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2008届大专院校毕业生正在为毕业去向而奔波忙碌。求职市场上,本科生的就业难题比比皆是,而许多研究生,他们苦读3年,踌躇满志地走向招聘单位,却发现自己的就业同样面临重重危机,甚至竞争不过本科学生。(12月2日《江南时报》)
其实,学历倒挂现象并非个别。教育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吉林省2007届研究生就业率为78%,本科生为83%,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6%;截至2006年12月,广东省毕业生就业率,研究生为94.37%,本科97.25%,专科95.57%。在有些地方,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现象已十分明显,学历越高,就业率反而越低。最近还有报道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比本专科生高哩。
与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的报道相呼应的是,不少人发出了“读研不值”的感叹。10月份,中国青年报与某网站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7730人参与,其中在读或已毕业研究生4865人。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值。读过研的受访者中,35.6%的人表示后悔。还有学生认为读研究生没有学到什么。
当然,客观地讲,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超过五成研究生认为读研不值,与他们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就业期待值偏高有关。说得直接一点,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直接相关。专科生、本科生感觉就业困难,认为不读研究生找不到好工作,读完研究生,结果发现工作还是难找。十几年寒窗,花掉了父母的血汗钱,结果就业还不如本科生,研究生因此发出读书无用、知识贬值的感慨并不难理解。
对此,有专家与用人单位认为研究生“眼高手低”。笔者认为,研究生遭遇就业率学历倒挂怪圈,除了研究生自身急功近利,就业期待值偏高,缺乏年龄优势等因素外,实际上还暴露出了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当前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人才浪费的问题突出。研究生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是由于目前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导致研究生往往没有从事与其学历相适应的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坊间流传的“专科生、本科生干中专生的活,研究生抢专科生的饭碗”就是证明。而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求职者较高的工资福利期待,也改变了追求高学历的人才观,主动向本专科生抛出了橄榄枝。
正如华南师范大学谌新民教授所言,“现在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样看来,研究生就业学历倒挂现象与人才结构、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有较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知识贬值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也是不争的事实,不少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超过本科生。研究生的绝对数量上去了,但是师资队伍建设并没有同步跟进,高校学术腐败、用剪刀与糨糊写论文的事更是屡见不鲜。一名导师带10多名或更多的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长期不见面,导师把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情况比较普遍。曾有这么一则报道很能说明问题:“当下,研究生导师往往被学生称呼为‘老板’,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的论文能否过关、能不能拿学位,都是导师说了算,还因为研究生要给导师‘打工’,成了廉价的劳动力。有些研究生整天做着导师交给的与专业毫无关系的项目,导致学业荒废,而且敢怒不敢言。”
研究生教育质量严重下降,读研不仅学不到真本事,就业还不如本科生,这个问题该引起重视了。
要我说,探讨研究生就业不如本科生的问题,不仅研究生要反思个人人生定位,调整就业期待值。而且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思考长效对策,改良高等教育生态,成了十分迫切的事情。如果每一名公民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公民教育与就业各得其所,既可以避免学历浪费,也可以引导高等教育走出就业率学历倒挂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