏观调控的措施之别
(4)此次通货膨胀与上次通货紧缩的治理之别
(5)我国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完善
4、怎样看待此次利率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上调基准利率有三方面好处。本轮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 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继续向预期的调控方向发展。
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 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 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 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本次利率调整,对于居民生活也有着正面的影响。它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
在上调利率的同时,央行还放宽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有着正面效应。
5、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1)现代产权制度的内容、特征、意义。为什么说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为什么说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着重把握以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2)如何理解"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结合"修宪"说明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何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扩大再生产的两种方式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1)原理的主要内容: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2)该理论是适用于社会化大生产的普遍规律,也可以用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增长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的改变。
(3)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7、分析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发展创新原理说明"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如何理解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3)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现实依据。
(4)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5)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应如何正确处理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
(6)结合现实正确认识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美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3)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新秩序主张的分歧
分歧焦点: 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相互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还是以强权政治为基础,维护旧秩序.
(4)911对国际新秩序的影响
美国单边主义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构成挑战
2、美国单边主义的国家战略
(1)“9.11”事件后,美国国家战略的转变。“9.11”事件后,美国的国家战略调整为打击恐怖主义、确保美国的本土安全。
(2)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社会的影响。第一、违背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侵略了一个主权国家;第二,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是对联合国的权威和国际秩序的挑战。
3、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
(1)世界政治格局总的发展趋势是:一方面,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因为主张多极化的国际力量在增强;另一方面,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主要是美国单边主义的干扰和破坏。
(2)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是“单边主义”与“多极化”的斗争,这一斗争决定着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与发展趋势。
(3)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冷战后,大国关系进行了深刻地调整。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已经被现在的正常国家关系所取代。
4、“虐囚门事件”
(1)分析虐囚门事件的直接原因:美国单边主义的先发制人军事行动,不仅没有实现伊拉克的和平、民主、人权,反而导致恶劣侵害人权的虐囚门事件
(2)西方国家历来把人权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进行和平演变、渗透和颠覆的工具。
(3)中国政府在国际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
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内部管辖的事情
国际社会应该优先关注外国侵略、占领所造成的大规模粗暴侵犯人权的现象。
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实现促进人权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各国就人权问题展开对话,反对以对抗代替对话
(4)中国政府主张的依据
人权概念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应将某些国家的人权标准和模式绝对化。
人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既包括个人权利,也包括集体权利,对于发展中国家,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权本质上需要主权国家来维护,反对把人权凌驾于主权之上。
5、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与冷战思维的差别
新安全观主张树立共同安全或普遍安全思想,强调国家之间的安全是相互的,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必须尊重他国的安全,而冷战思维片面追求本国或本集团的绝对安全,为实现此目标,不惜损害、威胁他国安全甚至国际社会整体安全。
新安全观强调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来寻求安全,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而冷战思维则坚持非友即敌的原则,人为地把一些国家看成对手或敌人,进行防范和遏制。
新安全观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而冷战思维则奉行炮舰政策,肆意干涉别国内政,践踏别国主权,动辄进行军事打击。
新安全观和冷战思维的本质差别在于新安全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而冷战思维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基础。
6、国际政治局势的最新表现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1)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关系中传统安全威胁抬头问题。结合当前某些国家大幅度增加军费,强化军事同盟,特别是美国、日本政策调整的影响。
(2)认识和分析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正确看待美军的"虐囚"事件。
(3)认识和分析日本的外交及其政治大国战略目标,把握中日关系。
(4)认识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及解决途径。
(5)中国政府反恐立场和主张。
形势与政策
1、十六届四中全会
(1)党的执政经验
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3)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和具体部署
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4)其他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掌握政权以后党建的根本
提高党执政能力首先是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
坚持人民民主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
弘扬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2、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适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3、修改宪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3)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4、台湾问题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五一七声明“五个决不”
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决不妥协;
和谈努力决不放弃;
与台湾同胞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改变;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
对台独决不容忍
两条道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一意孤行、玩火自焚
两句话: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
5、宏观调控
(1)此次宏观调控的原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充分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2)调控的重点
重点:这次宏观调控的重点一是控制投资过快增长(投资膨胀,消费变化不明显),二是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煤电油运等薄弱环节。
(3)调控的特点
从实际出发,分类施策,该控制的坚决控制,该支持的坚决支持,不搞“一刀切”。
注重实效,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尚不成熟不规范的实际情况,注重经济办法,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重视发挥政治优势,因症施策,确保收到实在的效果。
(4)宏观调控的措施:
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清理整顿开发区,加强土地管理,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严格市场准入,清理违法违规滥上项目等。
(5)最新的宏观调控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6、胡锦涛讲话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会关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三点指示:
必须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2)胡锦涛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要牢固树立三个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 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重点是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科学人才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要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 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 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3)胡锦涛访问法国
中法深入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三点指示
加强政治护心,深化战略合作;
加强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文化交流,丰富交流内涵。
(4)胡锦涛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三个工作重点
继续加强安全合作;
大力推进经济合作;
深入开展人文合作。
(5)胡锦涛访问阿拉伯国家
中阿关系四点原则
相互尊重,增进政治关系;
共同发展,密切经贸合作;
相互借鉴,扩大文化交流;
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6)胡锦涛提出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四个原则
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外长《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4300公里国界彻底解决。
7、伊拉克问题
联合国关于伊拉克问题的1546决议的主要内容
1、6月30日前政治上结束占领;
2、主权归还给伊拉克人民;
3、合法政府,接管伊拉克权利;
4、撤军时间的规定;
5、伊拉克政府可以完全控制本国安全部队,对美英联军没有否决权;
6、掌握本国油漆收入。
标志着伊拉克迎来新的历史转折,开始与联合国的新关系
8、欧盟东扩
欧盟历史上的第5次扩大,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入盟。
欧盟宪法条约于2004年6月18日在欧盟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通过。10月29日,欧盟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罗马签署了这部宪法条约,但该条约需要欧洲议会和欧盟各成员国的批准方可生效。
9、朝核六方会谈
(1)六方会谈的重要意义:
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
有利于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树立中国负责人大国形象
(2)中国政府关于朝核问题的主张
既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也反对美国打压朝鲜,反对美国在中国周边增加武器部署,反对日本借机扩大军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