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参考教育周刊》
再过10天,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将举行。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研招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214450名考生报考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比去年减少7127名。这是继2007年之后,报考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的人数再次减少。然而,北京名校的报考人数不降反升。专家指出,与前几年的研究生热相比,研究生报考正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 表现一:名校报考持续热基础性学科受青睐
与总体报考人数连续两年下降形成反差的是名校报考人数不降反升。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研招办公布的2008年报考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的报名情况显示:2008年报考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考研人数再次减少,但是相比而言,北京的名校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在京名校报考人数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这表明,学生在选择进一步升造时,对于教学品质的追求也很看重。在实用性学科持续火爆的同时,很多基础性学科也受到学生青睐。比如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较2007年增加145人。该校负责研究生招生的有关人士称,考生报考北师大的原因与该校在数理化、中文、历史、地理等基础学科方面的雄厚实力有关,而且学校在研究生的教育培养阶段重视学术研究;南开大学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报名人数有所下降,而世界经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专业的报名人数则有大幅度上升。
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吴凤臣表示,认识到扎实的基础学科在就业、升造中的潜在优势,这表明考生报考选择日趋理性。
- 表现二:考研与就业相比更看重就业
在一份对于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在考研和获得高薪水职位中,后者更受大学生羡慕。某大型国企人力资源部主管刘女士告诉记者,有几位已经与公司签约的本科生告诉她,如果能找到合适工作,就不会考虑考研。
前几年,研究生报考持续火热,不能否认在大学生渴望进一步升造自己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是逃避就业压力。中科院某研究所的博士小张就是典型例子。她对记者说,本科毕业时感到就业压力大,于是觉得考上研究生就业面会宽一些,可是硕士毕业时形势已不比3年前,于是又上了博士,今年将博士毕业,就业依然不能满意,她正在考虑出国。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在一些研究生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的现实下,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更为理性。去年刚来京就业的山东某大学毕业的小娄同学表示,他不羡慕同班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同学研究生毕业时,自己已经有3年工作经验,工资不一定比研究生低,而且经济快速发展,这3年自己可能会面临很多机会。据了解,像小娄这样以实现就业为导向的想法,在大学生中很有代表性。
- 表现三: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性价比”低
与名校相比,部分高校研究生课程备受诟病。北京某大学四年级小吕同学就对自己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很有看法,他认为,社会变化太快,学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很陈旧,上研究生含金量小了;既耽误时间,也学不到东西。因为觉得性价比低,他的同学们很少报考本校研究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的学生更务实了,并不在乎自己获得了一个什么样的学历,更在乎自己能得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而学费问题,也是学生考虑的因素之一。
某校多年从事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乔老师对此也很认同。他说,在某些学校读研究生,如果说学生一点没学到东西,那有些夸张了,但和3年的时光相比,不值。他认为,中国形形色色的高校,不可能有统一的方案,但是部分学校在学科设置上确实有些急功近利。(北京参考记者王亨)
本文选自《北京参考教育周刊》的博客,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