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等4所高校进行了一项有关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共调查研究生1072人。其中,女性占62.8%,男性占37.2%;两年学制的研究生占54.3%,3年学制的占43.5%。调查显示,缺乏职业规划的研究生薪资水平较低。
六成多研究生有职业规划但不具体 “公务员铁定要考,简历也要全国投放,有枣没枣都要打三竿子。但撒这么大的网也捞不到鱼1研究生就业形势一年紧似一年,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感到压力重重。
长春某知名高校中文专业的研究生王晓最近遇上了头疼事。和其他应届毕业生一样,她参加了不少招聘会,并投出大量简历,但是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王晓认为这不可思议,自己的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可能找不到一份适合本专业的工作。然而,记者发现,“马君现象”绝非个例。据教育部资料显示,近一两年毕业研究生,年递增速度超过了26.9%。中国传媒大学调查
统计研究所曾组织了一次《文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发现,65.9%的被访者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或“非常严峻”。
专业不对口是形势严峻的表现之一。在落实接收单位的被调查者中,46.3%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目前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关程度较低或完全无关。最近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薪酬较高。四川省内大学2006届毕业生所找到的工作与专业相关的,其平均工资约高出那些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的毕业生83元。
研究人员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也发现,有明确职业规划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本次调查中,62.4%的文科硕士研究生“有职业规划,但是不具体”。分析发现,“是否有明确职业规划”与“试用期满后的薪酬水平”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没有职业规划的研究生薪资水平较低。
北京某家制药厂公司人力部门负责人说:“我们面试时最常问的问题就是‘有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只有认识自己、认识环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完全投入进去。”参与调查的一位老师感慨地说:“用人单位非常看重自我认识,而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却是模糊的。”
眼高手低造成研究生“中看不中用”
首先,“手低”。研究生专业素质不过硬,可塑性欠佳。不可否认,研究生往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略强于本科生,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明显,与读研3年的时间、精力投入不成正比。另外,由于学校教育与岗位能力需求存在一定偏差,无论学历怎样的学生都需要经历“再学习”的过程,以适应岗位需要。此时,研究生可塑性欠佳的弱点便显露无余。
第二,“眼高”。研究生对工作有着更高的期望值,希望找到薪水高、待遇好、工作轻松的职位。不少研究生对薪资的要求是3000元以上,且不愿加班、出差。而现在,研究生应聘的职位,很大一部分只要求本科学历,相应的工资待遇会比研究生的预期值要低。
第三,年龄劣势。毕业研究生一般都在25岁以上,工作后再读研的学生年龄则更大。步入社会,研究生将比本科生更快地面临结婚、买房、生子等问题,这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一定的顾虑。研究人员在某门户网站调研时了解到,其新闻中心员工平均年龄约为27岁,而研究生毕业时大部分人已经到了25—26岁,有过工作
经验的学生年龄会更大。如果从底层职位做起,多数研究生可能会遭遇年龄方面的劣势。
研究生求职摆正心态很重要
与男生相比,女研究生面对的困难似乎更多。2004年上海10所高校针对100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开展的调查显示,求职过程中,55.8%的女生认为遭遇了性别歧视,还有63.7%的女生和47.6%的男生认为用人单位存在着“很歧视”或“比较歧视”女生的现象。
北京一家传媒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柳杨表示,他们确实更愿意招男生,因为女生不如男生能吃苦,并且可能会因为结婚、生子等因素而影响工作。此外,女研究生对自己愿望的实现更执著。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的老师说,“男生更务实一些。他会想如果有一个合适的岗位能干出点儿事业,哪怕到外盛到基层去也无所谓。但是女生往往就不容易像男生这样想得开”。
专家建议,研究生应摆正心态迎接挑战。“准入门槛降低,考核标准升高,这无疑导致研究生的就业困难。”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这样说。他认为,研究生的就业难题主要源于求职时没有保持正确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