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制度均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有教授才能参评博士生指导教师。但是,近年来,由于教授比例已经很大,哈尔滨工业大学各院(系)新增教授的名额存在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年轻副教授有可能一段时期内评不上教授,也就无法评博导。这一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科建设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年轻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保证优秀年轻教师今后更好地发展,并淡化博士生导师职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决定对原有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允许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参评博导,并接受高水平大学优秀副教授申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虽然这种做法曾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有过,但在黑龙江省还尚属首次。
博导遴选制度大调整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雪梅对记者介绍说,学校为参选的副教授定下了相当严格的标准,要求备选者是在岗教师,具有副教授或相当的专业技术职称,有博士学位,学术水平突出。遴选办法中对副教授的科研水平尤其看重:要求备选者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工作
经验,熟悉本领域研究工作的前沿情况,能独立主持具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有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论文,或有较高水平的重要技术成果、发明创造。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饱满的科研任务。申报时应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或其它有重要价值的研究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博士生培养工作。此外,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撰写科技文章的能力。
当然,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标准中还要求备选者有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完成了一定量的本科生或硕士生教学工作,至少已完整培养过一届硕士生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生,且培养质量较好。
不拘一格 11名副教授被选中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朱亚萍介绍,优秀副教授申报博士生导师程序,一般分为各学院公布遴选新增博士生导师的具体要求、个人申报、学位分委员会(或学院专家组)评审、申报材料网上公示、校学位委员会评审5个步骤,其中还要进行两次正规的答辩。
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召开了第121次会议,会上11名优秀副教授被评选为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何鹏是11人中的一位。他说:“这项
政策让许多年轻副教授都感到特别振奋,报名参评的人也特别多。”以前,教授一直是评选博导的一道坎。拿何鹏来说,他是1972年出生的,评教授最起码还得等两年,而且学校里的教授名额有限,想要评上就得一等再等。何鹏虽然是年轻的副教授,但他在科研方面成绩一直很突出。他现在是全国钎焊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目前正在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陶瓷与金属的连接、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以及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中的新型钛合金的连接研究。
而另一边,学生们也非常欢迎这种改革。很多学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BBS上发表看法说,太好了,这回很多专业又多了一些考博的机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导说,早该如此了,在国外“博导”被人们看得很淡,只要是有科研课题和科研经费的老师就可以带博士,并不拘泥于老师的职称。
打破校界全国老师都可参评
如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导的评选不仅不再拘泥于教授的职称,并且也不再拘泥于学校的界限。调查显示,高校30.9%的教师有跳槽的打算或想法。进一步
统计发现,年轻教师准备跳槽的人更多,45岁以下的教师跳槽的比例占到41.4%,明显高于45岁以上的教师比例17.6%。在教师跳槽的多个原因中,发展机会排在第一位。这说明如何吸引优秀人才、稳定教师队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所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为本校副教授评博导的同时也为校外高水平的副教授打开了一扇门。
朱亚萍老师介绍说,学校地处北方,希望能吸纳一些南方的名师和优秀科研人才。为了更好地加强和促进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及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更好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年轻力量充足的导师队伍,更多更好地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自2007年起接受高水平大学优秀副教授来校工作或申报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外博士生导师的评审工作每年定期进行两次。两次接收申报简表的截止日期分别为3月15日和10月15日。接收申报简表截止日期后的二周内,会有相关学科的工作人员与拟申报人联系,确定其能否正式申报。
研究生院的丁副院长还告诉记者,今年就有一名中山大学的副教授报名参评,虽然没有入选,但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副教授当博导是好事,博导的准入口放宽了,就要有相应的退出机制。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学都纷纷出台了一些这样的退出机制,在导师年龄、招生人数、科研成果、科研经费等方面给博导下了硬指标。
终身制终究该变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博士生导师资格由国务院学位办审批。但多年来一直只有审批机制,没有退出机制。只批不退,就有了终身制的意味。
这些年来,在实际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博导老化已成了一定的问题。高校中的博导一般都是学科中最有资历的学术权威。这些老教授往往年事已高,很难有充沛的体力去从事科研工作或是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而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当上了“博导”,就如同感觉“革命到头”,在学术上止步不前。得不到学术同行甚至是学生的认可,但“博导”的称谓丝毫未变。
种种原因,各高校纷纷出台政策摧毁博导终身制。2005年7月9日,北大研究生院向外界宣布,北大在历史系、教育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等4院系实行试点改革,从2006年开始新生入学后由自己选导师,没有学生选的不再是博导。2005年年末,吉林大学的45名博导下岗,其原因就是这些老师的科研项目数量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
铁饭碗打碎也好 目前,在黑龙江省地域内的高校中,博导终身制也正在成为过去。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丁雪梅告诉记者,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打破了博导终身制。博士生导师招生登记工作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都会有若干名博导被要求停止招生。不能达到招生基本要求的导师,或所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出现较严重问题的导师,都要暂时停止其招收博士生。各个学院都对博导的科研成果有相应的要求。为不影响博士生导师的正常工作,审核结果由学院直接通知本人,并报研究生院备案,但不公开。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年满65岁的博导原则上不再参加招生登记,也不再招收博士研究生。特殊情况下,如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前沿新兴学科方向带头人或学院认为应该考虑的特殊情况,可由导师所在学院提出初步建议,经学院教授会慎重讨论并投票通过后,将名单报送研究生院。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负责人赵奎军说,农大2004年开始连续3年未招到学生的博导就要停止招生。他补充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考生达不到录取要求,另一种就是导师所研究的课题得不到认可。
据了解,东北农大还计划根据科研课题层次和科研经费数量来确定博导招生名额。在科研课题和经费上不达标的博导也将被停招。这项措施将从2008年起执行。
搞学术还要执著
大部分学校都对博导的科研成果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要求。让博导静下心来搞科研、做学问是好事,但是千万别让博导因此误入学术迷宫。
在吉大45名博导落聘之后,便有网友在网上发表了这样的言论:吉大站出来医治这一病疾的姿态令人钦佩,但更应完善游戏规则,以免制造出另一种非正常的学术暗流。吉大的博导选聘制度最大的瑕疵是可能导致“反向激励”问题。即广大的博导们为了“保位”,争着去申请科研项目,一旦项目申请到手,便拱手扔给自己的研究生,然后迅速投身到下一个项目的“申报战役”中去。
一位在读博士生抱怨说,博导的科研成果怎么可能不达标呢?我们每天都被导师逼着做课题,所有的课题、论文导师永远是第一作者,我们成了廉价甚至免费的劳动力。
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导说,对于博导的要求不能光考虑科研成果,有的老师其实很出色,但因为“人脉问题”,几次申请课题都被挤掉。对于博导标准的制定不能重科研轻教学。学校在聘任中将科研定为硬指标,教学却是软指标。这样有可能导致教师把工作重心由教学转向科研,不利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