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0日,一场可谓“轰轰烈烈”的全国统一研究生入学考试拉开帷幕。根据统计,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8.2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为应届本科毕业生。
在这支考研大军中,每一个最终“突出重围”的考生,最后都将奔向导师的怀抱,但在文化课没“过关”前,“导师”对这些学生来说似乎还很遥远。
但是此时,在各所高校里,未来的导师们正对他们“热眼旁观”,谁是他们需要的研究生人才?
“过得了考试关,能否过科研能力关?”曾有大学教授这样为考生们担心,每一个导师都有自己对研究生不同的衡量标准,他们看重学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而不仅仅是应试能力。
导师的眼睛已经看过来,他们如何看待眼下的考研热?什么样的学生在他们眼里是有潜力的研究生?1月31日,本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几位大学研究生导师。
提不出问题的学生 是“问题研究生”
我想说,时下的考研热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好事情,其中有些人不够理智。学生的考研目的参差不齐,有的真的是为深造,有的仅仅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随大流而已,不同的目的使我们在选招研究生时也更加慎重。
就我个人而言,我要找的学生,至少要具备3样东西:
一是踏实。考浙大的不乏有来自全国各名校的学生,他们基础很好,进取心很强,但真的想要做出点成绩来,不是说说就行了,是真的要花大量的时间泡在实验室里从琐碎、细小的事情一点点做起来的。
二是要有自主意识。现在有些学生,老师推一把,他们才走一步。最好希望老师每天把任务分配好,写在黑板上,他们简单地去执行就行了。研究生提不出问题是一大“问题”。而面对问题时没有想过自己去设计一套方案解决,仅仅是把问题丢给老师,完全依赖老师的指导也是一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硕士生中,也包括个别博士生。
三是宽基础。如果在面试中我发现这个学生除了本专业以外涉猎其他领域的一些学习,包括听讲座等等,我会比较看中。
沟通能力要好 学科背景要“杂”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吴飞
新一届研究生又要来了,我们对他们表示欢迎!但是,现在的研究生也还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浮躁。每个人似乎都在为前途而着急,却不知道为什么考研,也不知道考了以后干嘛,惶惶然不知所终。其实不用着急,未来还是要从今天开始走,静下心来多看几本书或认真实习、写几篇文章不是更好?
我们这个专业招生会先考虑多招几个男生。并非说我们不要女生,而是在这个领域,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是个事实。男女生在研究能力方面的差异没有显著的区别,但在看问题的视角上会有差异。有时我甚至揣测,新闻媒体的娱乐化是不是与其从业者中女性过多有关(未经过论证)。如果男女比例能平衡一点,那么对学科研究来说会多一点“发散性的思维”。
就个人而言,我首先偏爱学科背景“复杂”的学生,这和理工科也许有些区别。因为传播学研究需要多视角,所以学科复杂一点是好事。而现实世界也是这样,我的学生中学经济、金融出身的找工作就比较容易。
其次,考我研究生的学生,必须要明白自己想干嘛。到底今后是想从事研究工作,还是从事实务工作。两者在培养方式上完全不一样,包括看书、上课内容都不一样。
其三,沟通能力要好。无论做研究还是搞实务,都需要这一点,这个社会就是因为沟通而存在。
高分高能力考生看好 团队协作本领很重要
杭州电子科大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教授章兼武
我的感受是,现在的研究生有两类,一类考分高,能力也强;另一类分数很高,但只会死记硬背,应用能力不足。作为导师自然喜欢前一类的学生。
就信息与通讯工程来说,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数学功底,目前来看,80%左右的高分考生,功底都比较扎实,而且实际应用的能力也不错,因此招生时,我们更愿意招高分学生。
当然,我个人认为学生还要具备其他的一些素质,首先,在学术上要肯努力用功,能钻下去。我原先招过一名女学生,本科毕业后在企业做了两年文秘,对这个学生,我本来很担心,怕她已经荒废了原来所学的东西,但她上了研究生后,特别肯用功,不但没有拉下,还成了我课题组里的骨干。
其次,我认为好的学生一定要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我还招过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进来时,分数是最高的,但在做课题的时候,他从不和同学和老师沟通,也不参与讨论,总是一个人埋头苦想,这样的学生以后就很难发展。
另外,我觉得英语水平也很重要,研究生两年半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我希望学生在本科时就已经过了6级,这样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就不用分心在英语学习上,有更多时间参加课题的科研,而且平时,我们要看很多外文资料,英语基础好,学起来更加轻松。
(作者: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院长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