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应聘时,在应届毕业生的队伍中,还夹杂着许多去年甚至往届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不约而同地对他们投去了质疑的目光。“待业青年”一词再次被重提。
这部分人究竟有多少,实在难以统计,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发愁的不
仅仅是本人和父母,不能及时就业,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病。新商报的这次不完全调查,展示一种真实的沉重之外,希望能对相关人群有所触动。
三年不肯降降调
2003年毕业后,张玲一直处于无业游民的状态。毕业时就业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但是她看上的,用人单位却看不上她。眼瞅着,同寝室的姐妹还没毕业纷纷签了工作,她只是收拾东西回家,说要筹备考研。她的目标是南京大学新闻专业,她固执地一考就是两年,仍然失败。期间,她还去北京签了两份工作,都没坚持干上一个月。父亲给她找了一份小学老师的工作,可是她不愿意干。这两年,张玲还考过公务员。她心仪的工作只有记者和公务员。大概因为受过挫,她已经放弃了各种各样的招聘会,连试试都不愿意。
在老爸的
打印社里帮工
采访唐新卓是在他老爸的小公司内,谈话经常被打断———接收顾客上门复印、传真等活儿。而这就是目前他的工作。“我爸对我失望极了。我父母都是公务员,他们觉得我现在什么都没有。25万的留学费用算是打水漂了。”
2006年6月,小唐拿到福冈工业大学毕业证,接下来找工作遭受重创。“太激烈了,我念的学校在日本很一般。最后爸爸找人给我联系了一家日企派驻中国的职位。”签约时,说好了去生产部,实际分配到营销部。唐新卓不愿意抛头露脸去推销,所以辞了职。此后,唐新卓又多次应聘,均未成功。
在考博和
就业间徘徊
再有七个月,28岁的林源就研究生毕业了,上一次进行类似选择时是三年前,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形势,徐源选择了全职考研。
2004年春天,长春某学院的林源每到周末就会揣上一叠简历,从这个招聘会赶往另一个招聘会。因为有着坚定的大公司理想,他放弃了很多机会。后来终于得到了一份在一汽大众展厅销售汽车的工作,工资和各方面待遇也不错。他动心过,可4天后,他给了自己放弃的理由:这类基层销售人员很难得到发展机会。
林源决定知难而退,踏上了考研之路并一举成功。年内就研究生毕业了,现在林源的理想工作单位是高校,其次是科研单位,目前正为是否考博而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