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曾有过“红顶商人”现象,因其官商勾结、劫财掠利而受千夫所指。时代更替,“红顶”现象并没有丢进历史的故纸堆里,在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各种考试中,某些高校利用主考单位的便利条件开办各种辅导班,坐收渔利,被人称为“红顶辅导班”。近日,教育部明令禁止招生单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高校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考研辅导活动。此项政策的出台无异于对“红顶辅导班”当头棒喝。
“红顶辅导班”缘何要禁止?这得从火爆的考研辅导市场谈起。考研辅导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主要由各种培训机构进行,而专业课则由普通高校操办。两者的辅导老师绝大多数来自高校,他们拿着分内的薪水,还赚取高额的辅导利润。高校和高校教师涉足考研辅导市场,带来了众多的弊病,此为教育部贴出“封杀令”之内因。
于考生而言,“红顶辅导班”带来教育的不公平。一直以来,考研的潜规则是考哪所学校就搜集哪所学校的资料,参加哪所学校的专业辅导班,因为在这些高校操办的辅导班里可以获取一些与考试密切相关的细节、出题原则甚至原题。对于那些没有参加辅导班的考生来说,如此考试信息不对称是教育资源分配的极大不公平,这也与研究生考试选拔人才的宗旨相背离。
于教师而言,大量的辅导活动,使他们成为“教授走穴”一族,教授们的精力从此不再用于教学,对于自己所带的研究生任之“放羊”,如此,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年下降也在所难免。
于高校而言,“红顶辅导班”显然是因小利失大局,助长了教育腐败。虽然早在几年前,高校就渐渐从考研辅导班中撤出,但打着高校的旗号举办的“地下”辅导班也不在少数。这些利用公共资源赚取的暴利,一部分被高校的下属院系所有,一部分落入授课教授们的口袋,还有一部分流入高校合作办学单位的腰包。
“红顶辅导班”非禁不可。高校应该退出考研的辅导市场,在整个人才考核体系中,充当“裁判”,而“运动员”的角色,应该由社会培训机构来完成。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使培训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记者 邓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