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7730人参与,其中在读或已毕业研究生4865人。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值。(《中国青年报》10月8日)
在以前,读研究生,在不少人看来,那可是无上的光荣。原因很简单:更有素养了,知识水平更高了,找工作也更好找了,搞科研也更便利了。然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日前联合开展的这项调查的结果却揭示了这样的“考研”现实: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读研究生“不值”。研究生头上的那层“光环”一下子没了。与此相印证,据报道,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128.2万人报名,与前一年相比增幅为0.55%。而此前的2001年到2006年,5年间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
读研究生为什么“不值”了?有这样几点原因:一是越来越多的人把研究生当成是自己“镀金”的“工具”,而不是把它当成是搞科研、进行学术研究,以及不断向上进取等的“阶梯”,读研究生只是为了拿到更高的学历,赢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已,调查显示的48.9%的人读研是为了“拿个文凭,提升身份”就是明证。然而,现在不少企事业单位也开始不买研究生的帐了,“惟本事论”超过了传统的“惟学历论”,企图指靠单纯的研究生学历提升身份似乎越来越难了;
二是越来越多的人读研究生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有这种思想的人高达45.2%,随意本科生找工作难度加大,不少人为了逃避这种巨大的求职压力,于是便不得不把“运气”押在了考研上,期望着拿到更高的研究生学历就能找到好的工作。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物以稀为贵”越来越不适用于研究生:从2001年到2004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就增加了2倍,从11万一下子增加到33万,于是,研究生找工作也越来越难了,“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了......
三是随着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使得不少研究生每年要背上万元左右的沉重学费,两年或三年下来,就是一笔巨大的就业“成本”,相反,如果从大学本科毕业就开始找工作,或许就可“提前收益”,两三年下来,一些本科毕业的优秀学生甚至都小有成就了。两相比较,读研究生确实“吃亏”了;
正是由于不少学生把读研究生“功利化”,因此,当功利目的得不到满足时,自然就觉得“不值”了。当然,也有真正把读研究生的目的归位于“为了做学问和研究”的,尽管明确表示有这个目的的只占25.0%。如果你问这些人读研究生值不值,得到的回答肯定会是“值”。在这些人看来,读研确实是一个学力积淀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上述调查中,已经工作的硕士中,有64.4%的人并不后悔读研。觉得读研充实、有趣的分别占到36.6%和15.8%。如果重新选择,32.6%的人还是会去读研。这些数据,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不过,这个社会本就是“浪沙淘尽英雄”的,从这个角度说,考研增长率从前几年的20%以上一下子锐降到今年的0.55%,确实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觉得读研究生不值的人开始选择找工作谋生,把本就浮燥、本就没有把读研究生当成做学问和研究的人“淘掉”,让他们把为准备考研的时间真正还给他们读好本科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正是一种理性回归,是“去盲目化”的过程,而对社会来说,还避免宝贵的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正如初中时的“人才分流”一样,根据自己及家庭的实际情况,要么选择读高中上大学,要么选择读职业中专,各取所需,各尽所能,而最终的结果是,只要努力,两个方向同样可以大有所为。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一种务实的人生追求;对社会来说,避免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对企业来说,甚至还能为此培养出一些真正的实用型人才,实在是“一石三鸟”。
此外,“读硕士研究生不值”还给了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宝贵警示,比如,一些研究生主要是给导师“打工、跑腿”的;一些研究生的课程与社会现实联系不够紧;学术腐败在研究生教育中也大量存在;由于扩招,一些研究生的学术功底很差;一些研究生第一年忙着跟学分较劲,第二年频频跟用人单位过招,到最后,胡乱写就的毕业论文也能轻松过关......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一些人在读研过程中感到迷茫、空虚、焦虑、失望,因此觉得读研像是“鸡肋”,觉得读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因此觉得“不值”。这些情况,对于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不无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