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研究生生活:三点一线的别样精彩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话说研究生生活:三点一线的别样精彩

考研试卷库
话说研究生生活:三点一线的别样精彩

  上本科时,我的学习和生活始终比较散漫,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游戏、聊天、打牌等无聊的事情上,在被保送本校的研究生以后,我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些经典,多积累些社会经验,为今后的求职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科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理科生差别很大,不需要经常泡在实验室,导师的项目也不多,于是,读书会、沙龙、报社就成了我研究生生活中的必需品。

  读书会,催生第二篇学术论文

  我的导师是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在日本留学期间经常通过读书会与师长、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她归国执教并开始指导研究生以后,也把读书会的习惯延续了下来。读书会每月两次,分别在月中、月末,主要是阅读原著、翻译英文论文以及辨析最基础的概念。导师既有慈母的爱心,更有严师的威信,我们从来不敢怠慢,尽管觉得很累很辛苦,但还是“痛并快乐着”地坚持了下来。

  实际上,在大四上学期成功保研之后,我就已经提前加入了师门的读书会,到这学期末,我已经跟着读过《Z理论》、《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公共领域的机构转型》、《法哲学原理》等学术原著了。我本科时的学习以教材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性著作为主,接触的经典文献不多,对很多问题的理解都有局限。这学期读过的这些原著含盖了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领域,原汁原味的理论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思维水平。而且,我也在应用大师的学术观点分析现实问题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我和同门小罗还应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探讨中日关系之间的一些难题。我记得刚开始向导师提出这一想法后,导师并没有泼我们冷水,而是鼓励我们,向我们分析了当前的主要形势,还提供了参考资料让我们研读。在写作过程中,导师也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与我们探讨,不断修订补充,有时遇到棘手的地方,导师还会在读书会上让同门师兄一起讨论,给我们提供新的思路。最终,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最终形成了一篇像模像样的学术论文,现在已经接到了学术期刊近期将刊发这篇论文的消息。这是我正式发表的第二篇学术论文,也是读书会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成果,当然,读研期间最令人珍惜的还是与导师、同门交流过程中的那份飘着书香的情谊。

  原著大都比较艰深晦涩,譬如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我读起来就很吃力。刚开始,我并不适应国外学者的行文风格和论证逻辑,读书的进度比蜗牛爬行还要慢,有时整个上午还读不到十页,郁闷的时候,真想把书直接撕掉。每当看到舍友在宿舍里悠闲地欣赏美剧,或者专注地玩游戏,我却要抱着密密麻麻的材料“念经”的时候,我也会意志动摇,但很多次我都会反复问自己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什么,想到同门的师兄师姐在忙碌的学业、社会实践中仍然会抽出时间读原著,不断在阅读原著中提炼新的观点,他们的专注和坚持让我惭愧,于是我又赶走惰性,继续啃读原著。

  读书会给我的收获非常大,最关键的是通过原著的阅读,我对本专业的整体学科状况有了总体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深造夯实了基础。

  沙龙,感受北京的文化底蕴

  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与其他城市相比,最大的特征在于其醇厚的文化氛围,民国时期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中心的文化沙龙传统至今仍是北京人最引以为自豪的记忆。虽然历经波折,但北京依然不失为理想主义和精英文化繁衍生息的温室,各种沙龙、讲座、论坛层出不穷,蔚为大观。

  大四上学期我在《科技日报》实习,认识了不少抱有远大理想的有志青年。研究生入学后不久,一位校友师姐就拉我参加新锐电子刊物《青年文化评论》(简称青评)杂志社企划部,协同她在北京知名高校的圈子里组织学术沙龙和讲座。青评是北大、人大、北师等知名高校的青年学子全力打造的非营利性电子杂志,旨在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交流思想和实现理想的平台。

  师姐把我安排在沙龙组,与一位主修近现代史的校友一起组织每月两次的学术沙龙。青评编辑部的一位博士师兄确定沙龙主题后,就会转到企划部进行详细策划和组织。我承担的工作主要是撰写沙龙宣传稿,在京城各大高校的BBS上发布,寻找对话题感兴趣并有相关研究的青年才俊加入我们的读者沙龙。

