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后,高校硕士生中出现了两个新名词:“大硕士”和“小硕士”。所谓“大硕士”就是学制三年的硕士生,“小硕士”就是学制两年的硕士生。这两个新名词出现的背景是,国内高校相继将硕士的学制从三年压缩为两年,或是两年制与三年制并存。
然而,随着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增加,2007年4月25日,记者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部获悉,该校从2007年起取消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全面改回三年制,在该校读研者想要两年毕业除非在校特别优秀。
“现在的学生有的巴不得进校就拿毕业证,很浮躁。”王文贵称,“研究生学制问题一直争议不断,长江证券的总裁曾跟我表示,宁可要金融专业的本科生也不愿意要跨专业进来的研究生。”
学制两年,含金量受质疑?
许多在校大学生和硕士生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两年制的硕士是速成的人才,当人才可以进行批量生产时,其质量肯定是值得怀疑的。
教育界的一些人士也认为,在中国,硕士生学位是“独立学位”,学生要修课程,要做论文,三年时间是合理的。欧美一些国家的硕士生学制为两年是因为人家的学生不用为学英语而费神,而国内硕士生必须过外语关,还有公共课程如政治等。所以学制缩短,他们担心硕士教育质量会因此“缩水”,由此引起硕士文凭的贬值。
针对此问题,兰州大学赵小刚教授表示,研究生培养年限减少了,学分也必定减少,培养时间长短并不能和培养质量高低画等号。两年制研究生课程设置应用型的课程多了,贴近社会的课程多了,纯理论的东西就降下来了。两年制研究生跟三年制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不同,两年制的硕士是课程硕士,三年制的是论文硕士,前者是实用型人才,后者是研究型人才,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得让社会来评价、来考验。在赵教授看来,研究生两年内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完全可以满足社会工作的实际需要,培养质量是没有问题的。
少学一年,社会竞争力下滑?
华南师大的汪同学谈到这个问题时认为,能早一年毕业,还是好事,既降低自己的学习成本,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竞争力,硕士不管是三年制的还是两年制的,肯定比本科生起点高,社会认可度还是比较大。
兰州大学赵小刚教授说,对于刚刚试行的两年制硕士生,可能开始一段时间人们会不太理解,就业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个别的困难,人多了竞争就激烈,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竞争力下降了。
但两年制的硕士生培养是全国的一个形势,大学都这么办了,对大家都是一样公平的。
学制缩短,与弹性学制相关的配套跟不上?
在试行缩短学制的高校中,不少“小硕”反映,除了学分减少之外,他们的课程设置和3年制硕士的区别不大,考核方式基本上还都是写论文。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小张告诉记者,本来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很多都是跨专业考过来的,学制两年,实习时间少了,求职时能拿出的作品都没有新闻专业的本科生多。而人大档案学院另一位“小硕”反映,现在的问题是时间太紧张!研一要学完所有的课程,研二要实习、写论文、找工作,很多同学都疲于应付。
据他所知,今年有一个专业,十几个两年制硕士生的论文都没有通过。除了学生的反映外,据悉人大一些进行改革的院系也感觉时间太紧张,申请延长年限,比如哲学专业就准备从2年改回3年。北大教育学院一位教授指出,在培养模式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单纯缩短学习年限,肯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对于该问题,很多专家认为,硕士生的培养教育最好不要一刀切,各学科应该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对硕士生的培养时间,可以把研究生基本学制设置为两年,在此框架下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生最长不得超过5年,博士生最长不得超过7年。凡有博士点的专业可进行5年制的硕博连读,由学生和学校进行双向选择。
用人单位会看低“小硕”?
对于这个问题,香江集团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曾灿明强调,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需要的是一个能操作会运用的高素质人才,三年两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用性。当然从面上讲,三年制的研究生文凭比两年制的要更被人家看重,从个案上讲,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两年制的研究生就一定不好,三年制的就一定好。
广州市锐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希宏也表示,对于一个研究生,时间长短并不重要,关键是他是否有能力和实用的技能。
而现在衡量人才没有一个很客观的标准,所以不得已把文凭作为一个标准。如果两个人同时应聘,能力资质都差不多,那企业选择的标准可能就是文凭。但无论如何,从企业的角度,只要是实用型、应用型、有能力的人才它都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