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生与招聘单位的博弈
2009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尘埃落定,莘莘学子从图书馆转投招聘会。有些没有坚持考完或直接放弃考研的大学生早已完成了角色转换,现在,从考场下来的学生大概分两类:抱希望的和观望的。
基本对成绩不抱希望的。他们心态还没有调整好,抱怨的占多数。曾经了为了备战考研大半年、甚至1年,而今两三天定输赢。很多考生认为发挥不好,他们本来是想通过考研来获得深造的机会,推迟就业,以避开今年的经济危机。当希望的肥皂泡破灭之后,他们不得不面对无情的现实,首先,他们就不想去参加招聘会——以前为了考研,可以不用想这些烦心的事,好像招聘会离他们很遥远。
抱怨,是此时的心情。我们希望从考场回来的大学生抓紧时间调整好心态,积极分析现状,多与参加招聘会次数较多的同学沟通,当然,我们也不反对再度考研的决定。“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既然已经成了考研大军中的炮灰,那么,就不要再做招聘会大军的炮灰啦。
纵然自我感觉成绩比较理想的考生,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们从网上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很多招聘方面的信息,有的还准备了好几套简历,打算在年前参加几场招聘会,碰碰运气。“我先找个工作,即使最终没有通过考试,也不慌张嘛!”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但是,不少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对此表示谨慎。“他们的心思仍然在学业上,一旦录取通知书下来,他们肯定毫不犹豫选择读研”。一个企业把新员工培训了两三个月,付出的成本可想而知。如果他们中途选择读研而放弃工作,对企业是个不小的损失。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本已想尽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相信,他们一定会避免类似风险。有的求职者为了给单位留下好印象而向用人单位强调自己的在校成绩和专业能力,殊不知,这正好给用人单位敲了一个警钟——你敢聘用吗?
越是考研的大学生,平时花在书本上的时间就越多,而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相应就少了,沟通能力是企业最需要的方面,所以,“他们还是张白纸”用来形容这些持观望态度的大学生是最贴切不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