  沙龙的宣传稿虽然不是学术论文,但是要写好也很不容易。首先,我得了解和主题相关的资料,确定什么话题最具争议性、最有探讨的空间和价值,然后要用有限的篇幅、用最合适的形式把主题鲜明地呈现出来。这两点对我都很具挑战性,稍不留心就把握不好。去年9月底的那次沙龙主题是“非洲的发展困境及其与大国的外交”,师姐只给我两天时间完成宣传稿,其间还要送编辑部审定,如果通不过就得重写。我不敢有丝毫怠慢,认真安排了写作计划:先是下载了许多以非洲主题的论文,利用晚上的时间仔细阅读这些材料,从中收集关于非洲的外交与发展困境的零散信息。完成材料收集之后,整合的过程是最痛苦的,要用不超过400字的篇幅,完成对非洲整个大洲的宏观描述,当时真有种力不从心的无奈。那天晚上,我在电脑前熬夜到凌晨两点,斟酌每个词、每个句子,写成之后才发现室友已经鼾声如雷。

  青评沙龙每次都是在人大附近一家咖啡店的5号包间举行,激烈的讨论氛围,有时候在包间外的大厅都能强烈地感受到,经常有商务人士向我们投来疑惑的目光,此时我们一般都是会心一笑,稍微放低声音,继续讨论。在青评我做得相当开心,各高校的文学青年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砥砺学术,颇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味道,在激烈交锋中经历头脑风暴,在讨论中交换学术观点,并在相互勉励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报社,向职业理想迈进

  我一直都对纸媒尤其是报纸特别感兴趣,为自己定的职业规划也是向纸媒发展。校研究生会纳新时,我加入了校研会《研究生通讯》报社。这份报纸刚刚创办不久,整个报纸的定位、理念、风格都未定型,资金、人员缺乏,运作还很不成熟,但是发展空间很大。主编看重我的哲学专业背景和媒体实习经历,让我挑起头版责编的担子,让和四个同事共同负责头版的内容采编和版式设计。头版是报纸的脸面,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压力,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模样来。

  理想是美丽的,现实却往往时残酷的,有时甚至残酷到令你彷徨失措。我出师就遭遇“滑铁卢”,提交给主编的9月份的采编计划被无情否定。主编简单的两句“没有抓住新闻点”、“和研究生关系不大”,让我无地自容,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干新闻工作的那块料。不过轻易放弃并不是我的一贯作风,那天晚上,我与团队成员泡在学校的泊星地咖啡馆连夜讨论,认真对比分析人大两份运作已经很成熟的校园报纸的头版,不断提出新的选题和版式,又不断否定,反复沟通商量,列出了3个待选方案,最终,我最满意的那个方案幸运地被主编相中。

  《研究生通讯》是校园传媒领地中的新面孔,最大的困难是还不被熟悉、不被认可,这在采访过程中表现得特别突出。9月份,我们针对“三鹿奶粉”事件,调查学校食堂的牛奶安全问题,其间遭遇的经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们团队成员都是非新闻专业,有些对学新闻的人来说是常识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实际的采访和操作过程才能慢慢摸索出来,比如做牛奶安全问题这个选题就让我们明白,采访行政机关需要宣传部门的应允、正面采访和暗中调查应该交替进行等等。我和同事小韦去食堂采访,被经理直接拒绝,说要后勤集团餐饮管理中心的批文;去餐饮管理中心,依然被拒,需要后勤集团的批文;去后勤集团宣传处,主管老师甚至怀疑我们的身份,再三说明情况之后,才答应去请示党委书记。就这样,我和小韦在后勤办公室焦急地等着批文,过了许久却被告知书记不在,让回去等消息,最终也没有约到采访。回去后,新闻科班出身的主编建议我们暗中进行调查,这样获得的新闻素材可能更真实。于是,我们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和食堂的大堂经理攀谈,致电餐饮管理中心问询,在他们放松警惕的情况下,还是弄到了很多我们需要的有效信息,最终的报道还是比较精彩,受到了主编的肯定。

  主编不仅耐心地给我讲解办报的基本思路、做新闻选题的技巧、采访与人沟通的技巧,还鼓励我们多揣摩借鉴,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实践的机会。经过一学期的实际锻炼和主编的点拨,非新闻科班的我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做新闻的要求和门道,这都是办报过程中磕磕碰碰、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

  读书会、沙龙、报社,似乎在不经意间重新书写了我生活字典中关于“三点一线”的定义,让我的研究生生活别样精彩。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