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金秋往往是
考研备战的“黄金时期”。成都军区某装甲旅的一份调查显示:今年该旅大学生干部考研明显趋于理性。从前几年的“考研热”到现在的理性考研,这里面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干部心态的变化成长,更有部队人才环境的改变与完善。
(一)考研趋于理性的三个特征
笔者从该旅干部科了解到,今年这个部队共有11名大学生干部报名考研。与往年相比,不仅人数稳中有降(前年19人、去年14人),而且体现出3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①专业——军事为主
今年报名考研的大学生干部,选择作战指挥类专业的4人、军种战役类专业的3人、军队管理类专业的2人、军队政治工作类的2人。而据之前的统计,2001年至2005年,大学生干部考研选择法律等非军事类专业的曾高达85%以上。
今年准备报考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战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艾鹏说:“实践证明,只有符合部队发展需要、符合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考研才能真正成为提升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②动机——助推事业
与前几年经常因为基层环境艰苦或“水土不服”而选择考研的不同,今年考研的大学生干部绝大部分都在基层本职岗位上如鱼得水。工兵连指导员王朝斌能文善武,无论是组织军事训练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都得心应手,他考研的初衷是为了“储备发展后劲”。据干部科科长季云介绍,今年这11名考研的大学生干部,大都在基层岗位上独当一面、成绩突出。对他们来说,考研不再是从基层到机关的“跳板”,而是更新知识结构、谋求长远发展的“加油站”和“助推器”。
③心态——更加平和
“考研热”盛行时,考研曾被视为第二次走“独木桥”。考上的固然欣喜,考不上的容易出现失望、沮丧等消沉情绪。而今年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心态更加平和。坦克四营十一连指导员吴建业对今年的考研持“尝试一下”心态,他说:“能顺利考上当然更好,考不上也照样走我的军旅之路,只要有能力,条条大道通罗马嘛。”旅政委魏文波更是对考研这个“独木桥”做了自己的“新解”:“桥的两头都是路,只要用心去走,一样能走出精彩!”
(二)理性考研的直接原因——大学生干部在基层渐入佳境
先来看一组2000年-2006年这个旅接收大学生干部的数据情况:①2000年-2002年,共接收大学生干部45人,其中2人走上营主官岗位,3人立功受奖;②2002年-2004年,共接收大学生干部53人,其中5人担任连主官,4人受集团军表彰;③2004年—2006年,共接收大学生干部64人,其中5人破格提拔为连主官,7人立功受奖,5人受集团军表彰,2人带出先进连队,8人在上级组织的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
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首先部队接收大学生干部的力度逐年加大;其次是大学生干部在基层渐入佳境,成才率越来越高,尤其表现在2004-2006年这个阶段,无论是立功受奖,还是提拔使用,或者参与执行重大任务等都较前两个阶段明显增多。这一方面是大学生干部自身努力拼搏取得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部队用人观念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干部对考研的认识、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01年,三连刘排长由于基层工作艰苦、工作压力大,看不到“希望”,于是便通过考研重新进行“个人自我设计”。3年学成归来,拥有高学历光环的他,在分配时却常常“高不成低不就”,旅党委多次研究分配方案,终难如其所愿。
王慧龙,曾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经历了很多次重大任务的考验。当他拿到重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时,更是如鱼得水,顺利走上了旅参谋长岗位。今年8月,由他牵头组织的“信息化条件下步坦协同攻防战斗演练”课目获上级机关好评。
同样考研成功,但结果迥然不同。这说明:大学生干部要想在部队有所作为,更需读懂基层这本“百科全书”,然后才能向“知识高地”发起冲击,实现学历与能力的共赢。
(三)理性考研的深层原因——大学生干部的成才培养步入良性循环
大学生干部刚落户军营时,这个部队的各级领导都把他们当成“香饽饽”。殊不知,这种急于求成的“快速成像”,不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拔苗助长,违背了人才成长规律,最终导致双方的“失落”。旅长夏春喜对此深有感触:上好军事素质和基层这一课,大学生干部才能真正走上事业的舞台。
大学生干部在军营一般要经历“适应期、稳定期、上升期”三个阶段。为尽快帮助大学生干部度过适应期,这个旅根据大学生干部成长特点和规律,研究制定了《大学生干部教育管理办法》、《利用重大任务培养使用大学生干部实施意见》等措施,建立完善了大学生干部跟踪帮带、考核选拔、知识更新等机制,从政策、制度、奖励等方面重点向基层大学生干部倾斜,并明文规定:凡未在基层任职满2年的干部一律不准调入机关,没有基层主官任职经历的一律不考虑提升为机关科长、部门领导。同时他们又结合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军事演习、比武竞赛和野外驻训等时机,放手让大学生干部在重大任务中唱主角、挑大梁,锤炼组织指挥和带兵能力。从四川大学毕业的张永庄,刚分到部队3个月,就在一次演习中被“逼”推上前台,使他的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
小步快跑踩好“跷跷板”。在公平公正和政策范围内,优先配备大学生干部到连主官岗位摔打锻炼。王庆波是全旅破格提拔的最年轻连长,为帮助他健康成长,旅党委专门调来有丰富带兵经验的优秀指导员杨德发与他搭成班子,优势互补。不出半年,在这对“黄金组合”的带领下,连队建设呈现崭新风貌。
去年全旅10名“优秀带兵人”中有8人是大学生干部;获集团军以上表彰的训练成果中,70%以上的课题由大学生干部担纲;排连营干部本科学历分别达到85%、72%、56%。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干部理性考研是个好趋势,但我们也不能过于片面地下结论。在引导大学生干部理性考研的同时,也不能打消考研干部的积极性。实际上,如何缩短大学生干部成才周期、让他们在基层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才是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政策链接
2001年10月,教育部和总政治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的通知》,招生专业均为与军队武器装备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类专业,招生对象为作战部队团职以下专业技术干部,以及军队综合大学和工程技术院校从事理工科教学的部分教员,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且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工作满4年以上(从大学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
2002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军事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等相关文件。2003年,我军首次成立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确定在国防大学等14所高中级指挥院校进行试点,开始招收发展潜力大、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任现职一年以上的营以上指挥军官。
2005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应届本科毕业国防生报考硕士学位研究生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指出,报考专业必须符合部队建设需要,一般应报考军队院校、军队科研单位和本校的研究生,也可报考与军队有签约协议的其他普通高校;被普遍高校录取者均为定向或委托培养生,其研究生入学资格予以保留,先到军队报到工作1至2年之后,再以军队干部身份返校学习。
2006年,总政干部部下达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指出:地方人员报考军队系统研究生拟入伍人员,应以招收重点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的理工类考生为主,原则上不招收地方在职人员和军队院校委培生,不再面向地方人员招收博士研究生入伍,不再招收地方人员委托培养研究生。“合训分流”学员报考研究生,继续按照四总部《关于部分本科层次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组训方式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