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嫣展示她从美国带回的手工制环保袋 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石嫣在农场劳动 石嫣供图
她是一名博士生。她去美国深造,但却没进校门,而是踏踏实实地在农场当了半年的农民。
她不是一般的“洋插队”——她是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专门研究一种新型农场经营模式。她有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建立中国第一个“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农场直接把菜送到社区居民家里,提倡大家吃健康菜。
她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石嫣。10月30日下午,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博士生学术论坛上,石嫣向其他博士生讲述了她在美国当农民的特殊经历。
主动请缨出国
论坛上,身穿小洋装的石嫣看起来文静纤弱,完全没有农民的影子。当她展示在美国农场耕作的照片时,才不得不让人相信她有着半年的特殊经历。
去年,她的一位老师去美国研究“社区支持农业”这种新型农场经营模式时,和美国农业政策与贸易研究所有个想法,希望有位中国学生赴美亲身体验新模式的运行。
想法一出,难题随即摆在面前:去哪找这个真正愿意做农活的学生?而且国内没有操作类似项目的先例,能否成功?
事情很巧合。后来,这位老师遇到石嫣,和她谈到了这个项目。石嫣觉得是个机会,当场就申请要去。
“一方面由于我是硕博连读,当时不用写论文,有这个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我弥补一下缺陷。”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石嫣在研究乡村建设这个专题时,因为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对一些词汇和政策缺乏感性理解。
石嫣的导师温铁军回忆,赴美的人选并没有在学生中选拔,因为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踏实的心态,全凭学生自愿。他把石嫣这种经历取名叫“洋插队”,“当年我们土插队能挺过来,我也相信她能坚持下来”。
首份申请遭拒
决定赴美后,石嫣还是有些犹豫:“我最担心的是我从来没有经验,是否能承受农业劳作的强度。”
但拦路虎还是来了,她最先申请前往的一家农场是以盈利为目的农场,这家农场拒绝她的理由是:没有工作经验。“真没想到,我的第一份OFFER居然被拒绝了。”
这次拒绝虽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在申请表中,美国的农场需要她详细填写最苦做过什么事,在太阳底下能干活多久,是否能在雨中劳作等。“我当时看见这些问题就蒙了,我真是什么都没做过。”作为家里的独生女,石嫣是在宠爱中长大。父母虽然没反对她的决定,但是一直非常担心,“我女儿这次出去不是享福,是去吃苦的。”
拒签后,石嫣有些担心,因为她必须在4月份农耕前赶到美国。之后,她找到了明尼苏达州的Earthrise农场,并且顺利获得批准。
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考研网【】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