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每年4月初,是全国高校研究生招生复试的关键时期,“考研大军”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高校发布的招生信息,然而不久前厦门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生信息却让舆论哗然。2007年3月5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决定,同意刘方权等6名研究生的退学申请,并对洪一庆等20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
当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拼命“跃入龙门”的时候,这20位研究生为什么反而“游离龙门风景如画的厦门大学,代替电铃的钟鸣回荡在校园里,三五成群的学生井然有序地上课、下课,半个月前学校发出的有关20名研究生退学的公告,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然而研究生院副院长林亚南却为此事忙乱了一阵子。
3月12日,一则“厦门大学20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学”的新闻见诸报端,因所涉学校的知名度和退学学生人数众多,这则新闻被广泛转载。在新闻见报的第二天,林亚男副院长接到国家教育部相关领导的询问,他苦笑着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说:“教育部的领导问我,你们学校对20名学生勒令退学了吗?我回答说,这是媒体报道时用词错误,不是勒令,是有6名学生主动退学,其他的学生按照退学处理。退学处理意见我们在校园网上都有公告。”
“勒令退学和做退学处理,完全是两个概念。勒令退学是一种处罚决定,在教育部最新的高学学生管理规定中,勒令退学这种处罚已经被取消了。退学处理是一种学籍管理,就如同入学、注册一样,退学也是对学生学籍的一种管理方式。”林亚男副院长说。在新闻刚爆出的这段时间里,林亚男不停地进行这样的解释。然而即使没有“勒令”的噱头,这件事情仍然引人关注。每年三四月份,是全国高校研究生招生复试的关键时期,当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拼命“跃入龙门”的时候,这20位研究生为什么要“游离龙门”呢?
被迫退学?被动退学?
“以前的勒令退学是被迫退学,现在除了学生主动提出的退学以外,还有一些情况,学校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做出退学处理,这属于被动退学。被动退学的情况,比如说超过注册报到时间仍未到校报到的学生、在规定年限里不能完成学业的学生等等。按照学籍管理条例,经校长办公会议通过,这些学生不再享有学籍资格,但这并不是对他们的一种惩罚。”林亚男副院长解释说。
对于勒令退学,记者致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后得到明确的回答:“2005年3月,教育部修改并颁发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年9月1日施行,新《规定》对上述两种处分做了修改,取消了勒令退学这一种处分形式,保留开除学籍的处分形式,并规定对受到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改为发给学习证明。”
尽管没有“勒令退学”做噱头,厦门大学20名研究生退学仍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籍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名学生在学期伊始被退学处理有着客观理由。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校学生退学必须经过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由于校长会议召开次数有限,一次校长会议上可能讨论的是前后两个学期的学生退学事项,集中发布决定因此显得人数众多。然而即使如此,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籍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仍表示,北京大学近几年还没有一次处理过这么多的学生退学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