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
考研大军潮水般涌向高校,一边是如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这类知名学府的研究生也开始抱怨研究生学习压力大,不如及早就业。最近更是有报道称厦门大学20硕士退学,原因是就业压力大,读书不如创业。(4月8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一定程度可以上说本科生教育已经失去了他最初的目标,沦落为步中学教育后尘的填鸭式教育。好在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依旧定位为主要培养高层次学术型人才,但是越来越残酷的现实展现给我们的却不是那么回事。一个导师带上20来个研究生,这还是在国内比较知名的学府厦门大学。研究如何可能?学术型人才如何培养?
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无法实现“柏拉图、苏格拉底式”的一对一教育,但是至少不能让研究生教育最终也彻底沦落。一般国内本科教育,一个班级大约30余人,该班级会配置班主任一名,学生助管一名。甚至有些学校已经开始给本科生配备导师,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而对比研究生教育的状况,实在令人汗颜。或许正如报道所言,研究生教育变成了本科生教育,“研一、研二”变成了“大五、大六”,就业压力大,所学非所用,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以找到好工作的方式提早"解脱"所谓的"学术生涯"也是无可厚非。
可能有人会说有些人读个研究生本就“目的不纯”,只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是呀,在本科阶段没有学到步入社会所需的知识,既而希望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或者干脆寄希望于研究生文凭的不在少数。但是当他们真正步入了这个"围城"才发现,里面其实与自己大学本科阶段里所经历的大同小异,物是人也是,甚至教材、考试也都相差不大。此时方有如梦初醒的感觉,学生几年的时间浪费不说,对于国家教育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
倘若我们的研究生扩招仅仅是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为何不把更多的教育资金投入职业教育呢?与其让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才发现所学非所用,不如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做出选择。并且我们的高等教育投入实在是捉襟见肘,如此源源不断的学生涌入,不通过职业教育来“开源节流”,怎样去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学生却是“挤挤一堂”,如何可能不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法学院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出来后连简单的法律文书都写不好的比比皆是,学生物的本科生考不上研究生就只能在社会上找份销售的活儿自生自灭也是比比皆是……我们的教育难道不该反思反思?先前是高考扩招,如今是研究生扩招,等到博士生需要扩招时,或许我们只能想些更高层次的学位名称了。
早年为人所称道的黄浦军校,校内有一幅对联很是出名,其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与其因为教育不符社会需求导致意欲“升官发财”者挤入高校,不如让他们一开始就参加职业教育,给他们创造一条“升官发财”的道。也到了该为高等教育“减减负”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