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教育学制改革该如何推进。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毛帽
访谈嘉宾:
刘姝伶 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曾用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处处长
别敦荣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新闻事件】
日前,据媒体报道,广州一些高校出于种种考虑,在部分硕士生培养专业中,将推行数年的两年制恢复为三年制。三年制和两年制各有哪些优势?针对我国硕士生培养现状,应如何选择学制?本报特邀在校硕士生、高校从事研究生工作的相关负责人,以及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学制改革为何再度成为新话题
主持人: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在硕士教育学制上从两年制回归三年制,主要原因是什么?
曾用强: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而言,恢复三年制的主要原因包括:2008年学校组织修订了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些导师认为两年制的28学分不足以培养学术型的硕士研究生;部分专业适应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实行三年学制;研究生生源结构发生变化,本科应届生比例不断增加,他们在研究思维和科研能力方面需要更系统的训练和指导等。
刘姝伶:三年制的回归,为硕士生增加了一年的学习时间,即硕士生可以利用第二年的时间来进行学术研究,包括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以及自己进行独立研究等。
别敦荣:三年制硕士教育是为了弥补博士教育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博士教育起步晚、规模小、周期长、毕业生数量有限,三年制硕士教育所培养的学术型人才正好适应了补充和更新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需要。据我了解,在博士难以“下嫁”的情况下,很多地处中小城市的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引进的新教师仍以硕士毕业生为主。三年制硕士毕业生胜任本专科(高职)院校教学的能力更强,发展潜力更大,也更安心,所以,受到很多院校欢迎。
缩短年限是硕士教育学制改革趋势
主持人:当初,我国的硕士教育学制从最初整齐划一的三年制部分变为两年制,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是否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两年制硕士生有何优势?
刘姝伶:我认为,两年制的硕士最为明显的优势是能够通过缩短学习年限来尽快投入社会工作。一方面,两年制硕士生在就业时具有年龄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硕士生克服自己的就业浮躁情绪。对于一些想尽快就业的硕士生而言,三年制反而容易滋生他们的浮躁情绪,使得大多数人难以平衡学业和就业的关系,最终也收不到三年制硕士生的预期培养效果。
别敦荣:硕士教育学制由三年调整为两年,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欧美国家高校硕士教育学制普遍较短,几乎没有三年制的,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大学实施硕士教育学制改革,将三年制调整为两年制。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趋向的变化显示出两年制硕士教育的社会需求在增长。据统计,近年来,硕士毕业生在高校和科研设计单位以外就业的超过50%。因此,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应用型人才需求,缩短硕士生学习年限,建立新的硕士教育体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曾用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2004年开始将硕士教育学制从三年制变为两年制的。我们的改革借鉴了兄弟院校的经验,同时也考虑了学生学业与就业负担等因素。
就学制而言两年制更具合理性
主持人:硕士教育学制的选择怎样才更为合理?硕士教育学制改革应如何推进?
别敦荣:就高等教育学制而言,两年制硕士教育本身更具有合理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办学实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可比性也在不断提高,过长的学制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压缩硕士教育学制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硕士教育学制的长短不单纯是一个时间问题,它与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密不可分,与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功能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我国,硕士教育学制改革涉及的面很宽,不宜一刀切,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考虑。从社会需求的变化来看,两年制专业硕士将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类型,但从现实来看,我国高校还不具有大规模开展两年制专业硕士教育的条件,主要是课程资源和教师难以满足专业硕士教育的要求。因此,硕士教育学制改革应当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逐步推进,以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曾用强:从高校的角度来讲,学制改革应该遵守三条基本原则:学制改革是为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学制改革应该是学术决策,而不是行政决策;学制改革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需求和条件。在坚持三条基本原则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硕士教育学制应该具体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学制的长短首先取决于培养定位;第二,应考虑导师队伍的情况,硕士生与导师的比例最好控制在4∶1以内;第三,应该考虑到研究生的因素,比如,入学水平、学习动机和态度等,实施弹性学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硕士生的培养最终离不开社会的认可,学制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它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